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凭栏欲言
随便聊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贵州日报  ·  铜仁市人民政府最新人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凭栏欲言

凭栏:终于,通胀要开始吃人了

凭栏欲言  · 公众号  ·  · 2021-04-19 16:04

正文

文:凭栏欲言

人口问题的讨论,明显升温。

4月10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发言称人口转折点会对消费需求产生不利影响;4月15日,央行工作论文直面老龄化和少子化。

少子化问题为何产生?

房子会吃人(口)!

01

房子会吃人

从现象观察来说,买不起房,结不了婚;买不起学区房,孩子上学难。房价高了,人(口)就被吃掉了。

从本质挖掘来说:高房价的背后 无非是卖地太贵了,货币太多了。 背后是财政土地依赖问题,是货币宽松依赖问题,但终归是金融深化问题。

金融深化以M2/GDP为参考,数值越大,金融深化程度越高,数值越大,无非就是资金都去炒金融了,干实体的相对少了。


实体的工资差距更小,岗位更多,有利于资源平均分配,有利于社会养孩子。而金融岗位少,工资差距大,做金融的越多,越有利于少数人霸占多数资源( 有人很多房,有人没有房 ),不利于社会养孩子。金融深化是少子化的重要原因,金融深化程度高,零和博弈就厉害,养孩子就困难, 人口就被吃掉了。

无论你是从现象观察还是从本质挖掘,房子都是会吃人的。


房价越高,吃人越狠。


02

通胀也吃人

钞票印的越多,房价涨的越快;房价涨的越快,钱都去炒房了,通胀就会越低。

高房价的另一面,是它避免了资金去炒作基础民生。高房价低通胀,固然会导致少子化, 但如果不买房也不结婚,个人生存还是很容易的。

而如果通胀高了,连个人生存都困难了,肯定就更不会想要生孩子了。可想而知,如果通胀高,少子化现象会更加明显。

通胀,也是会吃人口的。

03

两害取其轻

钞票是要印的,印钞肯定是有问题的,无非是选择的问题。

房子涨只不过是养不起孩子,通胀涨是连自己都养不起了。

两害取其轻,让房子涨是个很自然的事,但问题是,如此印钞,通胀会一直低吗?

3月,美国通胀2.6%,超出预期。 而美联储的目标是平均2%。

04

稳供给就是稳通胀

关于通胀走势,凭栏的观点一直明确看涨。


但有一点也是不能忽视的,就是只要供给(产能)没有出现问题,哪怕印钞再多,恶性通胀几乎也不可能发生。

通胀会不会发生,关键问题在于供给会不会发生问题? 中国是世界工厂,很大程度上,中国供给会影响世界的通胀。

对比中美两国疫情应对来看:

1) 美国疫情期间侧重于以政府加杠杆方式向居民发钱。特征是需求复苏较快,产能复苏较慢。

2) 中国侧重于以政策推动银行信贷,让企业加杠杆,特征是产能复苏较快,需求复苏较慢。

美国需求复苏快,3月, 美国CPI为2.6%,但中国CPI只有0.4%; 3月,美国PPI达到4.2%,创2011年以来最大同比涨幅,中国PPI为4.4%,比美国还高。

上游PPI上涨,总会向终端需求传导,但这种传导要途径下游企业,如果下游产能相对过剩,就会发生传导不顺畅,如果能保住下游产能,就可以为压低通胀作出贡献。

很明显,中国疫情政策为压低世界通胀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背后是中国PPI向CPI的传导显然更加的不顺畅,中国(至少是下游)产能明显过剩,下游工厂面对去产能问题。

如果中国下游开始去产能,供给就会发生改变,通胀就会失去压制。

05

一醉解千愁

时间已经来到了后疫情时代,疫情应对面临退出。

1) 中国的问题是企业猛加杠杆,企业如何去杠杆的问题。

2) 美国的问题是政府猛加杠杆,财政赤字如何平衡的问题。

对美国来说,赤字平衡无非是发债和加税。但加税杯水车薪,发债还是得指向印钞(印钞买债,将赤字货币化)。

对中国来说,企业加杠杆时,银行放宽了风险控制,这部分风险在企业加杠杆阶段并未暴露,而如果企业去杠杆,风险就会暴露并会传导给银行,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风险如何解决?掩盖中小行风险还是指向印钞。

一醉解千愁。

06

进入反转,螺旋压缩

不知是不是意外,中美两国疫情应对政策非常互补,这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两国疫情期间印钞约束。

美国需求复苏,以中国商品输入(贸易逆差)压低CPI,放大了印钞能力;

中国产能复苏,以出口创汇(贸易顺差)和金融开放(金融顺差),来放大印钞能力(外汇占款——基础货币——M2)。

中国承接了美国通胀转嫁,放大了美国的印钞能力;美国输出了贸易逆差,放大了中国的印钞能力。至少在疫情期间,中美的 印钞能力是内外双循环,螺旋放大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