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天学点HR
每天姐,想做女侠的HR网红小姐姐,只为HR同行们分享最实操的干货,只用最平实的文字撰写职场,让高大上理论见鬼去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岛日报  ·  价格大跳水!降至200元,网友:终于等到了…… ·  3 小时前  
青岛日报  ·  价格大跳水!降至200元,网友:终于等到了…… ·  3 小时前  
宁德广播电视台  ·  出行请注意!宁德这条路将封闭施工 ·  昨天  
广告文案  ·  星巴克,重回一个定位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天学点HR

员工入职2小时猝死,家属索赔140万:是公司倒霉,还是HR失职?

每天学点HR  · 公众号  ·  · 2024-09-23 07:07

正文

来 源 | 三茅HR成长社(ID:hrloo818)

01
入职两小时猝死,家属索赔140万


事情还要追溯回2020年的10月;
上海金山朱泾某防护用品公司由于工期紧张;
通过松江的中介公司加急招聘了操作工李某。

李某当晚办好手续后正式入职到岗;
然而就在入职两个小时后,李某突然晕倒在公司,随即不省人事,身亡。

事后, 李某家属要求公司给予一次性补偿140万元;
而公司则认为李某仅到岗两小时, 仍在“试工阶段”;
只能从人道主义角度给予适当补偿。

事情一经曝光,迅速引起众多网友的热议:


一部分网友为公司喊冤, 认为李某入职时间太短;
猝死说明自己身体有问题, 公司啥都没做,实在倒霉;
以及家属索要赔偿费太高,不地道。

但也有一部分网友认为 签了劳动合同就是公司员工;
公司就必须要为死者负责;
还有人说这是HR失职,体检都不做就入职。

就如网友们一般,死者家属与公司也是各执一词。
死者作为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上有老下有小;
不仅家庭不再完整,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公司也是无妄之灾;
本就因疫情原因业务骤减,又平白遭遇员工入职猝死;
于是双方就劳动关系、工伤认定、赔偿金额等问题;
从去年10月相持到今年2月;
最后经由当地司法局的调解,双方达成和解。

由工伤保险部门认定赔偿90万,企业人道主义补偿5万;
总共95万已经支付给死者家属。
事情虽然结束,但其中却有几点值得我们深思;
特别是HR更是要引以为鉴。


0 2
员工入职猝死,是否属于工伤

首先就是这件事到底算不算工伤?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因个人身体原因猝死属于“视同工伤”,而不是“工伤”。

虽然都享受同样的工伤保险待遇;
但是二者实际上不是同一个东西。
也就是说,二者结果一样。

众多网友之所以觉得公司无辜躺枪;
家属索要赔偿金额过高是一回事;
最主要的一点在于,李某才入职两小时;
这两个小时里面,李某既没有接触危险性工作,也没有从事大型的体力运动,不应该算工伤。

因工作导致伤亡才算工伤,这时很多人的理解。
而实际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认定工伤的法定情形有七种:

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
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
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
患职业病、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

发生事故下落不明;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同时, 视同工伤的情形有三种;
其中第一种就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
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很明显,李某猝死的情况就是如此。
公司并不能以入职时间的长短和试用期等理由推卸责任;
就算是入职工作2分钟,也算是工伤。

所以HR必须千万记住;
试用期间员工出事,哪怕入职第一天,公司也是需要负责的。
一个疏忽就会酿成大祸。


03
出了工伤事故,HR该怎么办

家属索赔140万,是第二个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
也是部分网友认为李某猝死是大型碰瓷现场以及为公司喊冤的原因。

因为涉及赔偿,同时决定着员工与公司双方的利益;
所以工伤赔偿一直都是很敏感的问题;
处理不好往往就是鸡飞狗跳的连续官司。

我们再回头看,李某所在的这家公司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

出事之后,公司一开始的说辞是两小时属于试用阶段;
这个也是很明显的推脱责任;
《劳动法》第七条明确指出: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当然最后的结果还算圆满;
由上海的工伤保险部门依法依规作出了理赔——90多万元;
企业又给了5万块钱的人道补偿。

通过此次事件我们可以看到;
劳动者的权利和企业之间的权益,并不是一个零和博弈;
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

很多的工伤事件之所以最后闹得两败俱伤;
就是因为很多人缺乏一个基本的认知:
健全的工伤保险体制能够为不幸兜底;
工伤保险既是保障劳动者的权利,也是在保障企业的权利。

而这次的上海地区社保部门就做了一次很好的示范;
对于上岗才两个小时,来不及购买工伤保险的特殊情况做出了灵活处理;
最终让受害家属以及用人企业达成和解。

所以关于工伤赔偿这个问题;
作为公司而言,最好的处理方式不是第一时间撇清责任;
想方设法地打压涉事员工。

而是在工伤认定与劳动能力鉴定之后;
由HR在第一时间测算出公司的赔付金额;
分别搞清楚社保工伤基金、停工期工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