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三经明念佛现益
以下依据净土三经说明念佛现世利益。
(1)《大经》廿余文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当中,有关念佛现世利益之愿:
第十二“无量光明愿”,佛以光明与众生结佛缘,施以救济,故是心的利益。
第十三“寿命无量愿”,由此念佛人现世得延年转寿,所以含有现益。
第十八“念佛往生愿”,令我等蒙佛救度,安心立命,是心的利益。
第十九“来迎接引愿”,临终无诸苦恐惧,得大安慰,是心的利益。
第二十“系念定生愿”,约其安心得救是现益,约果遂为当益。
第三十三“触光柔软愿”,是心的利益。
第三十四“闻名得忍愿”,现生于佛道得不退转,是心的利益。
第三十七“人天致敬愿”,念佛受诸天世人敬爱,身心安乐,无佛道碍,是身心双益。
“第十九‘来迎接引愿’,临终无诸苦恐惧,得大安慰,是心的利益”,临终的时候,有什么比诸佛菩萨来迎更善终的呢?有什么比花台授手,刹那间登上莲花台,随着金莲花往生西方更善终的呢?有什么比阿弥陀佛现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更善终的呢?没有。
“第三十三‘触光柔软愿’,是心的利益”,让我们的心得到安慰、喜乐,心柔软才是真正的柔软。
《三誓偈》说“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异译《无量寿庄严经》说“广以诸财宝,普施于贫苦”;《无量寿如来会》则说“广济贫穷免诸苦,利益世间使安乐”。救贫穷,施安乐,是现世心物两方面利益,可知念佛人由弥陀冥加故,于现世财物等不求自得,使生计无虞,衣食无缺。
贫穷并不限于世间财物的贫穷,心灵缺乏法财也是贫穷。不过这里包括世间钱财,所谓救于贫穷,施给安乐,是在心和物质两方面都有利益。
“可知念佛人由弥陀冥加之故,于现世财物等不求自得,使生计无虞,衣食无缺”,这一点很多人信不过,其实不用担心。
有人经常会问:“念佛会来钱吗?”当然,阿弥陀佛是不会变成财务部长给你发钱的;但念佛有相应的福报,不会让你饿死。过去有人问释迦牟尼佛,如果地球上的人都出家了,没人生产,那还吃什么?佛陀就说,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出家修道,就用他白毫光中的一毫光——还不要那么多,只要一毫毫的光,全世界的人自然就有福德,就都有吃的了;因为佛是福慧两足尊。
一切福报从哪里来?也是从我们心中所生。所以现世财物不求自得,生计无虞,衣食无缺。如果信不过,可以去看看麻雀,“如众游禽,无所藏积故”,“众游禽”指侯鸟,它们夏天在这里,秋天、冬天在那里,它们有什么聚积?它们在世间也不劳动,也不辛苦,也不上班,怎么过日子?靠天地生长的。人在世间,能离开天地吗?靠自己就能活命吗?那简直太妄自尊大了。人主要靠天地,人类依顺于天地的法则,就可以存在。
当然,不是说念佛了就不劳动了,而是说,自然而然地随顺本分不妄求。所谓“君子素位而行”,在富贵就素于富贵,在贫贱就素于贫贱,在什么位置就说什么话,心里平静、平安,跟人的关系处理得好,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很和谐、和顺。
《无量寿经》又言:“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开彼智慧眼,灭此昏盲暗。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示其灭罪生善利益。
又言:“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为身心双益。
《大经》凡说现世利益之文有二十余处。
这是显示灭罪生善的利益和身心两方面的利益。
《大经》凡是说到现世利益的文,有二十多处,想要细看的话,可以对照《大经》去找。
(2)《观经》廿余文
《观经》第八观“作是观者,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为灭罪生善益。第九观“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如前已述,为现世利益。经末“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显明二圣影护护念利益。
《观经》说念佛而得现世心的利益,也有二十余处。
《观经》第八观、第九观等等,说到念佛得现世心的利益也有二十多处。
(3)《小经》二条文
《阿弥陀经》说念佛现世利益,有两条文:“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即现世之终益;念佛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即由诸佛护念,得信心坚固增上之现益。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这是现世的终益;“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也是现世利益,能使其信心坚固增上。
以上为净土三经所明念佛现世利益之大概。
以上是三经所说的念佛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