近日,广东省卫计委的《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在医药圈引起强烈反响,部分企业尤其是输液用药品生产企业不免产生担忧。那么,限制输液政策究竟会对药品市场产生多大冲击?
早在2014年,安徽省就公布了“53种不需要输液疾病清单”,此后福建、云南、新疆等省份的个别医院也发布了门诊输液相关的监管政策。2015年,江苏省《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知的通知》要求加强输液监管,涉及省内约460家医院。
广东省的发文引起如此大反响,无非是囊括了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涉及面较其他省市更广,且多家三甲大医院表示支持。但限制输液早有先例,大部分医药企业已逐渐接受与适应,并在个别药品的生产种类剂型上进行调整,所以该政策对医药市场的冲击较为有限。
限制输液政策或许会“按下葫芦浮起瓢”。“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个世卫组织提倡的医学基本原则,目的是减少输液意外(过敏反应、肝肾等重要脏器伤害)的发生,但临床必须的治疗用药是无法禁止的。因此,限制输液用药实际是给其他剂型药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腾出了市场空间。
限制输液政策也不是导致部分药品用药量减少的决定性因素。以输液用药品中常见的抗生素为例,限制输液政策或许会倒逼部分抗生素药品加快升级改造,但真正限制其用量的还是限抗令。在限抗令如此严厉的今天,即便是没有输液限制,抗生素的使用总量也要发生改变的。
新医改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药占比、集中采购及“两票制”,就目前的医改政策来看,药占比考核指标已基本确定,短期内不太可能更改。公立医疗机构的收入将如何变化呢?以河南省原阳县为例,2016年县级公立医院总医疗收入约4亿元,如药占比不变(35%),按照公立医疗机构年“医疗收入增幅不超过10%”的考核指标要求,2017年该县的药品销售额增加应不低于1700万元。因此,10%的医疗收入增幅使得公立医疗机构仍然极具市场开发价值。
年初的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明确今年将在85%的地市级城市全面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这被视为显著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用药量的具体办法。就在昨日(8月1日),太原市全面推行按病种分级诊疗改革,确定了265个分级诊疗病种,其中136种疾病实施按病种付费,未经转诊程序越级就诊的,比正常报销基础下浮20%。
综上所述,限制基层输液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是存在的,却并不会形成明显冲击。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不可抗拒,相关医药企业应紧跟政策风向,重视新剂型的创新研发和生产,同时根据医保基药目录、基层实际用药变化及配送特点,及时调整战略部署,在基层市场寻求更广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