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系房企作为房地产行业中的一群黑马,凭借着极佳的市场敏感度、激进的拿地战略、良好的融资能力等各项综合走势,行业占位稳步向前。
为此,我们选择了5家标杆闽系开发商,对他们的土地储备、货值周转、存货分布、投资销售比例等各项核心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5家标杆闽系开发商三大特点:
规模在500亿元左右;
总部已从大本营搬迁至上海;
正在执行全国化战略布局。
整体投资拿地
梳理标杆闽企17年一季度拿地情况,并盘点企业土储规模、可售货值及消化周期,判断企业在土地层面的健康度。
投资拿地概述
阳光城:
“招拍挂+收并购”两种方式齐头并进,土储规模充沛,可售货值足以支撑企业开发3年左右,扩张步伐大,近期主攻中西部机会型市场。
融信:
16年拿地动作迅猛,备货充足,17Q1增储动作放缓,预计中短期将战略扩张布局位移至中西部。
泰禾:
泰禾一改高调拿地姿态,采用收购方式正式进军山东市场,“院子系”产品将实现13城21院的战略布局。
正荣:
成功入驻合肥,单季揽三宗地入怀,深耕意愿强烈;但可售货值岌岌可危,积极增储为当下火烧眉毛之事。
旭辉:
延续“逆周期拿地”原则,本季度呈大规模增储(合/京/渝/沙/郑皆有),成功进驻无锡,收购动作加大。
企业货值储备
阳光城、旭辉可售货值充沛,可供开发2-3年;泰禾存货健康度尚可;融信、正荣土储过低,仅可供企业消化一年。
拿地VS销售
正荣、旭辉在公开市场拿地动作集中,增储成本占企业现金流比例超30%;泰禾、阳光城拿地方式向收并购倾斜,极大程度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规模VS成本
融信拿地态度较为激进,高溢价、高楼板价为常态;阳光城、泰禾收并购为增储主要方式,购地成本居对标企业低位。
货值格局
除融信坚定不移深耕长三角片区外,以旭辉、阳光城为代表的闽企举力扩张,中西部和环渤海为主要拓展区域。
Part 2
各片区投资情况
就长三角、环渤海等五大片区,分别研究闽商拿地表现,以及拿地与销售之间的关系,理清未来竞争格局;17Q1闽商暂未在珠三角和东北部增储,故暂不统计。
长三角新增储备
正荣新增货值规模第一,消化周期居1年以上;泰禾、融信新增货值规模差距不大,货期大概在8-12个月;旭辉市场消化力强,较大的货值却不够其消化。
长三角-拿地VS销售
当季正荣长三角增储激进,公开市场连拿合肥三宗含宅地,溢价率均居80%以上,背后高杠杆资金支撑可见;旭辉(合/锡)、融信(杭/芗)、泰禾(杭)拿地。
长三角-规模VS成本
融信拿地态度较为激进,高溢价、高楼板价为常态;阳光城、泰禾收并购为增储主要方式,购地成本居对标企业低位。
环渤海-新增储备
旭辉于一季度启动布局北京的动作,新增货值可供其消化近1.5年左右;泰禾在环渤海已有一定名声,当季货值补充不足。
环渤海-拿地VS销售
旭辉大手笔布局北京(房山/丰台),“百亿战略”一触即发,与率先一步进京的泰禾将展开激烈竞争。
环渤海-规模VS成本
泰禾在不放弃布局北京的前提下,积极外拓环渤海,这次以收并购的低成本方式正式进军山东(济南)市场,大概率打造“院子系”产品。
中西部-新增储备
阳光城中西部大手笔补货,碍于其目前在该片区仅零星项目在售,整体消化周期偏高。
中西部-拿地VS销售
中西部城市近期受典型闽商青睐,基于对行业周期的传导性,旭辉(长/郑/重)、阳光城(郑)通过公开市场、收并购两种方式抓紧布局。
中西部-规模VS成本
阳光城自16Q4以来,收并购动作频繁且降低成本的效果明显,当季其购地成本仅为旭辉的三成左右。
数据说明:
企业整体销售数据,来自研究中心公布的2017年一季度销售排行榜;
企业分片区销售数据,来自CRIC2016决策系统,数据覆盖范围为系统范围;
企业的相关拿地信息根据企业公告、新闻和网络渠道搜集汇总。
后台回复
投资简报+姓名+公司+邮箱
可获取完整版报告
Tips
图文版权均属于上海克而瑞,转载请予以注明。
今日头条、网易新闻、一点资讯、淘宝头条、天天快报等媒体将进行联合发布。同时,您也可在各大热门置业论坛搜索到相关内容。欢迎更多同行媒体的加入,详情请致电021-60867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