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事儿
新京报时政新闻出品。从小细节说政事儿,解码大时政背后的隐逻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公安部发布:延长至63岁! ·  20 小时前  
人民网  ·  网传36家公司将被退市,证监会回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事儿

未来五年,北京将出现这九个新概念

政事儿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19 18:51

正文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今日上午9时开幕,蔡奇向大会作报告。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发现,这份18000余字的报告中,有着很多“新鲜”的提法:如“都”与“城”的关系、新动能、城市体检、老城……此外,备受关注的雄安新区,也写入了此次北京市党代会的报告之中。


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写入报告


今年4月1日,中央决定设立雄安新区。此次报告中,“雄安新区”出现了不止一次。其中称,北京将把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当成自己的事”。

 

报告提出,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将与城市副中心共同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当成自己的事,主动加强规划对接、政策对接、项目对接,全方位加强合作,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支持什么,做到有求必应、积极配合、毫不含糊。


“老城”取代“旧城”


蔡奇指出,要坚持城市保护与有机更新相衔接,加强老城整体保护,构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老城”保护,也是一个新字眼。今年六月,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研究讨论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送审稿)》中,首次提出要推进实施老城重组,提及多年的“旧城”一词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老城”。

 

接下来,“政事儿”带您看看未来五年,北京还将出现哪些“新概念”。



新概念1
“都”与“城”


牢牢把握“都”与“城”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


【解读】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都”与“城”是强调首都功能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首都核心功能是四个中心,这是北京的战略定位。这个定位离不开城市的支撑,但城市的发展要服从服务于首都的战略定位,要把首都发展的定位摆在首要位置和核心地位。城市如果粗放和过度发展,会影响首都核心功能的实现,所以要把握好这两者的关系。


新概念2
减量发展


建立减量发展调控机制,降低平原地区开发强度,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负增长、中心城区建设规模动态零增长


【解读】


赵弘介绍,北京此前已提出对“两线三区”,即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增长边界(两线)和生态红线区、限制建设区、集中建设区(三区),进行全域空间管控。其核心,是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城市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口要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要保障城市有序发展,给城市留下足够的生态空间,不能摊大饼式的蔓延。


新概念3
城市体检


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发展的作用,严格执行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坚决维护城市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解读】


赵弘说,这是一个新提法,核心思想是要按照城市规划进行持续化的城市治理,并通过建立一套可以数据化的评价体系,来进行持续和跟踪的评价。在持续评价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一方面可以让社会了解城市发展的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督促政府把治理城市病落到实处。这也是城市病治工作机制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持续推进城市病的治理。


新概念4
城市群一体化

构筑“一小时交通圈”,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解读】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城镇发展室副主任欧阳慧告诉记者,城市群本质就是要求一体化,一体化是推动城市群的手段,核心涵义是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建设协调效果、产业体系统筹提升、市场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享共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等内容。


京津冀城市群以前曾经有过京津冀的8个城市的概念,现在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提出,应该是包含了京津冀的11个城市。当然,在规划策略上,会运用以轴串联点,以点促面的空间组织方式,形成“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结构。除了北京、天津之外,重点打造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城市,成为区域性中心城。


新概念5
区域环境治理


围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深化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形成区域环境治理新格局


【解读】


环保专家彭应登介绍,跨区域生态工程,除了区域生态廊道、绿色空间、跨区域公园体系,还有比如风沙治理、生态修复等工程,内涵比较宽泛。例如,京津冀区域内的生态廊道、风道,新机场周边配套的生态美化基础建设等,都属于生态工程。生态工程可以增加城市之间的生态缓冲区域,减少城市之间的污染传输。比如在大气区域污染过程中,可以减缓大气污染的程度。从整个空间结构来看,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

新概念6
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


联合开展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建设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积极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


【解读】


2015年,北京首次提出建设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京津冀地区将以三地连接部分的相关国家自然保护区为试点,建立国家公园,形成环首都国家公园环。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解释,环首都国家公园是北京、河北和天津交界处,包含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等串联后形成的生态廊道。


他认为,目前,环首都区域已没有完全连片具公园功能的绿色空间。因此,需建设一些“绿道”等,将原来没有串联起来的区域相互连接,形成成片的生态走廊。


新概念7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制度


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程序规定,完善干部推荐考察办法,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制度,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


【解读】


中组部在2014年1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提出,建立干部选拔任用纪实制度,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推广实时监督系统,使得开展倒查、追究和问责有据可依、有迹可查。

 

为了实现对选任工作的全程记实和实时网上监督,从2011年7月以来,北京市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使用一套“干部选拔任用记录监督系统”。在全程记实的基础上,这套系统还具有动态报警、统计分析、举报查询、政策教育等功能,实现了对干部选任工作全过程的监督、预警、分析和预测。对违反干部选任相关政策规定的情况,系统将自动亮“红灯”警示,要求各单位严格按照政策规定选拔干部。对差额选拔干部等鼓励性要求,系统设置成亮“黄灯”的提醒项目,鼓励大家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加强和改进工作。


新概念8
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


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解读】


2016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此后,各地相继制定出台了容错纠错机制。

 

去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今年4月,北京市结合首都实际,出台《中共北京市委实施〈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办法》,其中增加了“容错机制”条款,规定在严格实施问责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把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故意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和敢闯敢试引发的失误,该如何区分?制度反腐专家、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李永忠认为,改革是为了公共利益,故意违法往往是为了私利。


新概念9
整治“微权力”腐败


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有效整治“小官贪腐”和“微权力”腐败。


【解读】


2014年1月,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严厉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要“整治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从2015年以来,中央纪委及各地纪检部门持续曝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

 

今年年初召开的十一届北京市纪委六次全会工作报告提出,要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微权力”腐败。并列举了贪污、侵占、挪用惠民惠农、转移支付资金和集体资产问题,土地征收与流转过程中发生的与民争利以及腐败问题,提出要大家查处力度。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撰稿/新京报记者 黄颖 邓琦 郭超 信娜 沙雪良  摄影 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