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26日报道称,世界银行表示,预计2024年中国GDP增长率为4.9%,这高于该组织此前预计的4.8%。而白宫此前趾高气扬认为,美方的打压收到了效果。世界银行判断认为,是因为中方近期政策放松,和出口强劲的影响。
在科技领域,特别是芯片产业,美国政府更是妄图通过霸权手段来遏制中国的科技进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堪称是拜登政府遏制中国科技进步,尤其是阻止中国芯片产业进步的 “头号打手”。在她的主导下,美国将众多中国企业和机构列入所谓的 “实体清单”,加以严苛限制;同时,胁迫荷兰、日本等国,联手对中国芯片产业进行围追堵截,试图从技术、设备、原材料等多个方面切断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脉络。
美国还在国内推出了总额约为 527 亿美元的《芯片与科学法案》,意图通过巨额补贴的方式,吸引台积电、英特尔等公司在美国本土扩大芯片生产,增强美国在芯片领域的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挤压中国芯片产业的生存空间。但结果如何呢?
雷蒙多在即将卸任之际,不得不心灰意冷地承认,对中国的芯片禁令 “白做工” 了,这是一场徒劳无功的闹剧。华为等中国芯片全产业链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成功突破了重重困境,取得了重要进展。华为 Mate 60 Pro 系列手机的推出,标志着中国芯片产业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打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幻想。这一成就不仅是中国科技企业的胜利,更是中国在面对外部科技霸凌时,坚持自主创新、自立自强的有力证明。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国这种频繁的误判和无效的打压行为,也使其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信誉和形象受到了严重的损害。美国的盟友们在这场中美博弈中,逐渐看清了美国的自私自利和霸权本质,开始对美国的政策产生质疑和不满。许多国家意识到,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符合自身的长远利益,而盲目跟随美国的对华遏制政策,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同时,美国国内的一些企业也因为政府的短视行为而遭受重创,失去了在中国这个巨大市场中的发展机遇,导致企业利润下滑、竞争力下降。
美国对华芯片禁令 “白做工”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面对美国的封锁,中国政府和企业加大了在芯片研发上的投入,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纷纷投身于芯片技术的攻关之中。
华为等企业在芯片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华为通过自主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和麒麟芯片,在智能手机领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给自足,打破了美国在芯片和操作系统方面的垄断地位,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也增强了整个产业界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中国拥有庞大而完整的产业链体系。芯片产业是一个高度复杂和全球化的产业,涉及到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多个环节,需要众多上下游企业的协同配合。
中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培育了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从原材料供应到设备制造,从芯片设计到终端应用,各个环节都有大量的企业参与其中,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
这种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为芯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使得中国在面对外部封锁时,能够通过内部的产业协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逐渐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产业的自主发展。
再者,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为芯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国内对芯片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无论是智能手机、计算机、通信设备等传统领域,还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领域,都离不开芯片的支撑。
这种庞大的市场需求不仅为国内芯片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动力,也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芯片企业与中国开展合作,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芯片产业的技术交流与创新发展。即使美国对中国实施芯片禁令,中国国内的市场需求依然能够支撑本土芯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其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提供必要的资金和市场验证机会。
美国试图重演当年打压日本半导体的一幕,然而,中美之间的情况与当年的美日有着天壤之别,美国的如意算盘注定无法得逞。
回顾历史,上世纪 80 年代,日本在半导体领域迅速崛起,对美国的半导体产业构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的产业霸权,采取了一系列强硬的打压措施,包括对日本半导体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启动 “301 调查”、逼迫日本签署广场协议等,使日元大幅升值,日本经济陷入泡沫化,最终导致日本半导体产业遭受重创,从曾经的辉煌走向衰落。
然而,如今的中国已非彼时的日本。在政治方面,中国是一个拥有完全独立主权的国家,坚定地走自主发展道路,不受他国的政治操控。中国政府能够独立自主地制定和实施符合国家利益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为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而日本在二战后,其政治和军事方面受到美国的一定控制,在面对美国的施压时,往往缺乏足够的政治自主性和抵抗能力,难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全面应对美国的打压。
经济上,中国拥有庞大而多元化的内需市场,这是抵御外部经济冲击的重要防线。即使在面对外部制裁和贸易限制的情况下,中国国内巨大的消费潜力能够为本土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保持产业的稳定发展。
例如,中国的 5G 通信、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在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推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和技术突破,并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相比之下,日本经济在当时高度依赖出口,国际市场的波动和美国的贸易制裁对其经济影响巨大,一旦海外市场受阻,国内经济便陷入困境。
中国还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是中国经济的独特优势。从基础原材料到高端装备制造,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兴高科技产业,中国能够实现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各产业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生态系统。
在芯片产业中,尽管受到美国的技术封锁,但中国能够依靠自身完整的产业链,在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降低外部依赖。而日本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在某些关键领域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程度较高,在美国的打压下,供应链的断裂对其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在科技研发方面,中国近年来在科研投入上持续增加,逐渐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中国拥有庞大的科研人才队伍,在人工智能、5G 通信、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取得了众多突破和创新成果,具备了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华为公司在 5G 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以及在芯片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和突破,就是中国科技企业在困境中崛起的典型代表。而当年日本在半导体产业发展过程中,虽然在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但在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和打压时,其研发体系和创新能力未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导致在技术竞争中逐渐落后。
从军事角度来看,中国拥有独立自主的国防力量,具备强大的战略威慑能力。中国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拥有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多种先进武器装备,以及现代化的军事作战体系。
这使得美国在对中国采取行动时,不得不考虑到可能引发的军事冲突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而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其军事发展受到诸多限制,在军事上对美国存在一定的依赖,在面对美国的压力时,缺乏足够的军事反制能力,无法从军事层面来保障自身的产业安全和国家利益。
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这种地位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稳固和提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规模庞大,产业体系完备,拥有众多完整的产业链条,从基础制造业到高端科技产业,都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科技创新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在科研投入方面持续加大力度,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科技研发上的差距,培养和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在人工智能、5G 通信、新能源、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和技术突破。
例如,中国的 5G 技术领先全球,不仅推动了国内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还为智能制造业、物联网、智慧城市等众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经济运行效率,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