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防部发布  ·  中国海警局关于涉黄岩岛问题的声明 ·  5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哪些国家拥有过航母? ·  6 天前  
解放军报  ·  1949,人民空军诞生始末 ·  6 天前  
国防部发布  ·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军微观两会|创新驱动!看这些习主席接见过的军队人大代表怎么说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3-03 13:06

正文

每一次重大变革的历史关头,都蕴含着创新发展的战略契机。


在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之际,这一幕注定将为历史铭记——


2016年3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把创新摆在我军建设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靠改革创新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是决定我军前途命运的一个关键,必须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重点突破带动和推进全面创新,不断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会后,习主席接见了8位在本职岗位上取得创新成果的基层部队和教学科研一线军队人大代表,勉励他们发挥好创新示范带动作用。


殷殷嘱托深植创新信念,深情关怀点燃奋进激情。今年两会召开前夕,本报记者采访了张峰、田伟、马伟明、罗尕机、巨孝成、陈雪礼6位习主席去年接见过的军队人大代表,随着他们的讲述,一幅创新创造在军营蔚然成风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创新淬炼打赢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

当记者走进张峰代表的宿舍时,他正忙着收拾东西准备赶赴北京,一大摞图纸和专业书籍把行李箱塞得满满当当。


见记者盯着行李箱,张峰解释道:“最近我正在编写一套新机战时快速保障方案,以往的保障模式不符合实战需求,必须改进创新,而且一刻都不能耽搁。”


张峰是空军航空兵某师空中机械技术检查主任,他口中的新机,是该师列装的某新型特种机。去年两会闭幕后,张峰牢记习主席的殷殷嘱托,主动请缨参加新型特种机改装任务。他将自己积累的保障经验运用到改装中,提出了设计制造、维护使用等方面的10余条建议。经过张峰和团队的共同努力,该新型特种机已翱翔在祖国蔚蓝的天空。


张峰告诉记者,一年来,他所在单位的特种机遂行大量重大演训任务,但目前伴随保障的“尾巴”太大,在实战中很难做到“短平快”,如何通过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等途径提高保障效率,是他目前探索创新的重点。



“在未来的战争中,特种机将被广泛运用,只要我们瞄准军事强国,不断创新,就一定能让特种机在战场上大展拳脚。”收拾完行李准备出发,张峰信心满怀。


“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通过与田伟代表对话,记者能感受到这位陆军第42集团军某特战旅副旅长对创新的深刻理解。


从近年来发生的几场战争和局部冲突可以看出,以隐秘、精准、迅速而著称的特种作战,日益成为重要的作战方式。对田伟所在部队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美国、俄罗斯和以色列等国军队,在特种作战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值得各国军队学习借鉴。”田伟说,近些年,他们多次与外军进行联演联训、比武竞赛等交流互动,从中了解到不少外军特种部队的战法训法。经过系统梳理后,他们借鉴外军优长,对训练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比如,按作战功能组建小型化、合成化、多能化的联合作战单元,进行特定作战编组联训;按照精干合成、高效多能、功能耦合的原则,区分多个模块,联合陆航、电抗等新型力量进行协同训练……


新理念带来新变化,新训法催生新能力。据田伟介绍,他所在部队已经具备了快速反应、远程渗透、心理攻防、联合作战等多种能力。


创新汇聚智慧之光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加紧集聚大批高端人才是推动我军改革创新的当务之急

两会前夕,记者来到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代表领衔的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时,恰逢喜讯传来——该研究所被海军记一等功,研究所成员1人荣立一等功,5人荣立二等功,1人荣立三等功。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加紧集聚大批高端人才是推动我军改革创新的当务之急。”马伟明时刻牢记习主席的殷殷嘱托。他坦言:“作为一名军队院校工作者,我的职责就是培养出一流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一流人才必须要有一流的机遇,而这种机遇是等不来的,要靠自己创造。创造这种机遇,就要紧盯军队现代化建设目标,抓住海军发展的机遇,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进行攻关。


秉承这一信念,30年来,马伟明带领团队长期致力于舰船电气工程领域研究,在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和新能源接入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原创性重大成果。与此同时,一座一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也逐渐形成。



以近日荣立一等功的鲁军勇为例,2005年他加入马伟明带领的团队后,很快就担任某重大科研项目课题组负责人。经过艰难攻关,这项重大研究取得圆满成功。如今,他已成长为全军最年轻的国防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


在马伟明的创新团队中,类似鲁军勇般迅速成长的故事比比皆是:电力电子方向首席教授肖飞39岁、集成化发电方向首席专家王东38岁、某储能装备课题负责人欧阳斌30岁……


随着团队的名气越来越大,国内外多个领域的顶尖人才也纷纷慕名加入。比如,“85后”博士程思为原本在国外有着高薪工作,但他最终还是决定投奔马伟明,与之相似的还有“海归”精英罗毅飞、沈洋……


目前,马伟明团队的成员平均年龄35岁,在职干部过半拥有高级技术职称,近90%干部拥有博士学位,形成了梯次配备、接力创新的人才方阵。


“年轻人脱颖而出,这才是团队最大的成就。”马伟明说。


顶着南京街头飘落的小雨,记者来到了军队人大代表、陆军第1集团军某团排长罗尕机的住所。收起铺满一桌子的书本资料,这个黝黑的康巴汉子憨憨一笑:“今年上会,我打算就少数民族官兵在部队发挥作用问题提出建议,虽然调研过程很辛苦,但这一切都值得。”



拿着一个小本子,罗尕机开始细数少数民族官兵的优势——熟悉军情民情、通晓多种语言、了解当地习俗……在他看来,少数民族官兵走进军营,不仅是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更能为军队建设带来很多好处。


罗尕机说,习主席指出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保留、使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人才。少数民族各具特色,也有各自的创新文化,相信更多的少数民族官兵来到部队后,将在军营擦出更多创新的火花。


创新激活一池春水

——实现强军目标需要全军官兵共同奋斗,推进军队改革创新需要全军官兵共同努力

“军营‘创客’,潜力无穷。”


与巨孝成代表交流时,提起创新,这位陆军军官学院无人机队技师滔滔不绝:现代化新型陆军建设离不开创新创造,而大胆发掘军营“创客”群体中蕴含的智慧,是实现创新创造的力量之源。


巨孝成长期工作在教学保障一线,他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


一次课间闲谈,巨孝成和学员们聊起如何发掘无人机“标配”背后的“潜能”,发挥出它的最大战斗力。正当大家脑洞大开、七嘴八舌争论的时候,一个学员提出:飞满标准距离后,根据燃料剩余量应该可以估算出最大续航时间,进而摸出无人机的最大作战半径。这个想法让巨孝成眼前一亮。根据这一设想,他们很快成功论证了多型装备的性能极限。


“一个小想法,很可能是解决难题的巧点子、金钥匙。”巨孝成坦言,这些年他撰写某新型无人机操作规程、多次更新的无人机实飞应急预案等一大批教材,都离不开身边“创客”的智慧和汗水。



对巨孝成的观点,田伟颇为认同,他向记者透露,近年来陆军第42集团军某特战旅的创新氛围日趋浓厚——无人机侦察大队一站副站长赖胜前,潜心研究多旋翼无人机在特种作战领域的运用,自购自制装备,组建团队,探索多旋翼机在反恐维稳、城市侦察等领域的运用;修理所技师李初哲,巧妙解决了某型手枪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其方法被厂家采纳。


“实现强军目标需要全军官兵共同奋斗,推进军队改革创新需要全军官兵共同努力。”在采访中,某报废武器弹药销毁站工程师陈雪礼代表对记者说,习主席强调要发挥官兵首创精神,大力弘扬创新文化,犹如激活了一池春水,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基层官兵结合岗位搞创新的热情。


“基层官兵作为武器装备的第一使用人,非常熟悉装备性能,蕴含着巨大创新潜力。”陈雪礼给记者举了一例——


前些年,进行空弹丸毁形是最让他们头痛的工作之一。这项工作简单说就是把报废弹药销毁后产生的空弹丸压碎弄坏。当时他们主要使用机器冲压法,这种方法极易产生飞散碎片,危险性很大,而且操作过程会产生大量粉尘,工作一天下来,官兵浑身脏得只能看到牙齿和眼睛。那会儿,陈雪礼心想,要是能有一台机器,能够实现自动操作、安全毁形、减少污染等功能该多好。于是,他和战友们成立了科研小组,成功研制出新型空弹丸毁形机。目前,该设备已通过鉴定验收。



据陈雪礼介绍,他所在单位积极引导官兵进行创新实践,近些年官兵们各显神通、集智攻关,先后研制出炸药冷却制片系统、通用弹药底火销毁机等10多种新型设备,并全部被应用到弹药销毁过程中,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也有效确保了官兵的安全。


(本报北京3月2日电 综合记者钱晓虎、陈国全、李开强、赖瑜鸿 通讯员迟玉光、熊峰、丛纬义、王新、刘奇林来稿)


春天里,“创”出一个新天地


春风起,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过去这一年,创新创造之风在大江南北的座座营盘里鼓荡,催生出累累硕果: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在太空成功交会对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公开亮相、军队独立承担或参与的36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这些卓越成就令人瞩目,军心士气为之一振。


然而,不可否认,在“风”没吹到的角落里,陈旧过时的观念尚未“破冰”:有的搞创新“叶公好龙”,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搞创新没有重点、一线平推,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不注重创新成果转化,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没有人接……从整体上看,创新能力不足,依然是制约我军建设发展和战斗力提升的障碍。


“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去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深刻指出。


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军事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唯创新者胜。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必须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精气神,快马加鞭予以推进,否则就会陷入战略被动,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创新力就是战斗力。军事领域的每一次创新创造,都对战斗力起着加速器的作用,把战斗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必须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既打破思维定势、又不违背创新规律,既主动担当作为、又不脱离部队实际,不断为创新培厚土层、为发展积蓄动力,切实以创新能力支撑打赢能力。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装扮自己的明天。”军事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引进仿制的路子是走不远的。如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追赶,不能搞出一招制敌、一锤定音的“定海神针”,就会同世界军事强国形成新的技术鸿沟,就可能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被对手“技术偷袭”“降维打击”。因此,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要下大力,练成一招鲜、几招鲜,从而主导新战场。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军队创新创造,应当清除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院内院外的围墙,让各种创新要素充分活跃,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唯有如此,才能形成推进创新的强大合力,在改革强军的春天里“创”出一个新天地。


魏 寅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解放军报

两会特刊


点击阅读原文,更精彩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