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吴越大王
因为我是广宣部门的领导,所以难免会有一些特权。我今天以权谋私,开着新到的BRZ出去浪了。
其实与其写个图文笔记,我更想给大家写一本汽车工程教材。因为这台车实在是教科书级别的,比起常见车型而言,更接近于理想的车辆动力学方程。
每个喜欢车的人,都必须找机会开开BRZ,尝尝课本级的操控表现。
不过在出发之前,先要把这个一身骚蓝色恢复到更亮眼的水准。前车主据说是个爱车小伙的妈妈,内饰外观保护得非常仔细。
很多人都私下向我吐槽,这车卖得真是贵。虽然1.5万公里的确诱人,但……没有“但是”,这车值这个钱,尤其是在这个想买新车也很难的当下。
在内饰方面,这台车没有什么亮眼的配置(跑车要啥配置啊),但若是仔细品味一下,你会发现这台车亮点并不少。
至少在设计、做工方面,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斯巴鲁或丰田是以极认真的态度在打造这款车。
不过先别管这些,我们来看看前车主是如何“蹂躏”这台车的。
首先,就是最常用的地方——主驾驶座椅。但是仔细看看,无论是真皮的侧翼还是Alcantara的椅面,成色都是好到感人的状态。
车上最旧的地方,其实是在方向盘。
同样是Alcantara的握把处,就被大拇指打磨得略微光亮一些。但是这只是视觉上有点儿难受,实际的握感毫无影响。
很多人同样吐槽这车是自动挡。说真的,比起离合器踏板,我更喜欢拨片。因为我回家的路实在太堵了。
虽然是自动挡,但蛇形走位的挡把头,配合故意为之的选挡力,会让驾驶者同样觉得乐趣无穷。握住这样的挡把头必须是一种享受啊!车厂的认真可见一般了!
这空调控制面板,你觉得是斯巴鲁基因,还是丰田的遗传?
我选斯巴鲁。
不得不吐槽一个设计bug:油箱盖实在太过突出,正常坐在车内也很容易踩到。
还有一个地方,能看出厂商的厚道:因为BRZ尺寸不大,身体难免会和内饰件磕磕碰碰。而斯巴鲁把可能碰到的地方,都包裹了厚厚的皮革垫子。
而中控侧面也大面积包裹了皮垫子。无论腿长腿短,都被很好地照顾到了。
虽然这台车的迎宾踏板塑料皮被撕掉了,但铝饰板没有明显磨损。如果车子开得比较多比较大条,我觉得很难做到。
这车的脚垫也让我喜出望外——真是阿姨开的车啊!体重轻到连脚垫都不能踩出痕迹的地步了!不仅如此,白色上翻的标签,也没有被搞坏搞脏,也是十分不容易。
我发现日本厂商的确是仔细,连脚垫的标签都做了很多说明,让人连看完的欲望都没有了。
BRZ配备了三个圆盘式仪表,表底速度和转速,都是普通车辆难以企及的水平,让你不敢相信这是一台2.0自然吸气的车型。
但我发现一个问题:这个扭矩-功率曲线显示不合理。因为发动机输出的劲道不仅和转速相关,和发动机的负荷也有莫大联系,这光标是不能跟着外特性曲线走的。
而这个仪表表示“某个转速下,输出的扭矩(功率)就这么多”。但真实情况应该是“在某个转速下,输出的扭矩(功率)最多这么多”。
就好比我拍摄这图片时,你以为我扭矩输出接近200Nm,但实际上,我是P挡原地轰油门而已……
关于这个外特性图,后面还会聊到。
右侧的小屏幕还能显示各种行驶数据。大家觉得前车主这个油耗水准怎么样?
前两天诺总推送一篇文章,讲了防倾杆和侧倾的故事。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侧倾中心”和“重心”的位置,以及两者组成的侧倾力矩。
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BRZ这款车的侧倾力矩非常小。也就是说,它无需依赖很硬的弹簧和减振器来克服侧倾趋势。
在我转弯时,你几乎看不见我手指所指的位置有任何的起伏波动。
“不依赖很硬的弹簧”不代表“没装备很硬的弹簧”。实际上,BRZ的弹簧刚度远远超过普通家用车,整车悬架系统的固有频率非常高,这就赋予了车辆非常高的操控极限,不至于在车手一顿操作猛如虎时发生异常的车身摆动。
但相对而言,减振器的阻尼的确不是特别激进,属于刚刚够用的状态。如果大家要改车子的话,我建议你考虑整整减振器就行了,原厂弹簧足矣。再硬的弹簧,我怕接地性受影响,在不平整的赛道上表现反而更差。
如果你离你的超跑梦还差个几十或几百万的,买个BRZ也是不错的。它们的区别只是发动机而已。
不过即便如此,这款2.0水平对置自然吸气缸内直喷发动机的战力也不容小视,绝对是“缩缸了的超跑”该有的表现。如果把它的排量扩充到5.0、6.0,它的表现不会比任何意大利货色差劲。
再来看这张外特性图:
在3000rpm时,发动机已经能输出最大扭矩了。这说明发动机具有较大的气门升程,最大扭矩来得快来得猛。照理来说,巅峰来得早,自然衰退也来得早。斯巴鲁的工程师们显然不想让车子这么早衰。实际上,他们也的确做到了,在3750rpm时,让扭矩触底反弹了,并在4500~6750rpm时持续打出了一个扭矩平台。
但凡扭矩出现平台,都意味着这是工程师主动“削峰”所致,动力总成潜力表现将远超实际水平。而为什么削峰,这各家各有原因了,但肯定是技术上出现了无法避免的bug。
而之所以能触底反弹,我没有查到靠谱可信的资料。但根据其他车的资料,我认为可能是打开了辅助进气气路,或者是可变进气歧管之类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