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复联3》在其他国家都上映了,就是没有我们。
又没有我们。
这意味着什么呢?粉丝们为期半个月的防剧透大战开始了。
Chrome的Unspoiler防剧透插件了解一下。
但是,躲得过浏览器,躲不过朋友圈,指不定一个不留意就看到该死的某某某大呼:XXX又领便当了。
有人干脆直接给出最凶狠的建议:远离一切社交网络,回归原始田园生活。
在这个信息无孔不入的时代,防剧透有没有可能呢?
至少漫威一直在这条路上打拼,各种狠招都想出来了,堪比军情六处。
漫威的防剧透大战从影片立项之时就已经开始。
线上词典Urban Dictionary上,有一个新词叫做“Marvel Sniper”,漫威狙击手,这帮人是漫威派来专干那些在上映之前剧透的人——尤其是剧组人员。
在剧组聚会上,手痒的绿巨人马克叔偷偷打开直播,泄露了一批官方尚未公布的《复联 3》演员阵容。
这已经不是这家伙第一次犯事。去年在《雷神 3:诸神黄昏》的全球首映礼上,他忘了关闭手机上的INS直播间,来了个史上最酸爽剧透。
车祸程度恐怕只有炉石职业牌手Coach才能与之一决高下,后者当年在Twich直播结束后忘记关平台,向全球播出了跟女友之间的香艳美事。
马克叔这种头号罪犯,狙击手当然不会放过——直接没收了这家伙的手机。
惯犯不止他一个,还有小蜘蛛荷兰弟。这货剧透起来堪比豌豆射手,喷个不停气。结局就是狙击手们没收了他的剧本。
没剧本也能演?是的,漫威就是这么牛逼,没剧本也能演,无非就是吊个威亚在绿幕前比划比划。你在跟谁打?不重要的,一言不合就是干。连荷兰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演什么。
小蜘蛛只知道自己是谁,但是不知道自己在哪儿,在干什么。
剧情?无非就是谁又挂了,谁又复活了,谁跟谁又撕逼了,谁跟谁又联合了,反派又犯了哪些傻。
高度依赖精细剧本的影片害怕剧透尚可理解。比如去年那部传说中的“剧透死”悬疑片《看不见的客人》,整个故事建立在层层推理的剧情之上,一旦剧透魅力全失。
那么问题来了,像漫威这样没什么剧情的电影怎么还会怕剧透?
我们先反过来问,什么样的电影不怕剧透?
——它们的魅力都建立在观影的审美,而非观影快感之上。
而《看不见的客人》和漫威爆米花都不属于此列。
这是一个重视快感的时代,哪怕是《权力的游戏》这样嚼劲十足的史诗巨作,也免不了被“给主角发便当”的噱头抢去了风光,变成一个“猜猜下次谁会死”的游戏。
《客人》是脑筋的快感,漫威是眼球的快感,以及,参与的快感。
参与二字,注定了漫威怕剧透的原因比《客人》这类高度依赖反转的悬疑片更加复杂。
在互联网时代,观众对快感的追求已经不再完全被动,而是暧昧地穿梭于主动和被动之间。UGC(用户创造内容)和DIY(自定义)成为每个人的日常。
流行文化从曾经的喂食式传统工业时代过渡到了粉丝参与式的数据库时代。
从通俗小说到晋江文学,从唱片工业的流行音乐到人人可操作的“蒸汽波”电子乐,从银幕上的胶片电影到B站上的素材混剪,都是转轨的征兆。
同样地,漫威电影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电影,甚至也不止是官方设定的宇宙,它更像是一个粉丝交互的平台。
也就是说,在这个宇宙里,官方喂食的剧情并不是最关键,最关键的是粉丝在这个宇宙之中的想象和创造,在创造过程中跟角色发生的情感联结,以及粉丝之间的分享与交流。官方剧情相当于一年几度的发糖节而已。
所以你没剧情或者剧情傻也没多大关系,粉丝就想要在银幕上看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出现,一方面让他们的幻想能有实体的呈现,另一方面,影院也提供了一个同好者相聚的实体空间。
因此,虽然谁死谁活谁来谁走这种悬念在电影和剧作中相当低级,其实就是某个编剧一拍脑门的事,但在作为交互平台的漫威这里,却非常重要。
这些悬念早已超越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本身,扩展到了院线之外整个粉丝文化、亚文化宇宙打造和造星工业的领域,成为一种跟粉丝调情的手段。
越神秘,越有吸引力。
漫威开展的反剧透大战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噱头,一方面是确实想保护漫威爆米花本身就不太经得起推敲的剧情,
另一方面是以一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诱惑粉丝进行深一度猜测和互动。
每一次明星剧透都是一次热炒的机会,既巩固了马克叔荷兰弟这些明星蠢萌的人设,又给了漫威一次曝光的机会,还再一次激发出粉丝的猜测热情。
剧情半透不透,左一个烟雾弹,右一个假预告,把粉丝的心撩得老痒。
不光漫威,粉丝也怕剧透。
这就跟延迟满足一样,憋得越久,酝酿越深,最后揭晓的那一刻才有强烈的快感。
人家在脑中编织了那么多想象,还想再被吊吊胃口,你一下就给剧透了,这就叫破坏情调。
像《复联》这样的漫威堂会,每个粉丝都在关心自家爱豆能不能登场?登场几分钟?跟谁组CP?跟谁干架?领便当没?怎么领的?大家都在前戏之中获得快感。
至于剧情,你真的关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