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背后,资本套利依然存在
《战狼2》票房的狂飙突进及其出品公司的高额回报,让许多电影项目背后的资本运作又回到了公众视野,北京文化早前发布公告称,其投资500万元参与《战狼2》,借此成为《战狼2》出品方,同时该公司和吴京的登峰国际文化签订协议保底发行8亿,投资1.4亿元保底费用,借此成为该电影的保底发行方。该部分投资加保底的一系列动作使得北京文化成为《战狼2》电影的主要受益者之一,但和保底带来的收益相比,其上市公司身份更引人注目。
相关信息显示:影片《战狼2》由登峰国际、嘲风影业等共同制作,最初预算为1.5亿元左右,后超支至2亿元。2016年上半年,在看过剧本后,北京文化、聚合影联两家公司对其进行了8亿元的保底发行。
此后,制片方为了缓解超出预算的压力,引入了中影股份、万达影视、博纳影业等多家出品方。为了增加宣发资源、分担风险又引入了启泰传媒参与保底并负责宣传,引入淘票票主攻互联网发行。
根据当时签订的保底分账规则来看,当影片总票房低于8亿元时,发行方票房分账比例为12%(其中北京文化6.6%,聚合影联5.4%);当总票房收入高于8亿元时,8亿至15亿之间的部分发行方票房分成比例为25%,(其中北京文化13.75%,聚合影联11.25%)当总票房收入高于15亿时,超出部分分成比例为15%(其中北京文化8.25%,聚合影联6.75%)。
除以上提到的各家公司外,参与该项目的公司还有春秋时代影业、捷成世纪文化、橙子映像传媒、鹿鸣影业、合一信息技术、嘉会文化传媒和星纪元影视文化等共计14家出品公司和7家发行公司。
目前《战狼2》票房已经突破50亿元,北京文化、捷成股份、光线传媒、中国电影等参与方的股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浮。统计显示,自7月27日晚8时首映以来,作为《战狼2》发行方之一的北京文化的股价累计上涨42.99%,截至8月7日报收21.14元,以总股本7.26亿股计算,市值增长55.17亿元,此外光线传媒涨幅最高达12.6%,捷成股份涨幅最高达18.4%,中国电影涨幅最高达5.1%。即使近几日上述几家公司股价涨幅有所回落,但这些公司早已是赚得盆满钵满。
但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市场常见的“剪羊毛”现象也出现在该项目当中。8月7日晚间,北京文化公告,包括董事、副总裁、财务总监在内的5位高管,拟在公告披露后的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窗口期不得减持),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144万股。按照北京文化8月7日收盘价21.14元/股计算,上述合计减持的股份市值为3044万元。根据披露,上述5位高管的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安排需要”。
高管集体宣布减持显露出的高位套现嫌疑立刻引起市场警惕,虽然从大盘走势来看,随着票房的持续走高,《战狼2》给北京文化带来的净利润还会更高,但在减持消息发布后,北京文化股价8月8日开盘下跌,收盘时下跌9.79%,创下16个月以来单日最大跌幅,报收19.07元/股。与此同时,机构和营业部也纷纷“出逃”。有数据显示,在减持消息公布前的8月7日盘中,北京文化资金净流出1.8亿,换手率达21.25%,截至8月11日收盘,北京文化股价已经跌回至17.99元。
不只北京文化与《战狼2》,还有一大批公私募基金重仓的A股上市公司争相投资暑期档的国产电影:
8月11日,李易峰、廖凡、万茜主演的剧情类电影《心理罪》上映,投资出品方包括A股上市公司鹿港文化全资子公司世纪长龙,同时这部电影也可能将影响到到A股万达和乐视本次资产重组,两家公司本次停牌的资产收购对象——万达影视和乐视影业为该片的两大发行方,同时光线传媒参股19%股权的猫眼也投资这部电影。
王大陆、张天爱主演的玄幻类电影《鲛珠传》8月11日上映,电影发行方为A股上市公司上海电影;同在8月11日上映的《侠盗联盟》由刘德华、舒淇、张静初主演,电影投资方包括A股上市公司捷成股份的全资子公司捷成世纪,此外社保基金和公私募基金也扎堆投资该股。
8月17日,郭富城、王千源、刘涛主演的动作片《破局》上映,投资方中包括A股上市公司捷成股份的控股公司;8月18日上映的喜剧动画电影《十万个冷笑话2》,投资方包括A股上市公司奥飞娱乐。
《战狼2》的成功一方面告诉整个产业:优质内容的持续供给将取代渠道扩张成为推进产业继续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另一方面,资本对利润的急切追求在其中显露无疑。纵观近两年来的中国电影市场,如何在充分利用资本和产出优质内容之间取得平衡是众多电影人努力思索的问题。
从发愁“钱从哪来”,到担心“钱怎么花”
其实,拍电影从发愁“钱从哪来”到担心“钱怎么花”的转变还是近十几年的事。早在2002年之前,中国电影市场是以自有资金为融资主力,据每日财经发布的《中国电影供给侧改革白皮书》显示:当时拍摄电影的资金投入有超过90%是自有资金、7%来自于政府投入,而社会资金只占2%。
从2002年开始,以新的《电影管理条例》颁发为标志,中国电影业开始了新一轮的体制改革和产业化进程,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制片业的初步开放,一些民营机构也拥有了独立拍摄电影的条件,也因此促使民营资本开始成为电影制片业中的新鲜血液。当时出现了华谊兄弟、北大华亿、中博时代、海润影视等一批迅速成长的民营制作公司。而且在2002年以后,电影投融资渠道也得到了极大拓宽,银行贷款、信托、私募基金以及其他国有产业基金和民营投资方都开始对电影产业表示兴趣。
首先是银行贷款,由于一般商业银行认为影视类投资未来现金流的可控性较差,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对该类项目十分谨慎,挥笔债不同贷款进行审查,所以难度较大。
当年在这方面进行较早尝试的是华谊兄弟,2004年,华谊兄弟邀请中国进出口保险公司做担保,加上个人无限连带责任担保,甚至王中军也把个人所有资产进行了抵押,终于在深圳发展银行借到了5000万人民币的贷款。同年,华谊兄弟也为电影《集结号》拿到了招商银行5000万元的贷款,据说当年作为华谊兄弟票房保证的冯小刚每天在片场都要面对金融机构的驻场监督。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2007年,华谊兄弟以电影版权质押和个人无限连带责任担保的方式,为《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风声》《追影》《唐山大地震》四部影片借来工商银行的1.2亿元打包贷款,保证了相关项目的顺利进行。
虽然商业银行的贷款给予了电影企业资金支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中国电影产业的银行信贷模式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其方式单一且缺乏稳定性,并不能够长期为电影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来自建设银行北京分行的分析人士告诉记者,现阶段银行商业贷款对于影视类项目审批较为谨慎原因有两点:
一是一直以来电影市场的表现体现出,中国电影行业目前盈利能力不稳定且盈利渠道单一,主要依靠票房收入和衍生品两项,当下观众需求不断变化,票房收入得不到保证,与此同时,对衍生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是目前中国有14000多家影视公司,除了少部分相对成熟的电影机构外,大部分中小企业都面临着管理有待规范、财务不透明、市场不确定性大、固定资产不足等问题,而且缺乏信用担保机制,在进行制片活动后很难对其电影版权和无形资产进行评估,“这些都是影响中国电影产业银行信贷及其他社会资金融资能力的重要因素。”
银行贷款之后是企业债券,2007年中国电影产业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中影集团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准,于当年12月13日成功发行5亿元企业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来建怀柔电影制作基地,数字院线、新建及改造影院、加强制作环节等项目。
至此,中影集团成为国内首家获发改委批准发行企业债券的文化传媒企业,这是我国首次发行文化传媒企业债券,标志着国有电影企业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时任中影集团董事长的韩三平在多年后谈起这段往事记忆犹新,“电影制作所需资金密集、劳动力密集、工艺密集,投资多、回收长、回报小,民营公司做不了这事,就像修高速公路,开发大型飞机、发射人造卫星等,只能国家承担”。
在他看来,尽管发行环节可以上市,但中影集团最核心的资源仍然是制片资源。加上之前试手的《无极》和之后的《投名状》《长江7号》《赤壁》等,一系列大片在商业运作上均取得了成功,2008年的几乎所有大片都由中影投资制作或联合投资制作。
紧接着是私募基金,2009年4月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国家发改委备案审批,基金规模50亿人民币,成为第一个备案通过的文化产业私募股权基金。和银行贷款相比,投资金额虽然相对较小但优点是比较灵活而且审批程序相对简单,所以迅速发展成为电影市场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如2017年春节档经纬创投参与的《后会无期》更是号称仅用两天就收回成本,最终项目投资回报率超过1050%。
但私募基金对电影市场缺乏了解始终是一个弊病,一壹基金负责人之一王一洋就表示:“我们比较趋向于跟像中影一样的大企业合作,如果跟个人导演合作,我们则专门有一个评估小组需要对他的剧本进行评估。”
在他看来,基金的理想状态要有非常严谨的模式,非常严格的核算,非常严格的运作过程,而且所有基金的支出都是要公式化,对所有投资人公开,需要非常正规的、良性的盈利模式。他的解决办法是邀请电影行业内的资深人士加盟,来提高自己管理团队的影视项目运营水平,并对基金自身的投资理念、投资方式以及投资方向进行相应调整。
但将所有的赌注都押在“专业人士”身上,本身也是一件危险系数很高的事情,而这也是中国电影常被诟病工业化程度不足,投资基础设施不健全的原因之一。
还有信托基金,作为和银行、保险、证券并列的四大金融机构之一,信托历来就扮演了灵活主动出击的角色,在电影作品的投资中,当然也不例外,说的通俗点,影视信托就是信托公司与影视文化产业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主要将委托人的资金投资于有价值、有潜力的影视作品。
2012年5月,由中海信托设立的“中海国际投资单一资金信托计划”是第一款投向电影的信托理财产品。目前市面上的影视投资信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互联网消费信托模式,运用影视文化行业的消费权益做创新;另一种是直接投资影视公司股权或影片本身,是否参与票房分成看投资架构设计。
第一种的代表作品是中信信托参与的《黄金时代》。2014年,中信信托与百度金融、中影股份及德恒律所达成“百发有戏”电影大众消费互联网服务平台,其推出的全国首单互联网消费信托,由许鞍华导演、汤唯主演的影片《黄金时代》的“消费众筹+电影+信托”商业模式成为互联网金融一个新范本,通过信托受益权拆分转让的方式,以1500万元投资参与该项目。
票房预估2亿,票房低于2亿元,收益为8%,每增加1亿元票房,收益提高1%,若票房超过6亿元,收益为16%,本质上就是通过众筹的方式进行电影投资,就像是在告诉消费者“100元就可以当回投资人”,这在当时狠狠赚了一把眼球,等于为影片上映免费做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互联网宣传。但《黄金时代》最终票房仅为5000多万,当初百度大数据系统测算出来的票房至少2亿相差甚远,赚了噱头却没赚到票房。
第二种模式的代表案例是,2015年春季档的《美人鱼》就由五矿信托通过信托计划持股90%的和和影业牵头进行保底,当影片票房不足18亿人民币时,和和基金认赔弥补保底票房对应的收益,而当票房超过18亿人民币时,和和基金超额盈利可赚取额外分成收益。
“影视投资基金结构化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是五矿信托在2014年发行的一款主动管理型影视信托计划,具体交易结构为信托资金通过股权和债权的形式投入到和和影业(即投资平台公司)中,再由平台公司投入具体影视项目,投资采用分散模式,选择诸多中小规模项目进行投资。也正是从《美人鱼》这部影片开始,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发现影视项目变成了金融产品的载体。
但信托的靠谱程度也只受到大家的质疑,传统信托多以债权为主,而影视投资风险高,运作规律特殊,客户匹配度差,一般的信托投资者很难介入,介入程度难以把握,并且传统影视信托定制性强,资金多来源于专业影视投资人,借道信托也有保密或代持等其他需求。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董媛媛就坦言:“进行影视投融资应该重视影视项目的风险防范,电影投资类似博彩,一部影片能否获得好的票房收益,不确定性因素非常多。版权取得的合法性、项目中投资人的权益安排等等都需认真考察。”
除了各式各样的金融工具之外,各式各类的影视公司也纷纷抢滩资本市场,2009年华谊兄弟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把电影投融资引入到证券资本体系,同年橙天娱乐也成功在香港借壳上市,发展到2017年加上等待注入上市公司的万达影视和乐视影业以及正式启程IPO的博纳影业,上市融资已经成为电影产业投融资的新亮点。
不只是民营公司,从2004年开始中影集团着手筹备上市,并成功于2016年战上了二级市场的交易台,IPO募资40.9亿元,据2016年的财报显示,第一年登陆资本市场的中国电影以10.64亿元的净利润排在影视类上市公司第三名,仅次于万达电影和完美世界。同年上市的“国家队”还有上影集团和幸福蓝海,来自Wind的数据显示,在上海电影和中国电影上市之后,整个A股影娱板块的总市值已经超过了2000亿元。
市值的攀升也带来了行业外资本的觊觎。从2014年开始,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发力影视板块,不仅成立了各自的影业公司,也开始通过收购、持股等手段从资本合作和业务战略领域全面介入。视频网站、票务平台、游戏公司、直播平台等“新鲜玩意”相继出现在电影产业,希望能够实现在社交、购物、出行等领域的产业重构,其中最直观的改变出现在票务平台。
在三年的时间里,BAT抱着“跑马圈地”的目的,通过投资、收购等方式完成国内在线票务平台的重新洗牌,形成了百度糯米、淘票票、娱票儿、猫眼的四分格局,最近关于猫眼电影和娱票儿合并整合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两家公司背后都有腾讯背景是引人瞩目的原因之一。
经过几年时间发展壮大的电商平台胃口也越来越大,从最早的垫资参与宣传发展如今的主控电影出品发行,并有向产业上下游发展的趋势,从2017年春节档6部国产影片开始,几乎中国电影市场每一款国产电影“爆款”的背后,都有四大票务平台的身影,在它们的影响下,影城经理的排片依据从依靠院线公司的排片指导和人际网络转化为更加注重电影预售额和前日上座率等量化指标,深刻影响了中国电影的宣传营销模式。
“乱象”背后,引发反思
通过众筹、IP并购基金进入制片环节,通过保底发行、O2O进入发行环节,通过投资院线、成立影投公司、实现影院并购进入放映环节,近些年金融对于电影行业的全面介入助推了产业的发展,但一些乱象也应运而生,以“幽灵场”为呈现形式的票房“注水”、以明星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证券化泡沫、因电影《叶问3》所曝光的资本运作“黑洞”等等。
2016年3月上映的《叶问3》,在3月19日被广电总局认定《叶问3》构成虚假票房,票房中3200万元不计入全国票房统计数据;
2016年3月唐德影视拟收购范冰冰为法人的爱美神51%股权,以及暴风科技拟出资10.8亿元收购股东包括吴奇隆、刘诗诗夫妇和赵丽颖在内的稻草熊影业60%股权两笔交易接连被否;
2016年4月,理财平台京金联开始为名为“娱乐宝一号”的理财产品进行宣传,并表示是为《大闹天竺》进行影视众筹,同年12月16日凌晨,《大闹天竺》出品方、制片方联合发表声明表示,从未通过任何金融平台募集资金,也没有委托任何人通过金融平台募集资金;
2016年12月22日,博纳影业发布一封《关于近期有人冒用我公司名义进行融资诈骗的严正声明》,起因则是近期出现一位自称是博纳影业执行董事总制片人李孟云的选手在网络平台上募集电影资金;
2016年12月,“19号贺岁影视基金”号称为《摆渡人》和《西游伏妖篇》募集7000万基金,预期收益为年息6%,还有50%的分红,投资门槛100万,当媒体就投资协议向和和影业求证时,和和影业却表示,《摆渡人》并未签署相关投资合同,印章属伪造,公司将对该事件进行调查。
一系列问题的爆发,引得证监会和广电总局等主管部门的重视,201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其中第三十四条明确指出: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等应当如实统计电影销售收入,提供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不得采取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扰乱电影市场秩序。
业内人士其实对于资本并不抗拒,万达文化集团高级副总裁曾茂军就坦言,中国电影需要资本的力量,“一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电影年产量接近700部,如果平均每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在2000万到3000万之间,那么,仅仅在电影内容制作方面,每年就需要投入150亿-200亿的资金;另一方面,中国电影要想进入全球化竞争中,就必须拍更多重投资的电影,因为能够参与全球竞争的电影,其基本制作成本可能都在一两亿美元以上。如果没有资本的介入,就很难拍出大制作的电影。”
诚然,电影拍摄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保证内容创作质量,但资本由于对电影产业缺乏足够的了解,希望通过对于粉丝的吸引力去获得高额票房,其对于流量明星和IP的痴迷和坚持,以及简单粗暴的创作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行业内的浮燥。
《大话西游》导演刘镇伟直接表示去年以来的影市低迷是由于本土电影质量出现了问题,而电影质量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非影视行业资本的涌入,“非专业的投资商出钱,以非专业的角度指挥电影人拍电影,是导致大量烂片产生的重要原因。”
《老炮儿》导演管虎在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电影行业热钱涌入,让全社会都认为电影行业挣钱很容易,但同时忽略了电影在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专业性,这就导致近两年出现了一批质量较低的烂片,而烂片太多就必然导致观众观影热情下降,对国产电影丧失信心,最终会影响到整个行业。”
来自凡影科技的数据印证了管虎的观点,在影院扩建的带动下,有越来越多以前没有观影习惯的观众开始走进影院观影,但每年观影12次以上的重度观影观众数量却出现了明显下滑。而也正是这部分对于电影质量更为注重的观众的流失,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持续火热造成了直接影响。
还以华谊兄弟为例,近几年,华谊兄弟多次尝试“明星资本化”的运作,高溢价收购冯小刚的公司东阳美拉,张国立的公司浙江常升,还有李晨、冯绍峰等6位明星持股的华谊浩瀚三家公司。其目的在于先用一大笔钱买明星股东手中的股份,然后签订对赌协议,这样既能保证上市公司业绩,又能达到绑定明星的效果。
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明星公司的业绩压力完成得并不轻松,冯小刚的东阳美拉是上述三家中业绩表现最好的一家,也是唯一完成对赌的一家,去年依靠《老炮儿》和《我不是潘金莲》勉强完成了1亿原净利润的对赌任务,但今年仅有《芳华》一部电影,但业绩承诺已经增长到1.15亿。
三家公司中业绩垫底的事张国立的浙江常升,在去年参加的一个股权投资论坛上他就表示:“有了对赌协议后,我就变得不从容了,过去活动、广告不好,多少钱都不接。但后来变得这一切都没有门槛了,因为我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用什么方式都要把这个钱给人家填上去。”签约华谊之后,张国立共拍了2部电影、5部电视剧和多部真人秀,电影项目包括和姚晨主演的电影《一切都好》、以配角身份参演电影《功夫瑜伽》。
资本背后的不专业和赌徒心态也引起了业内认识的担心,“即使是一个好IP,如果它要真正变成一个高质量的电影,这其中的艰辛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他们不仅要怀揣着对电影的尊重、热爱,还需要有创作好电影的能力,”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叶宁认为创作电影产品的能力是投资电影不可或缺的一课,“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很多资本不懂电影,他们投资电影时缺乏专业化。美国资本很懂电影,有一帮专业人士在为资本服务,所以美国才能形成工业化和职业化的系统。中国缺乏这一点,又拿着钱,最终造成了很多乱象。”
也正是因为如此,电影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引力影视总裁姜伟对此非常认同,他表示:“资本进入中国电影市场是好的,因为有更充足的资金拍电影,但是资本也比较着急,或者被投资人比较着急。过去一年总结下来,我们电影出品数量、上升的速度远远超过质量的提升,这是最大的问题。做内容的真的不能急,如果你投资电影或者投资内容,我觉得如果是一个快进快出的方法可能不适合这个行业,这个行业还是需要沉下心做电影。”
改变现状,从规范行业自身做起
知名电影人周铁东认为,目前国产影片创作质量在未来可能随着资本的理性而有所回暖,“一切一切都是资本助推的,原来各种票补,各种做假票房并不亏,哪怕补贴进去八个亿,他能从资本市场至少回来80个亿,还是赚的。但是现在资本市场回报不那么好了,而且房地产市场跟着下行了。
还有一个外汇汇率的因素,都在影响着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当资本不再像无头苍蝇的时候,可能会趋于理性。一旦理性了,就可能更具情怀。那些烂片,就找不到投资了。”
周铁东强调目前国内电影市场同时存在着人才稀缺和有情怀年轻导演缺乏机会两种现象,“目前国内有情怀的年轻导演特别多,但是他们没有机会。本来我们人才就稀缺,还呈现这种青黄不接的现象,但现在市场上活跃的导演反而不是他们,是主持人作家这些,这是侮辱观众智商。”
在他看来,改变目前的情况需要整个行业一起努力,在创作者层面,行业自身必须要规范,“行业要自己争气,全球电影市场竞争激烈,自己不争气就拱手相让。”而结构性调整的问题,则需要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进行顶层、中层以及下层的结构设计。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也把电影工业化水平不高、电影工业体系建设滞后及其不能有效匹配、支持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视为当前中国电影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在他看来,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需要与工业化水平相匹配的资本专业化水准,“工业化程度越高,对资本的规范操作和专业程度要求越高。随着工业化机制的完善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当前依靠导演、明星、IP、营销、票补等单方面的资本炒作就会失效。”
饶曙光认为,中国电影要利用前沿技术提升各技术环节的竞争力,充分利用现代电影科技,显著提升我国电影的技术制作能力,丰富电影内容表现力和表现形式。借助于高新技术提升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完善工业化体系,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才能为电影创作优化提供技术基础支撑,并在与好莱坞电影的竞争中巩固优势。
其实在好莱坞,从2004年华尔街开始介入电影投融资以来,已经形成一套健全的投融资体系和体制,而中国目前由于相关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对资本的约束力有待提高,但业内人士对与中国电影未来与资本的关系大多持乐观态度。
大地影院集团总经理于欣就表示:“对整个投资人有一定风险保障或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会有更多的投资人投入到这个行业当中。不能靠情怀,更多的要靠体系。”而当中国出现产业链完整的巨头电影公司时,金融业就会更有信心来投资,“届时完善的法制体系也能有效抑制电影投融资的潜在风险,保护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