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大量来自注册研究及临床试验的数据表明,对特定患者而言,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状动脉的左主干(LM)进行干预是一种安全的手术。EXCEL研究及NOBLE研究,这两项采用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的研究中受试患者的30天死亡率及长期死亡率均较低。EXCEL研究显示,就3年结局而言,PCI不劣于CABG。NOBLE研究显示,就5年结局而言,CABG优于PCI。此外,研究发现SYNTAX评分对患者的结局并无预测价值。
鉴于目前临床对LM PCI治疗非常感兴趣,也有多种支架技术可供选择,故有必要为介入医生就目前的最佳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众所周知,80%的LM狭窄为LM分叉病变,分叉病变的存在会增加干预的复杂性。虽然,LM PCI的手术死亡率非常低,一般小于1.1%,但是在高危PCI患者中,死亡率较高(<9%)。一般来说,LM干预的适应证包括血管造影所示管腔狭窄≥70%、血管内超声(IVUS)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所示的最小管腔面积≤6 mm2 或血流储备分数(FFR)≥0.80。
欧洲与中国介入领域的权威专家们对于LM分叉病变的治疗有着不同的方法,近期Rab等发表的一篇文章就欧洲与西方权威专家的治疗理念进行了汇总。文章认为,LM分叉病变治疗前要进行术前规划与风险评估,应根据评估情况按照下图所示流程根据侧支(SB)受累的情况指导PCI治疗。若SB管腔狭窄<70%、病变长度<10 mm,则视为简单病变;若SB管腔狭窄≥70%、病变长度>10 mm则视为复杂病变。文章指出。大多数LM分叉病变为简单病变,75%的病例可采用直接单支架crossover技术将支架放置在LM的左前降支之间。鉴于LM口径比较大(大多数情况下平均直径可达4.5 mm),故可采用直径较大、长度为6~9 mm的球囊行近端优化,并在心窝处进行远端标记。对于复杂病变,文章就越来越受欢迎的双支架对吻(DK)挤压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另外,文章推荐应用冠脉内成像(IVUS或OCT)技术优化LM分叉病变的PCI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