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点开过“在场”第一季和第二季的报名页面,都没有勇气填写它。一次聚会上,另一位我十分信任的编辑听我说完这些,强烈鼓励我一定要写出来,他说了一堆理由,其中一句话很打动我——“你不写,谁来写呢?” 我意识到这是我“非写不可”的选题。得知自己进入第三季的面试名单那天,我激动地抱起我的猫咪转圈。那感觉就像有人朝我举在半空中的手“啪”地击了个掌,我对自己说,你看吧,有人是愿意看到她们的故事的,她们的声音是重要的。谢谢“在场”和我击掌!❞
❝ 这次“在场”的非虚构写作对我来说,是一次智识的“反叛”和逃离。“反叛”是因为我不满,在田野之中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在学院知识生产中被压扁、剪裁、抽离为数据、案例,变成宏大模型和抽象理论知识磨坊里的原材料。在我看来,这些如风滚草般在野黄金世界颠沛流离的掘金者,他们丰富的生命的厚度和质地,有着“不可理论”的一面。⋯⋯我希望超越政治的裹脚布和理论的绊脚石,从南中国的小地方出发,从三个有着不同命运的小人物开始,去呈现各种形状的人,去捕捉时代的“风”。❞
“
在场 · 非虚构写作奖学金
”目前已举办到第四季,每一季都不限国籍、职业与年龄,面向全球华语写作者征集非虚构写作计划,希望从专业上、资源上,给予坚持在时代一线的记录者以支援。我们特别鼓励写作者走进身处时代的现场——时代的现场不必然宏观,也可能来自身边微小的人、事、物;走进也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进入,更指写作者对议题有长期耕耘和深刻理解。
我们希望“在场”的写作者,对其所处的故事有非写不可的强烈动力;也因而,这一现场的书写与填补空白非你不可。
第四季得奖者将有机会在2025年至德国柏林驻留访问一个月
“在场”奖学金每 4~6 个月征集一次写作计划,每次评出 3~5 名得奖者,其中一等奖 7,000 美元、二等奖 5,000 美元、三等奖 2,000 美元;奖金用于完成以三个月为期的作品。
第四季新增奖项单元“欧洲移民写作奖”(
https://www.frontlinefellowship.io/europe
),奖金 4,000 欧元,名额1位。写作者身分不限,唯写作计划的主题需围绕“在欧洲作为移民的生存处境”。这里的移民,指从故乡到移居地之间流动的各种身份状态,包括但不限于移居者、难民、离散者等。
第四季得奖者将有机会于 2025 年至德国柏林驻留访问一个月。“在场”一直希望在给予得奖者奖金、编辑与发表支持外,提供更多让写作者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
第三季时我们与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人文及创作系的“华语驻校作家计划”项目合作,如今入选该计划的第三季得奖者林秋铭已开始入驻与写作;今年第四季的得奖者,则将有机会于 2025 年至德国柏林驻留访问一个月。
所有得奖者将获专业编辑全程一对一协助,直至作品发布完毕。
“在场”会为所有得奖作品,对接后续出版平台;部分未能得奖,但具有潜力的写作计划,也将推荐给有影响力的华文媒体平台。
“在场”将提供针对文字、伦理、田野等多主题的内部工作坊、介绍全球奖学金资源、写作机会、合作伙伴等。我们也将继续摸索社群自主共营的模式,让写作经验传递下去。
我们正与许多写作者们一起,在书籍出版、影视改编、线下活动等方向上汇聚。“在场”社群将长期陪伴写作者,一起探索非虚构写作的影响力。
https://go.frontlinefellowship.io/
注册邮箱是为方便后续修改及提交;填写报名表时应填写基本问题,附上计划书与试写稿。点选提交即完成报名。
A:奖学金对作品没有字数限制。但您提交的写作计划书需在 2500 字之内。
A:本次奖学金是针对以文字为载体的计划,故我们会资助文字写作者或对于产出文字有贡献的作者,可以组队报名(需在报名时提供所有参与写作计划的写作者资料);团队内如何分工协作,若得奖、奖学金如何分配等问题请团队内部自行沟通。
A:我们鼓励申请者使用自己擅长、熟悉的中文进行申请。唯若想从简体一键转换为繁体格式时,需注意错字(如“一个”容易被机器翻译为“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