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置)标(顶)”
2025年香港艺术节期间有超过45部节目,超过125场演出。对外地过去的观众来说,确实需要选一选。为此我们做了不少功课,翻资料、查剧评……在这些作品之中,有一部戏,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它的名字叫《钟声与魔咒》(Bells and Spells)。▲《钟声与魔咒》剧照(Richard Haughton 摄)从剧名上就能看出,它充满了奇幻色彩。而它的表演形式融合了舞蹈、马戏、魔术、默剧和偶戏,创意十足。题材也很有趣:主角是一个有着偷窃癖的女子,她总是忍不住偷东西。但有一天,这些偷窃的赃物居然“活了过来”,把她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香港艺术节《钟声与魔咒》预告片
过往的媒体评价中,《伦敦剧场》给出了“必看(A must-see)”的五星好评。《泰晤士报》称其为“超现实幽默和不可预测性的完美结合”。本剧导演和主演也值得一提。《钟声与魔咒》导演维多利亚·卓别林(Victoria Chaplin)是大名鼎鼎的演员查理·卓别林的女儿,也是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外孙女。本剧的女主角,则是维多利亚·卓别林的女儿,奥蕾莉亚·帝埃雷(Aurélia Thierrée)。
奥蕾莉亚·帝埃雷饰演的女主角脚步轻盈,作案手法更是灵巧敏捷。她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从衣帽间、礼品店和洗衣房偷走各种东西。而她的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充满魅力,任谁也想不到她有这种怪癖。▲《钟声与魔咒》剧照(Richard Haughton 摄)跳探戈舞的时候,她从男伴(杰米·马丁尼斯饰)的手里偷走了一件银器。当男伴出了趟门小酌一杯回来,他发现自己的住所被女子偷了个精光。在一家高档服装店里,奥蕾莉亚成为了一名“变装艺术家”,她把自己完美地融入到墙上的绘画和中世纪挂毯中,不被人察觉。除了围巾、手套等各种日常物件,她还偷走了博物馆的展品,从小偷晋升成了一名大盗。▲《钟声与魔咒》剧照(Richard Haughton 摄)心理学上说,偷窃癖是一种类似强迫症的心理障碍,患有这种怪癖的人并不缺钱,也不一定用得上偷来的东西,他们只是享受偷窃的快感与乐趣。不过《钟声与魔咒》不是为了解剖这个偷窃狂的心路历程。借用《泰晤士报》唐纳德·胡特拉的评价,该剧没有硬性情节,没有深入挖掘人物,没有任何其他刻意追求深刻的内容。相反,这部剧的结构是用一系列巧妙的场景,详细描绘这位小偷如梦似幻的冒险经历。▲《钟声与魔咒》剧照(Richard Haughton 摄)因此,剧中并没有她被抓包或遭受法律惩治的情节,而是呈现出一个荒诞而奇幻的魔法世界,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惩罚”剧中偷窃成瘾的女主:偷来的衣架开始在房间内“暴走”,桌子和椅子好像长了脚一般自己移动,门垫成为了舞伴。就连那些偷来的裙子和衣服也不受控制,拼命想要突破四周的界限……一条被盗走的围巾上的图案占据了整个厨房,就像施了魔法,成为女主犯罪心理的具象化。▲《钟声与魔咒》剧照(Richard Haughton 摄)
英国知名剧场媒体《The Stage》称,《钟声与魔咒》的道具多到可以装下一间古董店。它的舞台风格也的确宛若一间古董店,做旧的摆件、精致的艺术品,充满了复古气息的墙纸、挂画,让人仿佛来到了18~19世纪的欧洲。这些道具呈现出的想象力令人称奇,它们在舞台上的变化完全超出了观众的预测。比如,在一堆衣架之中,一匹木马竟能赫然出现,当女主角轻拍它的脖子时,它的头还能上下摆动。▲《钟声与魔咒》剧照(Lucie Jansch 摄)通过床单和帽子在演员身上的巧妙组合,女主变成了爬行动物似的怪物,呈现出这个角色的孤独和怪异的性格特点。而当一只衣架变成银色的鸟嘴,舞台上那只鬼鬼祟祟的鸟,又神似中世纪黑死病流行时期瘟疫医生的经典形象。一个场景中,奥蕾莉亚似乎在cosplay墙上的奥地利女王挂画,下一秒,她竟然“头身分离”,这种运用魔术技巧制造的效果,在剧中比比皆是。
▲《钟声与魔咒》剧照(Richard Haughton 摄)不过,《钟声与魔咒》并不是孤立的一场场魔术秀,而是能给人完整的戏剧体验。场景、道具的变化也不仅依赖于硬件,跟表演的角度、演员的肢体动作紧密相关。因此,如何进行场景之间的衔接,就成了表演的关键。那些光怪陆离的场景背后,是经过严丝合缝设计的舞台动线。饰演女主的奥蕾莉亚在一次采访中说道:这个表演似乎给人感觉很“混乱”。但是要想制造这样的舞台幻觉,就要求表演中每个步骤都能精确地定时定位,难度很大。最终,观众们会看到一个场景,以一种奇怪而扭曲的逻辑,丝滑转入到另一个场景,如同身处在离奇的梦境中。▲《钟声与魔咒》剧照(Lucie Jansch 摄)整部剧的场景和服装设计,出自导演维多利亚·卓别林之手。奥蕾莉亚形容自己“就像一个侦探”,只为努力弄清楚母亲为她设计的场景和情景。“我们的工作非常本能:没有任何剧本。维多利亚将场景和舞台形象化,从照片和音乐中汲取灵感,创造舞台布景。然后,我在这个宇宙中自由移动,逐渐融入其中。”即使如此,母亲的奇思妙想依然经常会让奥蕾莉亚摸不着头脑。她说:“我试图用‘梦’的逻辑去理解(她的构思)……在梦中,你会接受一件荒谬的事是完全真实的。你在做梦时,会觉得梦是有逻辑的。只有当你醒来时,你才会说:什么?梦太荒谬了!”奥蕾莉亚也因此开玩笑称,和自己的老妈一起合作简直是地狱(Hell),不过,她仍然很享受这个造梦的过程。
作为传奇喜剧演员查理·卓别林的女儿,导演维多利亚·卓别林出生于1951 年 5 月 19 日,自小成长在一个戏剧和表演之家。卓别林有意让这个女儿进入演艺界,十几岁时,维多利亚便在《香港女伯爵》(1966)中担任群众演员,这是查理·卓别林自编自导的最后一部电影,由索菲亚·罗兰和马龙·白兰度主演。就在卓别林计划让她主演一部新电影的时候,维多利亚拒绝了父亲为她铺好的演艺之路。因为,她并不希望成为电影演员,而是更想做一个“马戏团小丑”。这番话后来被刊登在报纸上的一篇文章里,恰好又被法国演员让-巴提斯特·帝埃雷(Jean-Baptiste Thierrée)读到,帝埃雷写信邀请她与自己组建一个新型马戏团。维多利亚与他一见如故,她不顾父母的反对,和让·帝埃雷私奔了。他们随后便在意大利名导费德里科·费里尼的电影《我,小丑》(1970)中客串扮演两个小丑角色。第二年,两人共同创立你好马戏团(Le Cirque Bonjour),并在当年的阿维尼翁戏剧节上亮相。他们的大女儿奥蕾莉亚也在这一年出生。▲1978年维多利亚在马戏团演出(图源Keystone Features)1974年,他们又建立了一个规模较小的马戏团奇想马戏团(Le Cirque Imaginaire)。后来该团在1990年改名为隐形马戏团(Le Cirque invisible),主要用来表演二人和孩子们的节目,并在2002年登陆香港艺术节。他们的马戏团更注重新奇的装置、舞台设计与传统马戏的结合,因此两人也被誉为新型马戏先驱。▲维多利亚和让在隐形马戏团演出( Luigi Cerati 摄)事实证明,当初的冲动并非是维多利亚恋爱脑作祟,他们成为了彼此长久的事业伙伴和灵魂伴侣。马戏团在世界各地不断地进行巡回演出,时至今日,维多利亚和让依然身兼导演、主演等多重身份,将他们的马戏表演带给观众。他们的两个孩子:奥蕾莉亚·帝埃雷与詹姆斯·帝埃雷,都成为了下一代马戏表演家,被称为“小丑之子”。
尽管出身演艺世家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来自「卓别林家族」这两位女艺术家依旧展现了属于她们自身的艺术天赋。独立创作演出的过程中,维多利亚展现出了她在服装、场景设计方面的才华。她曾给儿子设计了《六月虫交响曲(The Junebug Symphony)》中的服装,摘得一项法国国家戏剧奖,即莫里哀戏剧奖的最佳服装奖。奥蕾莉亚则从小就跟随父母的马戏团巡回演出,逐渐形成了她自己的表演风格。▲《钟声与魔咒》剧照(Richard Haughton 摄)对奥蕾莉亚来说,她最早的童年记忆,就是独自坐在舞台上的箱子里,看妈妈和爸爸在台上表演。不过,她和母亲维多利亚并不想过多谈论家族里名声赫赫的长辈:查理·卓别林与尤金·奥尼尔。因为从小到大,记者们总是「无休止地」追着她询问这些事。奥蕾莉亚说:“我很不擅长接受采访,我妈妈也一样。”2005年,母女二人创作了《奥蕾莉亚的神剧(Aurélia's Oratorio)》 ,剧中呈现了一个颠倒的世界,上演着「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一样荒诞的童话。《卫报》对她们的首次合作给出4星好评,称赞道:“裙子抽搐着独舞,四肢有了自己的生命……奥蕾莉亚简直如同一个优雅的游魂,肢体灵活得令人难以置信,手法也十分娴熟。”
▲《奥蕾莉亚的神剧》中,一群木偶正坐着观看人类演出(Tristram Kenton 摄)
2011 年,她们又创作了《墙壁的低语(Murmures des murs)》。一堵古老的墙壁必然见证过无数故事,她们想象这堵墙能传达出声音和回忆,将人们拉入一个被孤独笼罩的梦境世界。▲《墙壁的低语》(Richard Haughton 摄)
而2017年创作的《钟声与魔咒》延续了她们此前奇幻浪漫、诙谐幽默的风格。《钟声与魔咒》最初在伦敦Coronet剧院的Print Room上演,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评论人称:她和杰米·马丁内斯的表演天衣无缝,而丰富的道具和布景让舞台经理都头疼不已。随后,这部作品在欧洲进行了巡回演出,直到今年5月依然在法国巡演。但它从未在亚洲演出过。▲《钟声与魔咒》剧照(Richard Haughton 摄)2025年香港艺术节,《钟声与魔咒》将第一次亮相亚洲舞台,维多利亚和奥蕾莉亚将会把她们创造的幻想世界带到中国,让观众一睹风采。她们的表演融合了马戏的荒诞与滑稽,让人们充分享受到诙谐轻松的乐趣,同时又展现出对肢体和道具的高超控制,跨越戏剧、舞蹈、马戏、小丑表演的界限,形成一道独特的舞台奇观。她们将观众置于梦境空间中,让剧场真正变成了反常识、反逻辑、超现实的造梦之地。第53届香港艺术节《钟声与魔咒》
时间:2025年3月11-12日
地点: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做分享使用,不做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撰文:Saenar
责编:张丽佳
一键5连击:点赞+分享+在看+留言+星标
总有一款适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