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碧桂园因未按规定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而引发的高管被上海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情况。文章还分析了碧桂园当前面临的困境和披露年度报告可能引发的后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碧桂园因未披露年度报告被上海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
文章详细描述了碧桂园因未按照规定披露2023年的年度报告,其高管被上海证券交易所作出自律监管措施决定的具体情况。
关键观点2: 碧桂园面临披露年度报告可能引发的后果。
文章分析了如果企业披露的信息不乐观,可能会引发各种债权挤兑,使企业的现状更加困难。碧桂园面临披露报告的困境,一方面是保交楼的压力,另一方面是资产被冻结等问题的困扰。
关键观点3: 碧桂园的历史和现在。
文章提到了碧桂园曾经的辉煌和现在的困境,表达了希望碧桂园能够克服困难,履行交房和还款的义务,以维护广大购房者的利益。
正文
房地产目前是哀鸿一片,碧桂园算是稍有的几个还在逆水行舟的民营房企。
近日,碧桂园突然发布公告称,因为未按照规定披露2023年的年度报告,分别对碧桂园公司执行董事及主席杨惠妍、执行董事及总裁莫斌、执行董事及财务负责人伍碧君等高管被上海证券交易所作出自律监管措施决定。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和监管措施实施办法》规定,对高管启动自律监管已经是很严重的事情了,如果再发展下去就要启动纪律处分或者监管措施了。
比如,暂停或者限制交易权限、取消交易参与人资格,甚至直接取消会员资格。
有些公司不是不能
披露报告,是披露之后引发的后续危机不好办。
打个比方,今年年初有人借你100万说要用3年。今年年底你想让他告诉你他的财务状况,结果他告诉你他已经亏损了一个亿,而且还要继续亏下去。
对于企业来说也是这样,如果披露的信息相当不好看,那就会引发各种债权挤兑,会让本来就不堪的现状更加不堪。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年另一家建房子的民企,明明早就破烂不堪了,但还是要坚持每年花钱找人改财报,把自己的情况描绘得天花乱坠,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钱,最后弄一个2.4万亿的大窟窿出来。
一方面被上下盯着要努力“保交楼”,稍有差池恐怕后果都不会好到哪儿去。
另一方面,日子确实也不好过。有不少地方都出现了碧桂园资产被冻结的消息,这对碧桂园来说绝对是雪上加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