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史宴
我们试图剥去高深学问的清冷外衣,为大家献上文史的盛宴,激发更多朋友对文史的兴趣。我们与阙里书院关系密切,对专业经史感兴趣的朋友推荐关注阙里书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evin在纽约  ·  那个乔丹的时代!. -20250222165630 ·  2 天前  
沈阳网  ·  亲生父母5万元卖婴儿!警方破案了! ·  3 天前  
沈阳网  ·  亲生父母5万元卖婴儿!警方破案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史宴

揭秘殷墟文明,历史书不会告诉你的,让考古学家告诉你

文史宴  · 公众号  ·  · 2024-03-29 19:00

正文

去年,电影《 封神 》引发了许多人对于殷商文明的极致想象。电影中所塑造的朝代,纣王无道,神鬼横行,天下大乱。人们热衷于祭祀与占卜之术,并且依靠这种方式推测王朝与自身的命运。

或许你会不禁好奇:
真实的历史中,商王朝的君主是否真的残暴荒淫?

人们真的会依靠占卜和祭祀来改变国运吗?

《封神》剧照
然而,因为许多文献的语焉不详,关于这个存在于3000多年前的神秘王朝的诸多疑问无法得到细致解答。还有没有更直接的方法,帮我们解开古老文明的谜团?

有,那就是通过 考古

今年,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展出了4000多件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当人们与这些考古挖掘成果面对面,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

从甲骨文来看,商人的确崇信鬼神。 甚至从祭祀、贡纳、军事到田猎、宴饮、舞乐等活动,都会通过占卜来预测吉凶。在一些记录了皇后妇好的儿子——“子”的起居日常的甲骨中,有一条十分有趣的卜辞。上面写着 “子其疫,弜往学” ,说的是这位王子生病但又不敢旷课,所以通过占卜来询问“这次的疾病是否严重,是否可以上学?”一件小事都要问问鬼神,商人对于占卜的狂热程度可见一斑。

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
至于当时的统治者是否真的残忍?商朝的青铜器和甲骨文也给出了答案。从殷墟出土的青铜单体甗里人的头骨和祭祀坑中的人类尸骨显示,当时的君主会屠杀战俘和奴隶进行人祭。甲骨文也有关于剌肉祭祀祖先、把人头砍掉用来祭祀等相关记载。 在当时,这是殷商王朝巩固王权、强化宗教的一种手段。
铜分体甗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考古,将历史中或有趣或阴暗的侧面事无巨细地展现出来,让我们得以窥见人类文明从野蛮走向开化的全过程。

当然,有些猜测可以通过考古得到证实,但有些认知,又会经由考古被彻底推翻。

比如根据《史记》的记载, “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 ,意思是秦始皇13岁当上秦王,便开始修建陵墓;筑陵一直到他去世后的两年才结束,因此秦始皇修陵的时长看上去持续了将近40年。

但是通过考古的发掘和研究,对比修陵人的籍贯等关键信息,发现其实秦始皇陵的修建可能是个短期行为。

玛雅文明因为在几千年前突然消失而被蒙上了神秘、落后的色彩。 但根据考古发现的文物来看,其中隐藏着与我们想象中截然不同的、高度发达的社会。 玛雅人 不但抽雪茄、穿豹纹,还会喝可可饮料。

享用打泡可可饮料的玛雅贵族
这就是考古学的魅力,不断打破认知,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所说, 考古“不仅是发现一个失去的世界,也是一次伟大的精神回归。”

如果你再深入了解下去,将中外考古遗址对比着看, 你会发现与商朝与处于同一时期的古埃及文明,有许多相似之处。

当你继续顺着不同线索深挖下去, 只存在于想象中的三星堆、楼兰、良渚,也会随着一次次挖掘工作展露出真实的一面。

但是,如何摒弃网上鱼龙混杂的信息,真正走进考古现场,了解一手知识呢?
这次,我们邀请到了 20位负责一线考古勘探的考古人 ,通过 20个有代表性的考古遗迹 ,推出“中国版”和“世界版”考古课—— 《了不起的现场文明》和 《了不起的世界文明》

现在购买
总价值 198元 的两门课程
限时 买1赠1
只需要 99元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订阅
我们将跟随考古队长,沿着20处世界考古现场连缀起的全球历史长河,从 良渚、殷墟、秦陵、 二里头 、长安城、丝绸之路、三星堆、敦煌,穿越到玛雅、埃及、孟加拉、《 古墓丽影 》中的神秘古寺 ……去探索埋藏千年的文明奥秘。

去博物馆前,如果你不想走马观花,不妨听听这两门课。


如果你想填补历史认知的空白,这两门课也值得一听。


如果你想了解文献中国史和“挖出来”的中国史有什么不同?挖掘现场还有哪些惊世发现?


那么,不如来跟我们一起,跟随考古队长的脚步,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考古之旅。

现在购买
总价值 198元 的两门课程
限时 买1赠1
只需要 99元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订阅

课程亮点


前往中外最具代表性的
二十大考古文明现场

课程里,包含着中华文化五千年和世界历史长河中,最具代表性的二十大考古文明现场, 西至罗布泊与敦煌,南入沉没近千年的古船“海南一号”,东至现今位于浙江的“良渚文明” .....

神秘的玛雅文化,古埃及帝王谷的法老死因,吴哥窟中的寺庙奥秘 ……

历史的演进与交融,地理的跨越与交相辉映,在这些考古现场变得活色生香,也变得惊心动魄。
一线考古队长带你身临挖掘现场

在这门课中,每一个惊世遗迹的发现,都有考古队长深入一线, 他们会将这份独家的考古一手资料以及上百张遗迹发掘现场照片,以现场1:1还原的方式向你娓娓道来。


比如距楼兰古国只有100多公里,埋藏有“一千口棺材”的小河墓地,在浩瀚的罗布泊已沉睡千年。由于沙漠的恶劣环境和风沙侵蚀,挖掘难度非常大。小河墓地正是在一代又一代考古学者的探索和坚持下,才被发现并挖掘出来的。


但这块中西文明交融之地,所留下的谜团需要一一解开: “千年女尸”小河公主为何保存完好没有腐烂?它与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是否有什么联系? 小河墓地的考古发掘领队伊弟利斯将从挖掘过程、墓葬情况,每一个陪葬品所代表的含义讲起,一层层地揭开了这块神秘之地的面纱。


伊弟利斯与小河公主的千年对话

有趣考古“花絮”独家呈现

除了独家资料,课程中也不乏有趣的历史“花絮”:


海昏侯墓中的重要简牍,在挖掘的时候差点被当作泥巴清理掉;考古队在孟加拉时,一位当地老人因为去过广州,对中国有美好的感情,听说中国要在这里修博物馆,想把自已的土地无偿捐出来。

……


而这些考古学家,餐风饮露,异常辛苦,却对“挖出来的历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镇守敦煌半个世纪之久的考古学者樊锦诗曾说:“初到敦煌,工作之余感到非常寂寞,夜深人静的时候,万籁无声,只听到九层楼的铁马叮当,连缝补衣服的针掉到地下的声音都听得那样真切,这种时候往往就非常想家、想孩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