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识局焦点推出一篇关于“尽管地方政府听到机器人产业就两眼放光,但事实是……”的文章,其中对前几年的中国机器人产业现状做了基本分析。随着新一轮机器人企业的数量增加,我们具体来看看一些机器人产业园区的发展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在建和已建的机器人产业园40个,有机器人概念的上市企业超过100家,与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达到1000余家。根据图示,从南向北,珠三角、长三角、山东省、京津冀、东北的沈阳、哈尔滨,成为机器人产业大规模区,从西到东,成都、重庆、长沙、洛阳、昆山已成为机器人产业集群城市。并且在长期规划中,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等地区预计产值都将超过百亿元。面对机器人产业热度不减这样的现状,今年5月份,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规划指出,要重点攻克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核心零部件,最终实现核心零件的国产化替代。此外,该规划强调,要突破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 AGV、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十大标志性产品。除了机器人产品,上个月,在上海松江青年创业路演活动现场,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辛仁周对外强调,机器人当前重点工作在于四大转变:第一个转变从产品上来说要以工业机器人为主,以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并重。目前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汽车行业。在服务业方面的机器人微乎其微,作为制造业大国,人口大国,中国步入老龄化时代,养老、医疗等等各方面都对服务机器人提出了非常大的需求。第二个转变,对关键零部件的攻克由过去的骨干企业向多企业的跨领域的协同推进转变。第三个转变,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的统一市场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这些多机器人主体的成长,特别是对创新活力的民营企业的成长作用重大。而当下的基本面是,尽管国内的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已占全球的四分之一,综合各方的信息,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在今年的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相较于国外,目前国产工业机器人多集中于低端应用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语)比如,多关节机器人市场,国外公司占据国内市场的90%以上份额;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的六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国产六轴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不足10%。☞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全球市场份额不足2位数。时间追至2014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为1.7万台,占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7.45%;2015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2万台,国内市场份额不足20%,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中的份额依旧不足2位数。☞服务机器人尚前初于起步阶段,人形机器人相对于还不成熟暂未形成产业。所以,要真正意义上再上一个台阶,机器人产业园还是要避免“高端产业低端化”、“玩具化”,园区机器人企业更要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更多资讯、海量视频、专业财经金融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吧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人才应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申请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