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砍柴网
国内知名科技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达州发布  ·  达州上市了!每公斤高达380元! ·  9 小时前  
LRTV辽宁之声  ·  近期大量上市,多人吃进急诊室!紧急提醒→ ·  昨天  
LRTV辽宁之声  ·  近期大量上市,多人吃进急诊室!紧急提醒→ ·  昨天  
福州新闻网  ·  近期大量上市,多人吃进急诊室!紧急提醒→ ·  昨天  
福州新闻网  ·  近期大量上市,多人吃进急诊室!紧急提醒→ ·  昨天  
润农畜牧报价  ·  2025年2月21日 行情向好,小麦继续涨! ·  3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或致大脑变迟钝!这个小习惯的伤害不可忽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砍柴网

飘不起来的香飘飘

砍柴网  · 公众号  ·  · 2019-09-13 21:59

正文

来源: 子弹财经(ID:wwwhygc)
作者 : 尹太白

仅仅是看起来还不错的财报


相比起销量可以绕地球的广告语,香飘飘发布的半年报更唬人。
根据半年报数据显示,在2019年上半年中,香飘飘的总营收为人民币13.76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58.2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352.96万元,较去年同期的-5458.60万元实现扭亏。


数据看起来相当励志,一个不服输的形象跃然于财报之上。


不过,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相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更能反映出香飘飘的真正实力。


半年报显示,在2019年上半年中,香飘飘的净利润中大部分来自于政府补助和投资收益,扣除掉这一部分净利润后,香飘飘靠主营业务获得的净利润实际上仅有2.28万元。


意料之中,扣非净利润仅有2.28万元很快引发了投资者强烈的不满情绪,这种不满最终在股市上发泄了出来,在半年报发布后的第二天,香飘飘的股价大跌7.82%,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



根据股权激励计划的要求,香飘飘只有在下半年实现3.38亿元的净利润,才能完成2019年度的业绩考核目标,但对于上半年净利润只有2352.96万元的香飘飘而言压力着实不小。


半年报上也有涨势喜人的地方。


根据半年报显示,香飘飘的主营业务为奶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奶茶产品主要分为冲泡类和即饮类(果汁茶、液体奶茶)两大类别,其中,冲泡类主要产品为香飘飘杯装奶茶,即饮类包括MECO蜜谷果汁茶、MECO蜜谷牛乳茶和兰芳园液体奶茶。


在2019年上半年中,冲泡类产品实现营收7.12亿元,同比下滑2.81%,而相比之下,即饮类产品实现营收6.51亿元,同比增长413.74%。


MECO蜜谷果汁茶是香飘飘此次实现扭亏的关键。


在即饮类产品中,液体奶茶的营收为6258.81万元,同比下滑50.6%;果汁茶的营收达到了5.88亿元,环比增长144%,贡献了即饮类产品绝大部分收入。


即饮类产品的崛起,意味香飘飘的产品创收格局发生了变化,即饮类产品正式扛起了营收大旗。


公开资料显示,MECO蜜谷系列果汁茶是香飘飘在2018年7月推出的产品,以杯装形式跟同类竞品形成了差异化,以果汁含量和口感为卖点,并打出了“真茶真果汁”的口号。


根据《西南证券》研报披露,MECO蜜谷系列果汁茶2019年第二季度中,每个月的出货量均在350万箱以上,并且这一数字仍处于不断上升中。

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香飘飘半年报中之所以表现出“增收不增利”的状态,过度营销被认为是元凶。


根据半年报显示,在2019年上半年中,香飘飘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是3.91亿元、1亿元和0.1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3.16%、104.08%和388.46%,占同期总营收的比值分别是28.38%、7.26%和1.31%。


其中, 销售费用最大的开销是广告费和市场推广费。


实际上,香飘飘的销售费用一直居高不下,结合前几年的财报综合来看,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香飘飘的销售费用分别占当期总营收的27.91%、23.37%和24.61%。


相比之下,香飘飘对于 研发的投入严重不足 ,同样是综合前几年的财报数据,2016年到2018年这三年间,香飘飘研发费用分别是639.38万元、1389.99万元和883.62万元,在当期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0.27%、0.53%和0.27%。


高额的营销费用与薄弱的研发投入费用构成了鲜明对比,单一的产品结构导致香飘飘并没有太强的抗风险能力。


直到2018年,香飘飘才真正意识到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


也就是这一年,香飘飘的产品类别从万年不变的冲泡类拓展到即饮类,并陆续推出了MECO蜜谷牛乳茶、MECO蜜谷果汁茶和兰芳园液体奶茶等新产品。


新品上市以后,香飘飘的总营收同比上升58.26%,根据半年报显示,果汁茶的营收占到总营收的42.7%,涨势凶猛,已晋升为香飘飘第一大主营产品。


尽管增收效果明显,但始终掩盖不了不增利的尴尬。


利润被广告费消耗了大半,这一状况在半年报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2018年上半年,香飘飘实现营业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55.4%,然而净利润为-5458.60万元,尽管如此,广告费仍然高达1.1亿元。


这并非香飘飘第一次在广告费上如此豪爽。


从2014年到2017年,香飘飘的广告费分别为3.3亿元、2.5亿元、3.6亿元和2.3亿元,共计11.7亿元,而当期净利润分别为1.9亿元、2.0亿元、2.7亿元和2.7亿元,共计9.3亿元。仅广告费这一项就是净利润的1.3倍。


根据半年报的数据来看,香飘飘并没有打算减少在广告费上的投入——仅仅是2019年上半年,广告费和市场推广费就已达到了1.94亿元。


过度营销的费用支出为香飘飘的现金流带来的负面作用。


根据半年报显示,在2019年上半年中,香飘飘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1.36亿元,虽然与2018年上半年的-4.64亿元相比,改善幅度在70.64%左右,但依然为负数。现金流为负,也就意味着香飘飘仍存在资不抵债的情况。


众所周知,现金流越充裕,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高,生产活动经营能力也就越稳定,香飘飘营收大幅增长,但净利润改善微弱,且现金流依旧为负,减少销售费用和广告投入来缓解现金流问题是最直接和有效的办法。

靠营销维系营收增长还有用吗?


对于香飘飘而言,巨额的广告投入并没有带来可观的利润,而且效果也不太明显。


2014年,香飘飘的市场份额为57%,2016年增长至59.5%,3年间仅仅增长了2.5%,到了2018年,香飘飘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0%,虽然稳坐行业头把交椅,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香飘飘的天花板已至。


即便如此,香飘飘依旧没有放弃重金投放广告,实际上,香飘飘的营销基因由来已久。


2006年,成立不足一年的香飘飘不惜耗资3000万投放湖南卫视收视高峰时段的广告。在当时,这一行为受到了大多数行业人士的不理解,“香飘飘作为一个新品才刚刚进驻市场,连超市的地推都没有铺完,怎么就急匆匆开始打广告了?”


香飘飘创始人蒋建琪的想法是,“宣传一定要迅速跟进,特别是比较容易模仿的产品,一定要抢先进入消费者的头脑里面去,即使你的产品还没有铺到全国市场。这方面的钱一定要花。”


在蒋建琪看来,当时香飘飘的资金实力并不雄厚,与其漫天撒网去地级市投放广告,不如握紧拳头奋力一击。


事实证明,香飘飘这波先入为主的操作,抢先占领了消费者心目中杯装奶茶的形象,也奠定了香飘飘行业老大的江湖地位。


眼看香飘飘靠着广告深入人心,业内其他同行也开始虎视眈眈起来。这其中厮杀最激烈的莫过于香飘飘与优乐美了。


优乐美是喜之郎果冻推出的冲泡类奶茶品牌,相比之下,香飘飘只专注于奶茶。


多元化的好处在于,奶茶作为一种在冬天销售良好的产品,喜之郎的经销商可以通过果冻等多种产品安全度过淡季,不过问题也有,比如一旦经销商们感觉到奶茶销量下滑,就转而经营其他产品,这使得喜之郎的经销商很难心无旁骛地销售奶茶。


香飘飘则不同,蒋建琪的全部身家都押在了奶茶身上,总部没有其他产品,经销商们即便在淡季也得硬着头皮打市场。


在没有新品研发的前几年,淡季怎么办呢?香飘飘给出的解决方案依旧简单粗暴: 继续大批量投放广告


左手霸屏卫视广告,右手抓住大型商超等传统线下门店。这种营销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确实非常好使,脑白金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凭借着铺天盖地的广告投放,而使香飘飘的品牌深入人心,尝到甜头以后,香飘飘在广告推广上面砸起钱来更加毫不手软,这渐渐成了香飘飘惯用的手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