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实体、保障民生,是中国保险业承载的重要使命。在百年变局与极端气候叠加的当下,保险业充分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在防灾减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国有金融企业的“主力军”,中国大地保险
以“防、减、救、赔”一体化服务模式为轴心,在巨灾应对中主动担当
,于风险减量中深耕细作。2024年以
超过6亿元大灾理赔、超过37万次风险排查
,有效彰显金融国企“保安全、促发展”的使命内核。
我国自然灾害呈现分布范围广、灾害风险高等特点,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造成的风险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据2025年1月15日中国应急管理部通报信息,
2024年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11.1亿元
。自然灾害以洪涝和地质灾害、台风、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为主,干旱、地震、森林草原火灾、沙尘暴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在自然灾害频发之际,我国保险业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参与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筑牢民生安全堤坝。
事实上,巨灾险情应对是保险业与生俱来的使命。2024年3月末,金融监管总局、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保障范围 进一步完善巨灾保险制度的通知》,将推出八年的全国巨灾保险制度进行升级完善,洪水、暴雨、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被纳入保障范围。
中国大地保险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积极探索单(多)灾种实赔型巨灾保险和指数型巨灾保险发展,助力提高地方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每每遇到险情,中国大地保险第一时间启动突发事件理赔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推出多项理赔应急举措,包括24小时多渠道受理报案、主动排查遇险客户、开通绿色理赔通道、快查快定快赔,全力推进人员搜救、抢险救灾及理赔服务工作。
2024年,中国大地保险重灾响应10余次,理赔报案近3万件,赔付金额超过6亿元。
详细来看,2月我国中东部雨雪冰冻灾害,大地保险主动作为,赔款超过1.2亿元;“3.28”浙江义乌雹灾,赔款超过2300万元;“7.26”台风“格美”,广东、福建等地赔款超1000万元;汛期山东、河南等多地持续暴雨,赔款超5200万元;7月辽宁、内蒙古暴雨内涝灾害,赔款超过1.2亿元……
巨灾无情,大地有情。灾害险情发生之际,遍布全国各地的中国大地保险工作人员总能即刻响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2024年9月6日,超强台风“摩羯”登陆海南,造成当地群众严重财产损失。三亚中心支公司许兴武,在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响应公司号召,驱车数小时从三亚赶赴海口,夜以继日地投入到紧张的理赔工作中。
对于受灾企业的帮扶理赔,中国大地保险的服务快速、精准、科学。台风“摩羯”肆虐之下,海南迈县老城开发区某饲料加工企业遭受严重损失,尤为迫切的是,这家企业是海南省养殖业核心饲料(鸡、鸭、鱼、猪料)供应商,如若企业停产将直接影响全省养殖产业链稳定。在此情形下,中国大地保险快速响应,从分类查勘、分级定损,联动施救、降低二次损失,预付赔款、纾解资金困境,科学抽样、精准核定赔付等多举措入手,在海南通讯、电力中断的条件下,中国大地保险理赔团队在17天内完成从查勘到赔款支付全流程。
台风过后的重建阶段,中国大地保险继续发挥专业作用。台风导致数家4S店面受损和断电,到店车辆无法修复,业务运营陷入停滞,中国大地保险工作人员分组奔赴合作渠道4S店、修理厂,积极帮助完成灾后重建;同时对在店受损车辆逐一进行分类处理,通过线上报案提交材料、运用绿色理赔通道等方式,加快定损时效,做到应赔尽赔、合理快赔,双方协作共同服务客户。
专业、高效,是中国大地保险帮扶受灾企业的真实写照。很多时候,保险公司提供的并非仅有理赔服务,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更能给予受灾群众直达心灵深处的温暖,这也正是“保障民生”这四个字的生动注脚。
自然灾害的每次出现,都是对险企服务质量、业务水平及履行社会责任的一次重大检验。
202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丰富巨灾保险保障形式。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原则,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巨灾保险保障机制。要增强保险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保险应急服务机制,改进风险减量服务,支持防灾减灾救灾。
随着“防重于赔”的理念愈发深入,保险机构发力点亦从传统的经济补偿转变为主动介入社会风险全流程管理,大力开展风险减量服务。如何做好风险减量服务正成为保险业,特别是财险业探索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