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新春上班第一天,文成县人民法院第一期“文法论坛”举行,院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围绕“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在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相对薄弱基层法院一年来,文成法院在危机中孕育新机,全情投入到“蜕变”之中,交出了一份“脱薄”答卷:人员招录实现全日制研究生零突破、额外争取4名党员发展指标、三个法庭都成立独立党支部……
庭审结束后,文成法院珊溪人民法庭庭长陈茂训回到办公室处理综合事务,随后前往调解室和群众沟通,又马不停蹄地去食堂打包一份饭菜,准备趁午休实地调查一起案件情况,路上还不忘和书记员交代一些事项。
午间调解现场。
“现在的工作更忙碌,也更充实。”陈茂训脚下生风,边走边拿出手机,备忘录上密密麻麻列着今日工作清单。这是他提拔为庭长后普通的一个工作日。
文成是典型的山区县,秀美风景背后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困境,招人、留人、用人难问题突出。前几年,文成法院无一“985”“211”高校人才招录、全日制研究生零储备、干警调至其他地区或单位意愿强烈,人少素质偏弱、精气神低迷是致薄主因。
干事创业,成事在人。队伍建设是文成法院脱薄必须攻克的难关,也是争先的必然要求。
“2024年,我们额外向县委争取到4名党员发展指标,发展了4名预备党员,三个法庭都成立了独立党支部,还制定了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十项工作举措,各支部活动形式也愈加丰富......”文成法院政治部主任赵丽芳说道,“党建引领是‘致胜法宝’,让我们在推进队伍改革的过程中更有底气。”
在此基础上,该院调整优化队伍结构——领导班子平均年龄由49岁降至44岁,且均有一线岗位从业经历;提拔9名年轻干部,中层干部平均年龄降至39岁,人员招录方面实现了全日制研究生零突破。
同时,文成法院积极营造“干出成效才有收获”工作氛围,将工作成果量化为积分,让干警发展有奔头、干事有劲头;对工作不称职的干警点名批评或调整岗位,并通过动态管理退出部分考核不合格的司法雇员。
“抓大方向变革,也不能忽视细节整改。”赵丽芳说,对着装不合规、迟到早退、会风会纪不够严谨等,抓得更紧也抓得更勤了,干警们在红红脸、出出汗的同时也逐渐明白,精气神的整改不仅落在纸面,更落到了实处。
被执行人纪某财产被拍卖后仍无法偿还债务,案件只能以终本结案,但执行局干警周建锡依然挂心此事,常向乡镇干部了解纪某现状。
收到纪某从银行取钱的消息后,周建锡立刻着手调查,发现纪某取出8万余元用于个人支出却不履行债务,遂将线索移交公安。到案后,纪某主动履行77万元,案件顺利执行完毕。
“推进执行‘一件事’改革后,工作对接更顺畅了。”周建锡说道,“感觉压力大了不少,但也更有动力了。”
严格落实“终本出清”部署、制定目标挂图作战、定期集中执行、相关执行指标全部纳入考核......一系列举措加压下,文成法院大量执行指标较去年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该院15项指标,均在区间值内,13项位居上限,达标率100%。背后是文成法院严格压实队伍责任的各项举措。
“质效监管清单已经细化,要每周评估、每月分析、每季度总结,精准监管。”“‘法答网’提问的数量质量都有所提升,但还不够!”“院庭长要主动办理疑难复杂、影响性案件,为法官办理类案提供参考......”
定期召开的质效分析会上有人欢喜有人忧,哪个指标有所提升,哪个指标略有松懈,都清晰直观地体现在数据通报上,让每个人都压力倍增。
文成法院召开质效分析研讨会。
院领导带头办案量同比上升36%、调解率44%......加压之下,干警潜力被进一步激发,劣势指标实现逆转,优势指标则优上加优,审执质效有了极大提升。
“我不担心一系列加压举措会起反作用,因为干警们都不甘落后,都在心中暗暗较着劲。”任国权说道。
屏幕两端,十二年未见的父子一时哽咽,相顾无言,而组织本次线上会面的文成法院玉壶人民法庭庭长刘洋洋已悄悄退出平台,将空间留给二人重续温情。
文成县是浙江省著名侨乡,涉侨人数约占全县人口的60%,侨守儿童数量较多,也让探望权行使成为了涉侨审判中的老大难问题。
年初这起案件中,刘洋洋创新运用“云探望”机制破解该难题并尝试探索推广。后来,“云探望”实体基地在玉壶各校园落地,相关案件均调解成功。
“我们坚持开展解纷能力培训、完善后援资金保障、推进海内外联动,打造专业化、精细化、高效化的涉侨调解队伍。”刘洋洋说道,“没有调解队伍的强力支撑和干警们的出谋划策,无论是‘云探望’基地的建设,还是涉侨公证调解中心的成立,或是‘涉侨一件事’平台的再优化,都无法推进,所以关键还是在人。”
展示厅如何体现涉侨特色,设备陈列分布如何满足便民需求,如何将多项功能有序整合......在玉壶法庭改建项目中,干警们的“头脑风暴”正为即将焕发新生的玉壶法庭添砖加瓦。
“我们涉侨审判工作获得过很多荣誉,2024年不仅在国家级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还受到省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刘洋洋说道,“‘金名片’不能束之高阁,得拿出来多‘擦擦’,打打‘地基’再出发。”
2024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文成法院分馆揭牌成立。“在最高院指导下,我们实现了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新突破,借此机会,海量的法律知识资源能顺利直达基层。”任国权说,“未来我们会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中的专业资源,努力熟悉运用,并将其融入日常工作中,形成常态化学习应用机制,提升干警法治素养、业务能力,在争先的道路上久久为功。”
在上级院及县委县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下,全院线上线下的基础设施也迎来了新变化。
改造10个审判庭以推进庭审智能化;推进乡镇共享法庭转型为中心共享法庭,建立跨层级“交叉复调”机制;建设珊溪法庭庭史馆、普法教育馆以书写“无访法庭”新篇章;建立全国跨部门大数据办案试点以构建一体化送达子场景;建设智慧警务2.0以更新全院监控,实现入院追踪、异常情况自动报警等功能......
新变化引起了群众的好奇。“陈法官,这设备咋用?”“李法官,这个平台手机上怎么操作?”“张法官......”在干警的耐心解答下,群众们频频点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