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MD大厂研究
顶尖商业思想与管理实战交流平台——传授前沿商业思想,荟萃实战管理方案、聚焦一流商业模式、透析瞬息万变商业世界,帮助商业精英锻造决策能力、优化决策资源、提升领导能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萧山发布  ·  重磅!知名电商平台项目落户萧山! ·  昨天  
萧山发布  ·  重磅!知名电商平台项目落户萧山! ·  昨天  
浦东企业政策在线  ·  解读 | 电子税务局App办理纳税申报作废操作指引 ·  昨天  
浦东企业政策在线  ·  解读 | 电子税务局App办理纳税申报作废操作指引 ·  昨天  
宝鸡市场监管  ·  今天起,正式施行! ·  昨天  
宝鸡市场监管  ·  今天起,正式施行!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TMD大厂研究

家风正,再穷也能发家

TMD大厂研究  · 公众号  ·  · 2020-02-09 19:08

正文

作者 l 洞见·不雨亦潇潇
来源 l 洞见(ID:DJ00123987)

一个家庭只要家风正,再穷也能发家。

重视家庭教育,是古往今来的优良传统。

据说在先秦时期,中国便出现了家训著作,到了后世,此类作品更是层出不穷。

《颜氏家训》 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宋代学者陈振孙曾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正是有了《颜氏家训》这一传家之宝,才使得颜氏一族人才辈出,享尽荣光。

南北朝时,颜之推学贯南北,闻名天下;

初唐时,颜师古注释经典,深得皇帝信任;

到了中唐,颜氏一族更是出了书法大家颜真卿、殉国忠臣颜杲卿兄弟。

正如明代学者袁衷所说:“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

由此看来,颜氏家族几百年兴盛不衰的奥秘,就藏在他们的纯正家风之中。

01

反省之风

心理学家荣格曾言: “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清醒。

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做数不胜数的选择,而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人生路上的关键一步。

一旦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便会偏离航道,走上歧途。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不懂得“反省”,那便会在错误的航道上越走越远。

颜之推幼时,家中父母管得很严。

他的一举一动都在父母的督促、纠正下进行,这让他很苦恼。

父母去世后,颜之推缺了管束,便开始随心所欲,任性而行。

此时的他尚未意识到自己的堕落,只是沉醉在纵情恣意的快感中。

直到十八九岁,当他遭到别人的白眼与不屑时,才幡然悔悟,真正懂得父母的苦心。

他常常后悔叹息道: “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救。

已经犯下的错误,没有及时改正;可能犯下的错误,没有提前预防。这简直是无可救药啊!

家道中落,受尽白眼,坎坷的人生与残酷的事实告诉颜之推:要想自强,必先自省。

于是,他开始每日三省吾身,不断磨练自己的品性、改正自己的过失,最终成了名闻天下的大学者,为颜氏一族的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圆觉经》中,有这样一个对话:

有一次,文殊菩萨问佛,怎样才能找到我们本来的面目?

佛告诉文殊菩萨说:“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

所谓的“智慧觉”,便是懂得自我反省,善于通过反省来不断认识最真实的自我。

人这一生,便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

只有时常反省,才能认清自己,只有认清自己,才有力量扛起责任、实现抱负。

以己为镜,修身正己,获得精神世界的平静与深刻,终会带领我们走向圆满。

02

节俭之风

在当代社会,“精致”似乎成了人人向往的品质生活。但在精致背后,往往隐藏着虚荣和欲望。

其实,物质的富足与否,并不是检验生活水平的标准。

诸葛亮有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美好充实的生活,往往是简与素的。

在颜之推生活的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也纷纷以奢侈为风尚。

在当时的南方地区,即使是贫寒人家,都很注重出门时外表的装饰。

人们出门时所用的马车和衣服一定要华丽无比,但回到家中却要忍受饥寒交迫之苦。

在河北一带,人们的交际活动,大多由妇女出面主持。

而这些妇女们却争奇斗艳,互相攀比,身穿绫罗绸缎,头戴珠宝首饰,吃一顿饭就要花费很多钱。

一时之间,奢侈之风席卷大江南北。

正如曾国藩所说: 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南北朝时期的人们平时习惯了奢侈攀比,将大部分钱花在了这上面,当他们遇到天灾之时,便只能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了。

世间的事便是如此奇妙,有的人没有奢侈的资本,却偏偏要去奢侈;有的人拥有奢侈的实力,却偏偏选择了节俭。

清末名臣曾国藩官居一品,位列宰相,却以节俭著称于世。

曾国藩在任两江总督期间,有一次到扬州视察。

扬州的盐商听说他要来,立刻花重金、办大宴来招待他。

因为要找盐商筹备军饷,曾国藩不好意思拒绝人家的好意。

于是他便拿起筷子在眼前的一道菜上动了几下,其它菜连动都没动。

事后,当随从们询问原因时,曾国藩感慨道:“一食千金,吾口不忍食,目不忍睹。”

原来,曾国藩虽贵为封疆大吏,但他平时生活极其简朴,每餐只食一菜一饭。像眼前这样一饭千金的大宴,他是无论如何也不忍心吃的。

曾国藩不仅自己节俭朴素,还教育家人节俭持家。

他规定家里的妇女都要纺布,就算是自己的妻子一品诰命夫人也不例外。

曾国藩一家能在那个风云涌动的时代中屹立不倒,这节俭之风无疑是功不可没的。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家俭则兴,人奢则败。

须知,能收获成功、丰富精神的绝不是外在的华贵与享受,而是内在的节俭朴素。

真正懂得节俭的人,绝不会停留在虚浮的外在华贵上,他们所追求的往往是内心的朴素淡然。

03

好学之风

北宋欧阳修有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诸多研究证实, 一个家庭中父母的阅读水平和频率,会极大影响下一代的阅读学习兴趣。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功名富贵,转瞬成空。

在这时刻变化的世间,唯一不变的是:知识的力量。

《颜氏家训》中曾描写了当时人们的学习情况:

在南北朝的南朝梁时期,贵族子弟大都不喜欢读书。

那时的贵族子弟崇尚魏晋遗风,他们整日里香草熏衣、面敷脂粉、高车骏马。

行止之间,远远望去像神仙一样,等到写文章、用学问之时,却找人代笔。

这些不学无术的人,最终会变成真正的蠢材。

一旦家族失势,他们便走投无路,在混乱中饱受困苦,甚至死于非命。

而在这个时候,那些一心向学的平民百姓,却可以通过教书维持温饱。比起那些不学无术的贵族,不知强上多少。

常言道: 积财千万,不如读书。

食物会腐烂,喜好会更迭,纸张会泛黄,财富会贬值,而知识永远不会过时。

它只会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成长,历久而弥香。

好家风,传承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通过好学养成的自立能力。

孔子年幼时家境贫寒,常常遭到一些贵族子弟的白眼,但他却一直保持着一颗好学之心。

少年时进入太庙协助礼仪,他表现出了谦虚好学的态度,几乎每件事都要向相关人员请教。

壮年时,他更是四处求学,唯恐学之不及。

在去京都洛阳的那段时间里,孔子拜访了许多在当时享有盛名的大学者,这其中也包括老子。

老子更是教给了孔子为人处世的大道理:去骄矜之色,立好学之心。

《论语》有言:“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的勤学不倦,不仅让自己成为了明耀千古的圣人,同时使得孔氏一门传承千年而不衰。

学海虽无涯,但每进一步,便有一步的快乐。

我们只有保持一颗好学之心,才能探知出更多的精彩。

传承好学之风,默默累积力量,总有一天,你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04

止足之风

曾国藩曾说:“止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贪婪,是人类痛苦的根源,是失足犯错的诱因。

贪婪的心,如同没有边界的沙漠,尽管你疯狂地摄取一切,但只会让自身更加干裂。

因此,要想从贪婪的沙漠中解脱出来,我们便需要学会——止足。

正所谓“知足不辱”,“止足”便是知止而足,便是见好就收、留有余地。

颜之推曾提出过一个“做官中品论”。

他教导后辈说:

“我们做官,只做到中品是最好的。在你前面有五十人,在你后面也有五十人,你只要处在这个中间的位置上,就可以避免耻辱,防止灾祸了。如果高过这个官位,便应当辞官,安居家中。”

颜之推一生始终奉行这一法则,他虽然官不大、钱不多,但却在那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乱世中得以善终。

有人说, 简单,再简单一点,就是生活。

何以简单?惟有知足。

明朝时,有个叫做胡九韶的教书先生。他家境贫寒,虽然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但也仅能够维持温饱而已。

然而,这种生活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

每天黄昏时,他都要到门口焚香,向上天叩拜,感谢上天赐给他的清福。

有一次,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有清福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