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郁香忍冬的花小小的,花瓣翻转也没有什么次序,花朵不是很好看,就是一个纯粹闻香或观果的植物,但是它纷乱的小花挺像是跳舞的小女孩,好几个小女孩穿着白裙子在自由跳舞,看着乱,但是快乐。所以我又去拍了几张,还挺难拍的,花朵太小了。找到一个位置,背景呈现光斑,似舞台上的灯光。
我有一个红花龙胆,养了两年了,按理应该是秋冬开花,但它上一次是春天开,这次也是。也只有在它开花的时候,才会看到它,之后杂草和其他植物长起来,就把它忘了。昨天清理干净地上的落叶,又看到它,想起来是龙胆,没想到又有了花蕾,初具冰激凌的样子,还没开,大概还要一两天。
🌹
🌹
🌹
🌹
🌹
🌹
🌹
另外,周六,2月15日,我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有一个讲座,是关于玫瑰的内容。余德耀美术馆有一件艺术家威尔·赖曼的巨型玫瑰装置项目正在展出,又恰是情人节前后,所以有策划这么一个讲座内容。
了解这次活动,具体可阅读,报名可点击下方图片:
时间
:
2025年2月15日(周六)14:30-16:00
地点
:余德耀美术馆一层玻璃厅
嘉宾
:
李叶飞
(植物星球创办人、《氧气生活》杂志主编)
报名方式
:点击上方图片跳转至报名页面
*yuz小贴士:讲座活动免费参与,进入小程序下单即视为预约报名成功。
余德耀美术馆和蟠龙天地共同呈现的社区公共艺术项目“走街串巷”第三篇章:艺术家威尔·赖曼的巨型玫瑰装置项目“上海6”正在展出中。
“威尔·赖曼:上海 6”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与蟠龙天地展览现场
2024年
摄影:Alessandro Wang
拔地而起的玫瑰装置矗立在公共空间内,将玫瑰本身的形态放大成百上千倍,人们观看的过程不仅是“以既现实又幽默的虫子的视角来欣赏‘玫瑰花’的巨大花朵”,同时也联想到作为植物的玫瑰花特性,以及这一意象在文化生活中延伸而来的多重含义。
在现代语境中,玫瑰是爱情的象征,人们借助玫瑰来传达爱意,营造浪漫氛围,因此玫瑰这一意象也被消费文化捕捉,将其包装成可大规模出售的商品,充斥于城市生活的各个角落。艺术家敏锐地捕捉到遍及城市生活和消费文化的这一特点,认为玫瑰花的商品化是“对人类与自然的另一种肆意滥用”,以一种戏谑的视角进行反思与批判。
“威尔·赖曼:上海 6”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与蟠龙天地展览现场
2024年
摄影:Alessandro Wang
2月15日,余德耀美术馆邀请植物星球创办人李叶飞,带领大家多角度欣赏威尔·赖曼的玫瑰装置,并以此为契机,开启一场跨越艺术与植物学的深度对话。从植物学角度出发,揭开玫瑰与月季的真相,追溯中国四大古老月季如何漂洋过海,与西方蔷薇属植物杂交,催生了现代玫瑰的诞生,并现场与观众分享、交流《大卫·奥斯汀 迷人的英国玫瑰》一书。
《大卫·奥斯汀 迷人的英国玫瑰》
作者:现代玫瑰之父 大卫·奥斯汀
翻译:李叶飞
玫瑰之所以叫玫瑰,不是因为花,而是果实,红色的玫瑰果像红宝石,由此得名。
本次讲座将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从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到玫瑰的植物学特性,从消费文化的表象到自然与人文的深层联结,共同探寻玫瑰这一符号背后,关于爱、自然与文化生活的真相。
活动流程
01
嘉宾李叶飞为威尔·赖曼玫瑰装置“上海6”进行特别导览
02
讲解玫瑰与月季的真相,以及中国四大古老月季如何催生现代玫瑰
浙江绍兴人,毕业于浙江大学,植物星球创办人,《氧气生活》杂志主编,著有《庭前花未开》《阁下李先生》《俱是看花人》,译有《大卫奥斯汀 迷人的英国玫瑰》《植物的艺术》等书。
展览同期活动
#
线下打卡,赠门票/热饮
观众于现场拍摄威尔·赖曼玫瑰雕塑,并带上“余德耀美术馆”“8米巨型玫瑰”字样,发布于指定社交媒体,可至美术馆前台领取限定玫瑰热饮一杯或当前展览门票“于无声处”一张。
参与日期:2月8日-2月23日, 每周一闭馆期间除外。
赠票仅限本人当日入场。数量有限,领完即止。
#
玫瑰印章限时回归
至2月23日,威尔·赖曼雕塑“上海6”定制印章开放免费盖印。
请自备纸本,现场亦有展览限定空白明信片出售。每人限盖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