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识IP大本营
共计4370字
分享嘉宾:蔡垒磊
整理/编辑:凯凯
校对:马妈
(本文已得到分享嘉宾授权发布)
什么是个人品牌?
百度定义说:个人品牌是指个人拥有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所传递的独特、鲜明、确定、易被感知的信息集合体,能够展现足以引起群体消费认知或消费模式改变的力量。具有整体性、长期性、稳定性的特性。
美国管理学者彼得斯有一句被广为引用的话: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
作者李玉萍说: 经营品牌其实就是经营你的人生。
互联网时代,博客,微博,微信各类直播平台等社会媒体的流行,你的一举一动曝露在大众的视野中,互联网给了人们发声的机会,打造个人品牌也变得尤为重要。
如何打造个人品牌,如何进阶、打造多重个人品牌成为IP人日渐关注的话题。
蔡垒磊,江湖人称蔡叔,一站式知识平台蚂蚁私塾创始人,高智商协会“胜寒”“门萨”双会员。
《认知突围》的作者,2017年亚马逊年度新锐作家。公众号:请辩,30W+粉丝。三家公司创始人。
今天蔡垒磊老师的分享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什么是多重个人品牌
2、如何打造多重个人品牌
3、如何衡量多重个人品牌
以下是蔡垒磊老师于12月2日
在知识IP大本营四期所做的分享文字实录
我,目前通常都说是《认知突围》的作者,也是今年的亚马逊年度新锐作家。个人打理公众号:请辩。30W+粉丝。
写作是我的副业,正职是三家公司的创始人,一家是新媒体公司,旗下有5个公众号,分别属于认知、时事、美妆、区块链领域、在线教育5个板块。
其中一个是在线教育的服务号,叫蚂蚁私塾,是重点打造的产品,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认知类速读平台,目前由我亲自拆书,现已经有十几个城市合伙人。
一家是新零售公司,主打美妆护肤零售,有线上线下店铺和小程序。
还有一家是网络科技公司,深耕领域主要在区块链领域,目前在区块链的C2C交易细分领域,已经是国内头部,由我亲自带领对冲交易团队,每日平均交易时间约为16个小时,每日净利润在5W以上。
总体来说,我是一个非典型创业者。
什么是多重个人品牌?
很多人觉得大约就是斜杠青年。 对,类似于我们所说的斜杠青年,但还是有点区别,我们说什么叫斜杠?英文叫slash,多重职业,多重身份,但是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是不是多重个人品牌呢?
所谓的个人品牌,只有能够深耕的领域,能够积累的领域,且做到头部,满足这样的几个条件,才能叫个人品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业余时间开专车算不算斜杠?算,但能不能叫个人品牌?当然不行,因为在这个职业里,享受不到品牌头部红利。
我们常说“T型人才”,T的这一竖就是我们的立足之本,一个牛人身上无论有多少的个人标签,一家公司无论有多少扩散的业务,它都需要有一个立足的根基。
阿里巴巴是什么?是交易,无论是B2B/B2C还是C2C。腾讯是什么?是社交。百度呢?是搜索。所以阿里巴巴的支付业务依托的是它的立足根基——大量的交易业务;腾讯的支付业务、游戏业务依托的是它的立足根基——大量的社交用户;百度的人工智能业务依托的是它的立足根基——海量的数据。
乐视的生态闭环这么棒,为什么出现了一些问题?
因为它没有足以防守的阵地,当你谈起它时,东西很多,是个庞大的怪兽,但你不知道它的标签是什么,也就证明它没有很粗的一竖,当所有事都顺利的时候,一切都没问题,当出现点不顺的时候,它没有一种砍掉其余一切也能让公司生存下来的业务。
有些人的初始个人品牌还不够硬,就胡乱尝试跨界,导致一处失败就全盘失败了。
所以跨界本身没什么牛的,重要的是什么时间点跨,以及怎么跨。
如何从自己的个人品牌出发,去打造自己的多重个人品牌?
很多人有多重技能,但是每一种技能又还不足以在某一些领域做到头部,这就需要花时间去打磨,可是我们应该把时间花在哪里呢?
这个世界上其实并没有多少人是不愿意努力的,但是并没有多少人在真正义无反顾地努力,因为我们并不清楚在哪个方向上使劲儿是真正有用的,是真正有性价比的,我们不怕努力,我们都怕做了没用。
我给大家提供3个扩展自己多重个人品牌的原则,它可以帮助我们在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上努力深耕的时候提供一些参考。
1.可应用性
首先,个人品牌和个人品牌之间,它们的可应用性是不同的,有些个人品牌的应用性比其他的广,所以他们可以更好地跟其他个人品牌进行跨界融合和互相促进。
比如某一“受众很广”的领域的知名自媒体人、网红、明星,这样的个人品牌就可以给很多其他领域做加持,当你在一个大众领域有足够多的粉丝和光环的时候,做事会事半功倍。
我为什么要做请辩这个公众号,其中一个原因是我本身在投资领域深耕,希望有一个最大限度给投资这件事做加持的东西,最后我选了公众号,选了写干货文。
为什么不切入鸡汤和情感等领域呢?
因为从一开始要想好,要做的这件事,要给什么东西做加持,要打造的个人品牌,是不是符合加持的定位。
为什么不单纯写一些投资心得呢?
这样是很垂直,但就把后续的路给做窄了。比如,我不止做投资,现在创业,那单一写投资的公众号就没法给其他创业项目加持。
所以既要根据后续的规划考虑个人品牌的延展性,又要符合自己现有的或想要打造的形象和定位。
同样,大家在选择拓展自己的个人品牌时,首先要考虑可应用性,没有人可以看到10年以后的事情,没有人可以预料到任何机会的出现,因为当你预料到的时候,它就已经出现了。
所以可应用性广的个人品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可以帮助我们抓取到更多潜在机会组合。
选择往什么方向去拓展自己的下一个个人品牌,我们需要考虑到“易得”。
有些东西虽然暂时看起来跟现在的关系不是特别大,但以后可能会派上用场。
我在大学毕业后,从事过人力资源、销售、营销策划、开过独立的电商商城,做过期货的操盘手,我在期间所学都与我三家公司发生了联系。
在充分考虑了可应用性以后,哪个在手边,哪个最易得,哪个的基础最好,发展成个人品牌最容易,就先将其收入囊中,哪怕只是作为一项技能库里的武器,有时候也能通过奇怪的组合打造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个人品牌。
学了是不是要去从事,做到国内最牛的基金经理呢?
不一定。在区块链领域我有很多投资项目,我了解其中的游戏规则。
在区块链领域领域懂期货的人员不多,最基础的套期保值很多人操作不好,这些传统金融领域最粗浅的技能,一到区块链这样的新领域就成了大神级技能。
在某个领域可能看似顶级的个人品牌就由两个不是很顶级的因素组合起来了,这在你之前是不可能被规划到的,所以易得的,先收入,以后会有用到的机会。
人这一生面对的是不确定的游戏,没有什么由此及彼的路,想着那里,但走着走着就去其他更好的地方了,然而你怎么去更好的地方呢?
首先这条岔路对你得“可见”,很多人认为人生的岔路在你生出的时候就存在了,不是的,对某些具备很多条件的人来说,那些路才是存在的,而对另一些人来说,那些路出不可见。
我将其比喻为触角,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触角,都是探测器,每当你长出了一些新的触角,也就意味着你能探测到的范围就更大了。
无论是技能,还是个人品牌,都是触角,我们先把能简单长出来的触角先长上,机会说不定会悄然而至。
拓展自己的多重个人品牌,需要重点考量它跟钱的远近程度。
比如自媒体人,有些人可能会很奇怪,为什么我的公众号也是10W粉,他的也是10W粉,我一篇文章收广告费1W,他一篇文章收广告费5W,原因是什么呢?
是你们之间离钱的远近程度不一样。
同等条件下,往“钱”靠,尤其是在这方面对你来说是属于“比较易得”的时候,不要放弃在这方面的打造。
那当我们已经拥有了几个个人品牌之后呢?怎么去考察我们的多重个人品牌是不是已经在发挥作用,并且发挥了足够大的作用,是不是当前的最优解呢?
1.势
这个字是围棋里的字,那么这跟围棋有联系吗?
举个例子,一个人是歌手、是主持人、是电影演员、是电视演员,是导演,我们说这个人在这块领域有足够厚的“势”。
因为这些“势”里的资源都有很强的迁移性,互相导流性非常好,他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漩涡般的优势,每个个人品牌上得到的资源都能给其他个人品牌做加持。而且是一对多地加持。
一个人是导演,他做蛋糕做到全国前列,这可以说是跨界。
比如,谢霆锋,明星里最会做菜的,某一个光环也给另一个做了辅助,但我们说这就不能叫“势”,只能说是“势”形成以后,延伸出来的其中一根枝叶,而不是团在一起的根和树干。
当你要使用某一个个人品牌做某一件事的时候,尽量要使能得到的收益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单单是简单的工作时间的延长。
什么叫工作时间的延长?就是你干这个活缺少了“膨胀效应”。
有些人为什么可以在同等时间内达成更多的成就呢?就是他的时间产出有膨胀,做一件事,用一份时间,在好几块都有作用。
第二个字叫“带”。以围棋为例,当某一块地盘比较厚实的时候,在你不远处的孤立点也会比较安全。
因为它可以较为方便地把这块地盘连起来,你可以用这块“势”,去带动这些看似比较薄弱的点,让它继续成为另一个更大圈层的“势”的一部分,增加你的“势”的标签范围。
那么具体到我们的个人品牌呢?
用自己的一块长板作为资源交换,利用这块优势,去带起自己要打造的其他目前增长潜力还很大的个人品牌,注意,是潜力很大,增长很快的那个。
最大标签一定要足够亮眼,因为长板足够长,其他的个人品牌的打造速度就会特别快。
所以不要随便在自己的势还不够的时候就随便去用来交换资源带自己的其他品牌。
势要足够厚,才能带。
如果你就是从底层的小投资人开始自己慢慢爬呢?跟他的进步速度就有天壤之别了,这就是“带”的作用,首先他得先在自己的领域成为顶级,否则本身能交换的资源就一般,还把自己原本的积累耗光了。
所以资源在所有层面都是互通的,而你的最粗的那个个人品牌的高度,决定了扩展多重个人品牌的难易程度以及开始的初始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