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蓝字“室内设计联盟”,关注中国第一设计平台
回复数字“2”,获得20套最新顶级施工图+效果图
当建筑师都扎堆城市,
她却一个人钻到农村,
和农民造起了土房子。
画风跑偏的建筑师
34岁,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博士,
单是亮出这一项履历,
就足以在大城市立足,
拿着高薪,过上体面的日子。
事实上,
万丽最初的人生轨迹,
也是如此规划设计。
“我大学读的是建筑设计,
本以为一辈子
就待在设计院画画图纸。”
谁知,
研究生时参加的农村建造的志愿者活动,
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原来,
建筑师不只能规划摩天大楼,
还能在农村里造桥,
改造破旧将倾的危房。
万丽觉得这比留在大城市建高楼大厦,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每次看到农民脸上露出的幸福笑容,成就感爆棚。
于是博士刚毕业,
她就坚定志向:
“去偏远农村,
专门造抗震的夯土房子。”
去的第一个村子,
是四川攀枝花附近的马鞍桥,
2008年的时候,
这里发生过6.1级的强震,
村里的民房不少直接震塌了。
更麻烦的是,
地震把唯一过河出村的桥完全毁坏冲走,
整个村落瞬间成了一座孤岛,
村民进出村得冒着极大的风险淌水过河,
重建家园想运进来砖块和水泥,根本不可能!
政府发放的2万元补助,
在8—10万才能建好的小房子面前,捉襟见肘,
要想重建家园,必须到银行贷款。
面对这样纠结的局面,
万丽提出:就地取材,就地改造。
“我们不是要带着城里的技术、
城里的材料、城里的人手去替代他们,
丢给他们一堆城里面的东西;
而是要去看一下他们的历史,
他们有什么东西,
他们现在拥有的好的是什么、
不好的是什么。”
于是她果断决定:
把危房里的土坯砖打碎,
重新回收材料。
然后调整沙、石、纤维等材料的配比,
既不会太黏,也不会太沙,
让土坯房更加抗震。
而且不加任何化学添加剂,
若干年后,房子重建或拆除,
所有的墙,都可以还原为耕地,
不对环境造成任何一点危害。
抗震嘴上说说可不行,
2015年,万丽把房子
“搬”到昆明理工大学实验,
结果,让所有人震撼不已,
房子第一层可抵御9度地震,
第二层可抵御8度。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2010年的玉树7.1级大地震,
震中烈度即为9度。
这么强悍的防震技术,
她一点也没保留,
原原本本传授给了当地村民,
不过三四个月的时间,
村里33处民房全部重建完毕。
村民在建好的抗震新宅前劳作
低成本,高抗震,
这样的环保建筑项目,
不仅荣获2016国际生土建筑大奖,
还传到了联合国那里,
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物古迹保护奖。
万事开头难,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历,
万丽顾不上休息,
又马不蹄停地跑到了云南鲁甸光明村。
当时地震灾害过后不久,
很多人已经迅速建好砖房,
但就在万丽准备离开的时候,
她发现一对老夫妻,
没有钱,也没有人力,
将就着住在一个很破的小棚子里。
棚子用帆布不规则搭成,
防风、防雨不用说,
就连基本的安全也无法保证。
万丽看得心酸,
她想给这对老夫妻
一个遮风避雨的港湾。
没有太多的装饰,
一切从简,质朴无华,
就连院子也是老两口参与设计。
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温暖人心就够了。
通透采光的屋顶,
考虑到老爷爷年纪大了
视力不好,又需要在中庭做手工,
编竹篮子卖出去,
维系家庭的生存开支。
透气通风,明净敞亮,
爷爷看后乐不可支。
如今闲不住的万丽,
又跑到了云南大摆衣村,
这虽然没发生过大地震,
但却是地震多发区,
未雨绸缪的她看到农户的房子,
早已年久失修,砖缝都露了出来,
根本无法抵御地震。
又“多管闲事”地拔不动腿,
开始了危旧房改造重建。
“村民们开始都不愿意造夯土房子。”
但是在建造的过程中,
亲眼看到房子的质量,
看到这个认真做事晒成黑炭的姑娘,
慢慢打消了疑虑,开始信任万丽。
不少村民凑上前来,
“我们家也要盖一个这样的房子,
你可以帮帮我们吗?”
万丽欣然答应。
就连村里领导也出面:
“我们村马上就要做整村改造了,
可以帮我们把它设计得更好吗?”
万丽也应允下来。
和留在大城市的同学相比,
万丽现在真可谓“灰头土脸”,
但她却特别心满意足。
“我还想做工匠培训,
让当地人自己掌握技术,
可以借此找到工作。”
不管是造摩天大楼还是土房子,
都是为 人 服务的,
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
有超过40%的人生活在农村,
就应该有这么多建筑师,
为农村里的人服务。
部分图片、资料源自一条、一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