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养老产业观察
养老产业观察者、思考者、实践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都周刊  ·  打响大战!他们官宣,接入!融合! ·  昨天  
人民日报  ·  清华老教授跨界“养虾”,成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养老产业观察

外资进入中国养老产业的8个运作特征

养老产业观察  · 公众号  ·  · 2018-07-10 10:04

正文


主要瞄准高端养老市场


从已开业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来看,外资主要瞄向高端养老市场:


如凯健国际位于上海的2个项目,根据不同的服务项目收费,人均每个月一万元左右;星堡中环的收费采取了“ 月费涵盖全包式 ”,即除了一次性5万元左右的入住费外,每月费用从7100元到3万元不等;青岛的大阪长寿控股公司日式高级老人公寓,入住押金高达200万元;泰康之家.燕园入住起步价20万元。


进入介助介护养老市场


根据年龄及身体机能,养老客群一般分为四类:活跃老人、独立老人、介助老人和介护老人。由于介助、介护市场服务难度大、风险高,国内企业目前还不愿意触碰这块领域,导致 目前中国的养老服务机构绝大多数都是面向活跃老人和独立老人,而在照料介助、介护老人方面目前仍有所缺失 。外资机构凭借丰富的服务经验,进入这两大细分领域,如术后康复市场、老年痴呆市场、中风后遗症护理市场等,这成为他们发挥优势的空间。


如凯建国际.徐汇苑提供各种慢性疾病的治疗、外科手术的术后恢复、康复、理疗服务;椿萱茂·凯健(亦庄)老年公寓主要针对高龄、部分失能、失能老人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上海礼爱颐养院主要面向专业护理失智、失能长者,以护理“老年性痴呆”为主要特色,涵盖各种痴呆症护理、帕金森症护理、中风后遗症护理、手术后康复护理、骨折及其他重度护理等;Orpea南京项目主要接收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宜兴九如城养老综合体内设有专业的康复医疗机构,专门针对术后康复和老年病及慢性病诊治的老人。



全面渗透90%的居家养老市场


基于 中国90%的老人居家养老 的国情,外资机构非常关注这块市场,加快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美国Fortress和复星集团开始进军居家养老市场,将美国高品质的家庭护理管理体系引进中国,服务范畴包含专业评估、照料服务、护理服务、医护服务和专业医师健康宣讲教学等,另提供专业术后康复护理套餐和其他居家护理服务。


瑞典爱生雅集团与新加坡宜康医疗保健集团早在2011年就在上海启动“ 居家护理 ”业务,引进瑞典及新加坡先进的居家护理理念、经验和技术,向中国的居家老人提供全面护理与观察服务、根据医嘱的健康护理指导疾病预防与康复训练服务、常见疾病的专业护理等。


利用旧设施改造


为减少前期的开发投入,外资机构常利用旧设施改造成养老机构,如星堡中环项目由复星集团收购的一栋商办物业改造而成,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上海礼爱颐养院是将协通集团曾经运营的度假村酒店重新改修而建的;大连日托中心项目是把大连市的一家公建养老院进行适老化改装而成的。 盘活旧有设施前期不需要投入土地成本,并且可以降低建安成本,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从而能够极大缩短投资回报周期,因此成为外资机构追捧的模式。


加速连锁扩张步伐


外资机构想进驻中国市场的愿望日益强烈,大多以连锁经营的方式在全国迅速扩张。


日本WISNET早在2004年正式进军中国老年人居家护理市场, 2011年,公司又在大连开业养老服务中心,目标是今后在东三省建设600多处类似的养老服务中心。


日本RIEI于2011年在北京开设礼爱老年看护服务中心,于2013年在上海开业上海礼爱颐养院,今后3年的目标是“以中国为中心,增设20个海外的养老服务中心”。


日本大阪长寿控股公司于2011年在青岛设立第一家日式高级老人公寓,计划10年内开设100家类似的老年公寓。


美国CPM在中国开设子公司——凯健国际,专注于在中国开设老年康复护理机构,总部设在上海,目前在上海和北京开设三家养老服务机构,将在常州开设第四家养老服务机构,未来将以上海及长三角为中心,辐射全国。


法国Colisée已经开始向中国市场发展,并在北京设立了分公司,计划五年内开设50家养老机构。


与本 土企业组建战略联盟


除了以直接投资开发的形式进入中国养老护理市场,更多外资正在通过与本土企业的合作全面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


美国Fortress与复星集团共同创立上海星堡,致力于在中国发展养老社区项目,双方投资比例各占50%股份,以“星堡”作为品牌进行连锁开发,已开发的项目有上海星堡中环一期、星堡浦江社区,星堡中环二期将于2018年初开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