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职工医院近日正式启用,由汇医在线整合了浙江德尚韵兴图像科技有限公司的科学家们发明的“DE-超声机器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项目,用于甲状腺结癌诊断。据悉,该超声机器人此前已在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现临床应用,诊断准确率达到86%左右,可以作为医生诊断的辅助工具。
对此动脉网采访了该医院院长张建燕,了解一下基层医院的院长如何看待人工智能产品。
甲状腺超声以其对软组织的高分辨力、毫无创伤、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等突出优点,成为鉴别结节性质的首选。
张建燕告诉动脉网,之所以引进“DE-超声机器人”,一方面是为了辅助他们医院超声影像医生,另一方面也是他们医院所在医联体的推荐,诊断水平类似与副主任医师超声机器人配置到医联体中的基层医疗机构,可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患者首诊的诊断能力和水平,让患者不出远门就能接受高水平的诊断。
以前,他们的医疗流程是这样的,门诊医生推荐疑似甲状腺癌的患者,去做超声影像,然后根据影像找到结节位置,并结合临床判断结节的良恶性。如果还难下结论就走病理。
但是,甲状腺癌发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诊断指标复杂、指标特征不明显,所以诊断时要结合患者年龄、性别、病史、体征以及各项检查进行全面分析,这对医生的经验要求很高。
现在他们引入“DE-超声机器人”,患者影像数据出来以后,机器人5分钟内就会给出患者甲状腺结节的准确性,医生再结合自己的判断,得出结论,提高准确性,这一点从目前诊断过的100多位患者来看确实有用。
说起人工智能的带来的改变,张建燕告诉动脉网,除了提高医生判断的准确性,最重要的是提高医生的信心,有一个水平相当于副主任医生的人工智能助手帮忙,医生在做出诊断结论的时候更有底气,更加的自信。
不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人工智能只是助手,当人和机器发生冲突以后,比如说机器认为是结节而医生不这样认为的时候,医生会集合患者的情况,慎重考虑后做决断。
对于整个医院来说,有了“DE-超声机器人”, 张建燕表示,医院的接诊患者确实增加了,从目前的患者反应来看,患者还是很接受这个新事物的,而且非常积极的想要接受人工智能的诊断,尚无患者排斥的现象。
说到“DE-超声机器人”的不足,张建燕告诉动脉网,主要是“DE-超声机器人”只是仅覆盖甲状腺癌一项,有点少,还不能满足完全满足医院的需求,另外在判断是否为结节的问题上与医生会出现分歧。
最后对于人工智能替代医生工作的问题,张建燕表示,目前为时过早,他们医院的医生也不抵触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现在仅仅是医生的助手,做决断的是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