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项发表于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中,研究者查看了全球癌症数据库中36个国家或地区,185种癌症的病例和死亡率数据,并以此评估了未来的全球癌症发展情况。研究者发现,从2022年到2050年,全球癌症病例总数预计将增长近77%,这意味着在2022年2000万名癌症患者的基础上,2050年的全球癌症患者将增加至3530万例。同时,全球癌症死亡人数预计也将增加近90%,在2050年达到1850万人(2020年有970万人死于癌症)。其中,预计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基于平均预期寿命、教育水平和人均收入)排名较低或中等的国家,癌症病例与死亡人数增幅最大。研究者表示,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之相关的多种因素可能包括人们寿命的延长,而中低收入国家的癌症风险升高可能与肥胖率上升和不良饮食习惯有关。但研究者也表示,这项研究没有考虑未来新的治疗方法出现可能带来的影响。(NewScientist)
据路透社(Reuters)、《卫报》(The Guardian)等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1月5日,由日本京都大学和住友林业集团(Sumitomo Forestry)合作开发的小型航天器LignoSat已经搭乘SpaceX货运飞船抵达国际空间站(ISS)。这是一颗实验卫星,边长仅有10厘米,其主体由木头制成,并外置了太阳能电池板。大约一个月后,LignoSat将被释放到外太空,如果一切顺利,其搭载的电子设备将在接下来6个月内记录其自身状态的数据,并传回地球。
这个黑洞吞噬物质的速度,超过理论极限40倍
图片来源:NOIRLab/NSF/AURA/J. da Silva/M. Zamani
在大多数星系的中心,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然而我们并不清楚这些黑洞是如何迅速长到这么大的。近日,在一项发表于《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的研究中,研究者结合了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和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数据,在宇宙大爆炸后仅15亿年,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黑洞LID-568。它以超过爱丁顿极限40倍的速率吞噬物质,这是迄今发现的宇宙早期“进食”速度最快的黑洞。这项发现为理解早期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的快速增长机制提供了新线索。LID-568的发现表明,黑洞可能在单一快速吸积事件中实现大量质量增长,这对于当前关于黑洞起源的理论——无论是来自宇宙首批恒星的死亡(轻种子模型)还是由大量气体直接坍缩形成(重种子模型)——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发现还表明,黑洞有可能突破爱丁顿极限,为天文学家提供了探索这一现象的契机。(AURA)
肠道微生物组可通过与人体生物钟相互作用来调节压力反应
新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可通过与人体生物钟相互作用来调节压力反应。摄影:Gerard McCarthy
近日,一项发表在《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杂志上的研究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HPA轴是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重要部分,参与控制应激的反应。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减少会导致HPA轴功能失调,还会影响应激激素(俗称压力激素)的昼夜节律性,因而可以在全天内调节大脑中关键的应激反应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