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值投资
热爱金融,崇尚巴菲特,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 提供最朴实、生动的价值投资动态!路遥知马力,敬请关注!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价值投资

高壁垒的稀缺品

价值投资  · 公众号  · 投资  · 2017-11-07 12:24

正文

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最终决定投资的收益率。长期而言,证券市场不但有效地反映企业价值,其对投资人能力的反映同样有效。本文摘录自投资人李杰的微博感悟中对人性自我认知的章节。


查看原图

春秋陶朱公的《商训》中提到“能安业,厌故喜新商买大忌;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名哲;能远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这些正好对应投资中的专注守拙、对风险和机会转化的敏感性,以及保持前瞻看问题的习惯。可见自古做生意要成功的基本原理都是相似的,困难的是真正理解其内涵并抵制诱惑的坚持。投资上有两种悲哀:第一,总是试图用一种投资方法去解决所有问题、解释所有现象,唯我独尊容不得其它人和方法;第二,总试图找到一个完美的投资方法,意识不到得失的必然,于是左顾右盼患得患失。第一种人成为了偏执狂稍不如意就批判市场以真理自居,第二种人变成墙头草永远都不能坚定一次。



每一个纠结的现在,都来自一个草率的过去,并将走向一个遗憾的未来。人的行为和思维是有惯性的,要想彻底改变谈何容易,在错误的道路上时间越久越积重难返。所以,从一开始就深思熟虑的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优秀的企业和投资人具有同样的特征,那就是不断的进步,拉开与竞争对手在能力上的距离。以5年的时间看企业,原本差不多的格局中优秀者脱颖而出一骑绝尘。以5年的时间看人,本来差不多的水平中优秀者连上几个台阶,知识素养的k线走势完全呈现大牛股特征。而大多数人的能力却始终处于st的边缘。



长期来看股市中的投资收益取决于综合能力,股市不但在反映企业价值上是有效的,其对投资人能力的反映同样是有效的。股民们的悲哀在于总是本末倒置,始终幻想高收益,却从来不为这种收益的基础添砖加瓦。n年下来一看还是在原地打转,在自作聪明中浪费生命,在浮躁悔恨中不断轮回。



价值投资是严密系统的方法论,不是优美空洞的心灵鸡汤;长期持有是复利的理性选择,不是骗子的避风港;投资境界是长久学习践行的自然结果,不是神奇玄妙的宗教修行。别把本来复杂的弄得太简单,也别把本来简单的搞得太复杂,这既是一个人投资悟性的体现,也是投资这行终身的自我修养。

投资人不一定要是会计高手,不一定要是业务专家,没必要是金融学历,更没必要手眼通天。但一定要具有正确的思维方式,一定要习惯面对不确定性,必须要掌握企业分析的方法论,必须理解市场定价的复杂和内在逻辑。正确的投资必然是快乐的,如果投资让你不快乐,就要找找问题在哪里。



“追求卓越”在实业而言大多意味着勇于创新、打破常规和实现对竞争对手的超越。但对投资而言追求卓越却可能更强调坚守原则、注重常识和战胜自己的恐惧与贪婪,两者一样困难却困难在不一样的地方。投资人的卓越业绩可能首先要以坦然接受阶段性的平庸为基础,试图任何情况下都优秀本身就是陷阱。



从基本功到方法论再到品性和思维方式,是从“术”到“道”的过程。但不幸的是,很多人盲目崇拜“道”而轻视“术”,却不知真正的道是来自术的积累和从量变到质变的自然过程。没有厚实的基本功和系统的方法论而夸夸其谈所谓的“哲学、艺术、品格”,靠漂亮话和唱高调博眼球,实乃不学无术和投机取巧。



经验并不必然转化为理论,零散的知识点并不必然上升为系统整合。但缺乏起码的根基和知识积淀,所谓的“投资哲学”只能是个笑话。“大道至简”和“大道相通”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因为高度抽象后的大道理就那么几条,“术”的差别却很大因为非常细致。所以真正困扰人的,是从术到道的组合提炼过程。



观察投资人是否成熟,不是看他多么捍卫自己“纯正价值投资”的招牌和所谓信仰,而是看其日常的言论中能否保持理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看问题是否容易偏激和极端化。投资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人思维和认识事物能力的反映,你不能指望一个看其它事物片面化表面化极端倾向的人,到了证券市场却突然理性成熟了。



罗素曾经说:“这个世界最大的麻烦,在于傻瓜与狂热分子对自我总是如此确定,而智者的内心却經常充满疑惑......”为什么傻瓜和偏激者总是比真正的智者更“自信”呢?刨除少数其实猴精但当着大众装傻博眼球的家伙,前者确实缺乏领悟事物之间深层复杂关系的能力,并且也缺乏对事物多面性和往往既矛盾又辩证统一的理解,所以他们看见“真相的一角”就迫不及待的宣布真理在握。理性,从来是个高壁垒的稀缺品。



运气对于投资绩效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拉长了周期来看,投资结果取决于能力所导致的必然性,但短中期而言运气所导致的结果差异也可能不小:即使逻辑正确并且最终被证实,但其实现的时间周期和幅度强度乃至于节奏都可能会超出意料之外,好运气使得投资逻辑的正确性以更高的效率展现和放大,甚至原本错误的理由却收到奖励,坏运气却可能正相反。好运气来的时候赚足,坏运气降临的时候别中大招,前者需要前瞻性和概率思维,后者要始终远离重大的行为禁区。



很多人很喜欢强调“投资很简单”。当然,如果隐藏掉那些繁琐的数据搜集和分析过程、不说出来那些业务分析过程中步步推进的商业逻辑、不给你看见大量的思考过程和不断讨论中的持续进步,只是直接给出一个结果和大致的原因,那么看似确实是“很简单”的。



大多数人总是聚焦在最终结果上的差异,更不少由此愤愤不平和叹不公平不幸运者。但如果也愿意看看造成这种差异的过程,恐怕能让人清醒很多。以投资为例,如果把那些优秀投资人所读过的书、所写过的思考、所付出的勤奋列来比比,估计失败者中99%是不好意思对这种差异说什么的。人无自省,事无善果。

在投资中犯错是难免的,差别在于错误的级别不同。一般的错误,严重的错误,致命的错误,这三者之间的差异已经足够导致财务结果的天差地别。集中发生的一般错误往往变成严重的错误,执迷不悟的严重错误可能导致致命的错误。故事开始时可能是因为专业因素,但最终的惨案大多是因为性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