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追时间的人》第十一讲
我20岁大学毕业后,独自去了一个我语言都听不懂的城市——无锡。当时的无锡,信息极为匮乏,我申请了每天的晚班。早晨下班之后,上午就到新华书店,地毯式一个个书架寻找新书,任何新书。真的是信息沙漠中的自我救赎训练。
这时离互联网的来临还有3年,而且我当时不可能知道会到来。我无意中做了两件事情,从而保持了自己的信心毫发无损。
第一件事情就是爱女生。因为爱情开始写情书、写小说,我发现了自己在编程之外的文字才华。我给女友写的情书中两封都发表了,其中一篇《殿堂与厕所》还进了三联的文章集子,现在回过头来看就是附庸风雅的小聪明。
第二件事情是让自己的智力没闲着。比如我想学习藏语,但无锡任何藏语课本都买不到,也没藏语词典,怎么学?我去买藏语版的《唐诗三百首》和《邓小平文选》,拿中文版对照排出藏文转写表,通过译文理解藏语的语法和词汇。这样开始学习藏语时,我简直爱上了自己——这么闭塞的环境中都能搞通,那以后还有什么事情攻克不下来呢?
恰恰是这种看起来很傻的事情,却让我信心大增,它让我认识到,我的理工科能力在这种纯粹文科的学习中照样大有前途。从这时开始我就明白,工作能给人带来的满足是个虚幻,其实只有一个指标:如果你有钱了,你还要继续从事你手头的工作,才是真正的事业,否则就是谋生。
想找到真正喜欢的事情,你需要任性和试错,做了无数行业,终于碰对。在无数次失业的时候,依然还觉得自己厉害,继续试下去。当然,试错的成本极大,你最好有同侪压力在前。
互联网来了。1998年我以“安替”为名开始了网络生涯,并很快成为所谓“著名 ID”。互联网会让一个人很快有机会去北京工作,也会让一个著名网友很快成为北京媒体人。2001 年我成为《华夏时报》的评论员,开始了由网友向新闻专业的跳跃。
新闻这个行业,就是我即便有钱也会去做的事情。2007年,我获得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两个新闻奖学金。我觉得我最幸福的时刻,大概是1996年我遇到16岁的女生,以及 2007年情人节我接到哈佛的电话:“恭喜你,欢迎你来哈佛。”
哈佛尼曼新闻实验室给我太大的同侪压力,从此我就和这帮堪称全球媒体精英的学生摽上了。这些人一个个后来都获得了总统奖、普利策奖,我这辈子要不认真为新闻业做点什么,也对不起自己。如果中国新闻行业衰落的话,我肯定是最后一批出走的人。
我从哈佛回到北京,做了自由撰稿人,然后就把全部心思放在推特上。每天4-5个小时上推特,成为职业发推、业余撰稿,很快有了推特认证。我敢于在推特上试错,就是因为我刚刚从美国回来,我知道这是趋势。试错有时间成本,所以你需要走到时间前头争取挽回你浪费的时间。
我内心的任性,的确和别人不一样。我的任性,有点类似基督徒选民的“使命感”。我觉得,如果中国需要什么人做什么事情,这个人就是我。所以只要有什么想法,不在乎别人是不是已经做过了,而自己就去做。
当然这里的确有个问题:你怎么知道你这种使命感不是冒傻气?我的回答是,我一直在往信息最前端走,在信息源头的任性,有很大可能不是冒傻气。你如果在信息末端,还觉得自己是创造世界文明的人,才极大可能是犯傻。
年轻人越早去源头,越能节省奋斗时间,而且能找到同侪压力。我的任性,是时间前端+同侪压力下的任性。媒体人本来就是走在时间前面贩卖时间优势的人。现在不行了,是因为他们无法掌握比网友更快的时间信息。到哪儿找时间源头呢?时间的源头主要是地理上的,如波士顿、北京;人群上的,如领域专业人士、内部人士和开智微信群。
到了波士顿之后,我每天都要面临信息过载的焦虑,但周围的人却完全没有我的这种焦虑,这简直成了我在哈佛最大的一个谜:我从早晨到半夜3点读书、回邮件,根本处理不完信息,为什么伯克曼中心的朋友们轻松解决,并且 5 点下班周末放假,暑假还去非洲?我以为是我训练不够,所以我回国就训练。现在明白了,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在乎重要信息会失去,因为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在那个朋友圈里,朋友圈讨论之外的,根本不重要。
所以,当遇到信息过载,不要面对信息,而要面对人。信息不重要,信息承载人才最重要,你得去和时间最前端的人群连成小社群。所以我就明白哈佛伯克曼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的那些互联网大佬们为什么上推特根本不全部看完。因为决定互联网未来的人都在伯克曼中心的午餐桌上,他们还要看什么推特?
你要想有这种“根本不在乎重要信息会失去”的感觉,你本人必须在一个核心圈内。这个圈里的人,才会用最简单的话告诉你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信息。他们不讨论的,也是这个专业根本不重要的事情。所以我现在特别强调信息前端的地理和人群,而不是信息本身。因为信息根本不重要。
想要进入核心圈,你本人就要足够优秀,足够折腾然后等待机会。大家接受你,是因为你有贡献。基本上这个世界是折腾的人才能成事。
所以不要小看开智微信群这种东西,它给我的效果和哈佛小团体的感觉很类似。最重要的是有一种大家憋着劲往前冲,谁都不好意思落后的感觉。
年轻人二一点没关系,关键是他在二三线城市二,还是在硅谷二,两者成功的概率大不一样。
《追时间的人》
作者:阳志平 主编
策划方:中信出版集团
感谢中信出版集团为本周同读一本书提供奖品《追时间的人》《TED TALK演讲的力量》。
参与活动,并向当地班委提交你原创的书评或影评,即有机会把作品展示在吴晓波频道微信公号190万粉丝面前,与其他城市的书友进行PK,赢取奖品。
中山 梁伟杏
微信号:Q527152464
江门 赵焕栋
微信号:gd_zhaohd
宁波 八戒
微信号:15356455302
佛山 罗金明
微信号:move_read
广州 小粤粤
微信号:gzwxbsyh
太原 崔辉杰
微信号:chj460937761
三亚 杨雅恬
微信号:yytsmile
杭州 王莉
微信号:lemon_hangzhou
北京 灵幺幺
微信号:186011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