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来到地球第一天
精神食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時間的玩家TimeIsArt  ·  每日临在 | 2025.02.15 ·  18 小时前  
练瑜伽  ·  大S去世的最终原因,终于曝光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来到地球第一天

中国老男人为什么爱戴瑞士表

来到地球第一天  · 公众号  ·  · 2020-12-14 22:01

正文

事实上,瑞士手表成为高级奢侈品的历史并不久远。在 1990 年代前,它长期是平价耐用品的代名词。

文|姚白莞

对多数已经成功和正走向成功的中国男士而言,如果只能佩戴一件首饰出门,它一定是块手表,而且一定得是瑞士表。


· 连 8848 钛金手机,都从来只敢屈居第二

中国男人对手表的热衷,部分源于热爱机械的天性,但现实的社交需求显然更重要:手腕上不同档次的机械表盘,可以简洁高效地展现身份和财力。


· 受「瑞士」两字的加持,廉价石英表品牌 Swatch 是长期受到国内青少年热捧的时尚,破格享受准奢侈品待遇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瑞士表」被世界人民归入高级奢侈品的时间并不久远,在上世纪 90 年代之前,它还是平价耐用品的代名词,即便一直不乏高端品牌。

并且,与今天极力渲染的闲适高贵气质不同,瑞士钟表产业的起源和发展,从来都不乏艰难困窘。

跑路难民带来的低端产业

在许多瑞士表的品牌宣传里,瑞士表的崛起简直就是古典工匠精神的胜利:

常年大雪封山的阿尔卑斯山脉间,勤劳勇敢的瑞士人民受困于自然环境,只得从事手工制造业,用漫长的冬天精心打磨微小的钟表零件,成就了瑞士表的完美品质。

唯一的不足是,这类说法并非事实。

而根据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的说法,瑞士钟表业其实起源于一批落魄的跑路难民。

1562 年,法国因新旧教派矛盾爆发宗教战争,大批新教徒从法国逃往宗教改革家加尔文统治下的日内瓦,其中不乏众多金银首饰工匠。


· 从 1562 年到 1598 年,法国因宗教改革后造成的教派分裂断断续续打了八次宗教战争,新旧教派彼此仇杀,造成三百多万的人口损失

可是,这批金银匠们很快失望的发现,迎接他们的只有失业。原来,崇尚节俭的加尔文认为,金银珠宝会腐化人类的心智,制售佩戴一律严禁。

穷途末路下,流亡匠人只好改行从事与制作首饰最相似的工作:制造钟表。瑞士钟表业由此发端。


· 1530 年问世的世界上第一款「表」:纽伦堡蛋——每天的计时误差高达几十分钟之多,属于时钟小型化不太成功的早期尝试

不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瑞士人制造的钟表并不出名。

17、18 世纪,主导欧洲钟表业的都是主打高端钟表的英国人和法国人,诸多重要发明改进,都是由伦敦和巴黎的钟表师傅完成的。


· 时至今日,瑞士手表产业集群仍沿着瑞士与法国的边界线,分布在汝拉山谷一带(图中标示 1 的区域)

要与英法竞争,瑞士钟表商们就只能另辟蹊径,走低端亲民路线。

为了压低成本,瑞士钟表商从 17 世纪开始,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与工匠精神背道而驰的区域分工体系:

冬季农闲时,钟表商利用乡村商店,将制表原料派发给各地的农民,特定地区分配特定部件。农民利用农闲将其加工为半成品,再回购并统一送到城里的「制表大师」手中,组装为成品。


· 18-19 世纪的表(绝大多数为怀表)大约有 150-180 个零件

这种三鹿奶粉式的区域分工体系,让瑞士钟表业迅速提高了生产效率。大量雇佣城市工匠的英法制表商,在价格上显然不是瑞士表的对手,到 19 世纪中期已明显落败。


· 在与英法钟表业的竞争中,瑞士钟表逐渐拥有了自己的高端品牌。流传至今的顶尖奢侈品牌当时多已出现,但它们在瑞士钟表工业中不占主流,不少瑞士表甚至连牌子也没有。图为百达翡丽 5004R 追针计时表,该品牌创立于 1851 年

不过,这种利用农闲生产的乡镇企业模式,也存在明显的短板:钟表虽然产量惊人,但质量良莠不齐,饱受非议。

更令瑞士人不安的是,南北战争后新兴的美国制表业大量使用机器。美国人追求的产品标准化和零件互换,足以兼顾产量和质量。

短短数年时,物美价廉的美国表产量从 1858 年的 1.4 万块提高到 1864 年的 11 万块,给瑞士钟表业以巨大冲击。


· 早期腕表多为女表。男性腕表则直接由怀表演变而来,最早被用于军事用途,至今仍留存有诸多军事残余特征。图为一战时的军用腕表

就在这时,1868 年,一位名叫 Florentine A. Jones 的美国人移民到瑞士,开办了「国际制表公司」,将美国生产模式引入瑞士。瑞士表续上了命。

瑞士原有的区域分工模式很快被机器生产与流水线组装取代,制表最终迈向了工业化,瑞士表也得以保住市场份额。


· 19 世纪末的一家瑞士手表工厂车间

此后,瑞士钟表业继续紧盯中低端市场。经过与美国、德国等竞争对手的反复较量,到了二战结束时,终于成就霸主地位。

二十世纪 60 年代末期,世界上每两块新手表中就有一块来自瑞士。


· 劳力士在 1926 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防水手表:「蚝」。20 世纪上半叶,钟表制造业发展成为仅次于纺织业的瑞士第二大支柱产业

然而,好景不长,在此后的 1970 年代,瑞士表却突然遭遇史上最严重的危机。

重新定义「好手表」

从 1970 年到 1988 年,瑞士钟表业经历了长达 18 年的大裁员和倒闭潮,就业人数从 9 万人下降到了 28000 人,制表企业缩水近三分之二。

与此同时,在 1970 年占瑞士手表出口总量 43.9% 的廉价低端机械表几乎彻底消失,中档品牌也损失惨重。

这次世界钟表行业的重大变故,即著名的「石英危机」。

「石英危机」的起因,要从发明手表的初衷说起。

无论是手表,还是大型的时钟,本质都是用来计量时间和显示时间的仪器。钟表的历史,也正是计时精准度不断提高的技术发展史。


· 19 世纪末以来,钟表大国均形成了各自针对钟表精准度的「天文台认证体系」,这些认证体系有着严格的检测程序,要检测多个温差和方位的钟表精准度,检测时间长达数十天,评级优秀的表将获得极高荣誉。图为瑞士纳沙泰尔天文台


要提高手表的计时精准度,需要解决一系列难题。地球引力、外界的温度、磁场、震动等,都会影响到钟表的走时准确。

而要增强抗外界干扰能力,除了采取一些精密的抗干扰设计,常用办法只有一条:提高手表自身的振荡频率。


· 机械表的机芯运转示意图。机械表的振荡频率主要依赖左侧的摆轮加游丝系统的来回摆动。采用防磁游丝,避震器等抗干扰设计,也能有效提高走时精度


依靠发条带动齿轮驱动的传统机械表,受制于自身结构,在提高振荡频率上存在重大瓶颈,费力提高精度要付出极大的额外成本,价格自然也格外昂贵。

因此,机械表时代,走时最精准的手表通常是那些振荡频率较高,采用了特殊抗干扰设计,且装备了陀飞轮等昂贵机械的天价手表。


· 陀飞轮是一种擒纵调速机构,由法国瑞士钟表制造商亚伯拉罕·宝玑于 1795 年制造并获得专利,旨在通过将擒纵机构和摆轮安装在旋转笼中来抵消地心引力对手表精准度的影响


但到了 20 世纪初,工程师利用石英晶体受电力驱动产生稳定振动的原理,研制出了石英钟。

石英钟表以简单的结构,就能获得远超机械表的准确度,人类计时学上的「石英革命」由此开始。


· 1967 年,世界上第一块石英腕表在纳沙泰尔的中心电子钟表公司(CEH)开发。石英晶体振荡频率高达 32768 Hz


虽然世界上第一块石英表是瑞士人自己在 1967 年研发出来的,但长期在机械表上赚了大钱的瑞士钟表业高层却对此反应迟钝。

结果,精工(SEIKO)等日本制表企业抢占了技术革新的先机,开发出一系列既廉价又精准的石英电子表,迅速把瑞士机械表挤出中低端市场。

相比机械表,石英表无疑是好得多的计时器。自从石英表问世,就连米老鼠儿童表,也要比最昂贵的机械表精准十倍以上。


· 2017 年,瑞士手表品牌真力时的 DEFY LAB 手表,通过一系列黑科技,将机械表的振荡频率提高到惊人的 108000 次/每小时,每天误差只有 0.25 秒,但它仍远不如石英表精准


但问题在于,石英表能被称为好手表吗?

富裕阶层大概绝难认可。唯有确保少数人能把玩得起,才是有效的阶层识别物。劳苦大众人手一只的石英表,资本家们想爱也爱不起来。


· 以复杂陀飞轮见长的高级腕表品牌:高珀富斯 Greubel Forsey


虽然瑞士中低端表早已完成工业化生产,但众多独立奢侈表品牌不少仍坚持手工制作,造价高昂。

当低端机械表在石英危机中全军覆没时,百达翡丽、劳力士等高端品牌的销售额反而逐年增长,有力的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自此,瑞士钟表业总算认清了现实:在人力成本高昂的欧洲,制表业只有彻底转向奢侈品,与专注中低端市场的亚洲同行拉开距离,才有摆脱困境的希望。


· 一只带有陀飞轮的宝玑手表。宝玑于 1775 年成立于巴黎,历史名人玛丽·安托瓦内特、路易十六、拿破仑·波拿巴、维多利亚女王都曾是宝玑表的客户,它也是文学名著《人间喜剧》、《基督山伯爵》和普希金的诗歌里都提到过的品牌。1999 年被斯沃琪集团收购后,这些历史渊源被运用在品牌营销宣传中


通过种种直击灵魂的广告宣传,瑞士钟表商们试图让世界各地的高净值人群相信:真正的「好表」未必需要走时特别精准,但一定负载厚重的历史品牌价值。

举手投足间,唯有一块深藏百年奢华的瑞士机械手表于衬衣袖口时隐时现,「庄重典雅,又不显浮华」,才配得起各界精英们的身份地位。

凑巧的是,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世界奢侈品行业迎来了百年一遇的重大利好,助力瑞士表企顺利完成了转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