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界
《医学界》以有品位、有追求、有爱心、有水平的医务工作者为受众,以“服务医生,改善医疗”为宗旨,让行医更幸福是我们的使命,为用户提供可靠、有用、有价值观的资讯是我们的存在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drpei  ·  小女孩尿尿后到底要不要擦屁股? ·  2 天前  
新青年麻醉论坛  ·  新青年有奖投稿|优秀原创作品精选,你在其中吗?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界

顾晋:为了病人的尊严,医生要不要做手术?

医学界  · 公众号  · 医学  · 2024-10-13 19:09

正文



“让病人没有痛苦、没有恐惧、没有牵挂、没有遗憾,有足够的尊严,是我们医生的使命。”




撰文 | 凌骏


作为知名肿瘤外科医生,顾晋教授每天都会遇到一些晚期癌症患者,他们大都生活得非常痛苦。


用一些患者的话来说,自己都快进棺材了,却还在治疗——外科手术、透析、放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效果有限,还可能面临疼痛、抑郁和经济上的多重压力。


在顾晋看来,医生要做的并非只是延长患者的生命,因为很多晚期癌症的患者到后期可能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当活下去已并非我愿时,我有没有权利选择死亡?


2017年3月,在顾晋的支持下,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设立安宁疗护中心的三级综合医院。今年是中心成立的第7个年头,首钢医院安宁疗护经常一床难求,成为了医院的品牌和骄傲。


今日,在北京举办的“2024年世界安宁疗护日全国联席会”上,顾晋教授以“三级医院安宁疗护之引擎”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对医生如何兼顾临床技术和人文精神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


以下是“医学界”整理的现场演讲实录,部分内容有编辑。


顾晋教授/图源会议方


生与死之间的“温度”


大约30年前,我在法国路易巴斯德大学临床医学中心学习。


有天临近下班,上级医生喊住我,让我一起跟一台手术。那是一位疾病终末期的患者,虽然意识还清醒,但身体状态非常差。我第一反应是:他还有手术治疗的可能吗?


了解情况后我才知道,他不是来治疗的,而是要捐献自己的器官。在手术室门口,生与死间的距离,这位患者和家人做了最后的道别,他的妻子亲吻了他的额头,看着他被推进手术室。


这件事给我的震撼非常大,医生们都宣过誓,救死扶伤,延续患者生命一直是我认为自己该做的。可当患者生命即将迎来终结,他们还有哪些权利?医生又真正能帮到他们什么?


作为一名肿瘤外科医生,坦诚而言,我们可能确实没内科医生那么心思细腻,但多年来面对无数晚期癌症的患者,也有许多感悟。


2015年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我想做的就是安宁疗护。过去,在很多能收治癌症患者的机构,他们并不愿意做这件事,因为它并不能带来很好的效益。但我想,作为一家公立医院,我们是不是应该率先做些什么。


2017年,为进一步推动安宁疗护发展,国家发文鼓励在三级医院设立安宁疗护中心。北大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也随之成立,出乎意料的是,它比我们想象得更受欢迎,患者需求量非常大。


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病房的环境/受访者2022年供图


多年来,我们的安宁疗护事业得到了全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心也不断开展内外交流,不少海外的同行们也经常会前来参观、指导、学习。


还有很多我们北大的退休老教授、老领导,他们对安宁疗护也非常关心,联合多方力量一起传播着安宁疗护的理念,共同唤起全社会的关注。


对首钢医院而言,我也希望安宁疗护作为一个崭新的平台,能打开我们对外交流的窗口,让医院发展得到提升,也让更多的患者获益。


事实上,无论你是大学教授,还是一个犯了罪的人,你躺在手术台上,什么衣服都不穿,很多情况下是没有任何“尊严”的。


而作为医生,大家围在旁边,如果这时有人顺手给他们盖上一点,那就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


“病人的尊严”和“医生的决策”


很多年前,我遇到过一位30多岁的肠癌患者。


他此前做了造口,肚子上扣上粪袋。但一段时间后,疾病又复发了,局部肿瘤越长越大,最后连粪袋都扣不上了,排泄成了问题,每天“臭烘烘”的,他连饭都不敢吃,非常痛苦。


当时,他的妻子带着片子找到我,我评估后觉得,肿瘤已经很大了,没什么手术的机会。但我还是说,如果非要做,可以带患者先来医院看看。没想到她一下就哭了,说跑了这么多家医院,“只有你说可以带人来。”


患者过来以后,我发现肿瘤确实不容乐观,从手术风险、适应证等角度考虑,之前其他医院不给他手术是有道理的。


但这位患者不愿放弃,他说“大夫,你是我最后一站了。我才30多岁,女儿还小,我想有机会看着她长大。”


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尽管异常困难,但还是决定为他进行手术。手术也非常顺利,我们切除了肿瘤,给他做了新的造口。出院后他非常高兴地和我说,“自己终于又能走在人群中了。”


要知道,“走在人群中”对普通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对于他来说,曾经却是一个“奢望”。


为此,我们写了一篇文章叫《为了病人的尊严考虑是否影响我们的外科决策》,想探讨“为了病人的尊严,医生要不要做手术”这件事,这篇文章完成后很快就被美国的专业杂志接收了。


虽然这名患者的肿瘤后面还是复发了,但是他有尊严地又活了差不多8个月。最后是在我们医院离开人世的。


之后,我也收到过他女儿的来信,她说因为这件事,自己决定报考医学院。做了这么多年的医生,能影响到患者的孩子愿意学医,救死扶伤,我深感欣慰。


让病人没有痛苦、没有恐惧、没有牵挂、没有遗憾,有足够的尊严也是我们医生的使命。所以这些年来,作为一名医院管理者,我觉得安宁疗护确实助推了医院的各方发展。


外科医生的工作本是有限的,但还有很多细节等着我们。


比如说,给患者做完病理手术后,标本带着血腥味,很多家属看着都感到害怕,躲得远远的。但只要我们愿意花几分钟,把血迹清理干净,患者和家属的感觉又会完全不同。


医患沟通也是如此。临床医生在谈话时,通过何种方式去告知患者坏消息,关乎患者的感受和尊严。


我认为,和患者谈话需要有温度,我们医生穿着手术服感到很暖和,但如何让病人“不冷”,是我们需要去考虑的。


安宁疗护是对生命的尊重,也给患者提供了一个风险提示。安宁疗护还是医院重要的一门学科,它让我们医生能够见证、陪伴患者的全生命周期。


专家简介


顾晋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顾晋教授始终坚持在消化道肿瘤临床的一线工作,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治疗,特别是结直肠癌的诊疗工作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注重将国际消化道肿瘤的最新理念和技术引入国内临床实践,并结合中国人的特点,总结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结直肠癌诊疗技术。


(郭雪梅对本文亦有贡献)


END



来源:医学界

责编:凌   

编辑:赵   静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