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to
共享雨伞
文
|
铅笔道
记者
邱晓雅
►
导语
oto
,共享雨伞的又一玩家。相比于
JJ
伞、魔力伞等通过
“
押金
+
租金
”
投放市场的方式,
oto
正以免押金、免租金的打法在上海试水。
创始人刘开俭称,近期已投放了
100
把雨伞。用户无需扫码无需支付,使用时可以直接拿走。
在他看来,由于行业过于早期,免费好还是付费好还是一个未知数。如果免费可行,
oto
未来可能成为一把广告伞,
“
通过伞面广告收回成本也不是没有可能
”
。
然而,未来之路几何还需市场验证。
注
:
刘开俭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上海,滂沱大雨。雨点敲打着大地,也敲打着下班族们焦急的心。环球中心门口站着一众没带伞、等雨停的白领,刘开俭也是其中一个。
然而或许是因为业务太过繁忙,也或许是雨天的信号不好,老天并没有接收到召唤,雨丝毫没有要停之意。
刘开俭的车停在
500
余米外的停车场,距离他的位置不远;但如果冲进雨里,他肯定会被淋成落汤鸡,不值。
妥协之下,他跑到旁边便利店买了把伞。一把普通的伞,价格
45
元,他觉得挺贵,但总算解救了他。
此时是
2015
年
6
月,刘开俭还是环球中心里某金融集团的一员。四年多朝九晚五的生活,他一直想再次创业。
此前,他已创业三次。
2005
年,他创立
IT
全球服务网,为用户解决软硬件中毒难题;
2006
年,他创立
1688
网上商城,定位为同城网上购物平台;
2012
年,他创立网锅网,主要解决食品安全供应链问题。
然而,三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看着门口那么多焦急等待的人,他的心中已经有了模模糊糊的答案:将雨伞铺进大厦,用户扫码付费即可使用。
在他看来,尽管每个家庭都有多把雨伞,但伞到用时方恨无。每到用伞时,手头上总是缺的。再加上雨伞不方便携带,即便是女士,小包也塞不下。
“
人都带点惰性,明知道今天要下雨,就是不想带伞。
”
而即便是少雨之城,也有遮挡紫外线的需求。
于是,他买了一把直径
2
米多的伞,
160
多元,可以为六七个人遮风挡雨。他跑到广告公司,喷上了
“oto”
的
Logo
。他说,这种方式可以引起朋友及同事的注意。
“
总有一天,我会做共享雨伞。
”
直到去年
4
月,摩拜单车走上上海街头,共享经济也随之火热。刘开俭觉得是时候了,两个月后,他创立
oto
。
7
个月后,他的思路逐渐清晰,从共享雨伞切入,打造大共享平台。
“
除了妻儿父母,身外的一切均可共享。
”
如今,
oto
共享雨伞已设计完成。伞高
80
厘米左右,伞面为橙色且有一个白色的
“oto”Logo
,伞把上有一个固定密码锁,用户通过
App
扫描并根据发送密码才能打开伞。
但市场上的几个玩家
JJ
伞、魔力伞、春笋也相继出现或投放。市面上存在两种产品,一种为无桩,一种是有桩。而他未来可以将无桩产品嫁接到有桩里。
然而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有人唱喜,有人唱衰,共享雨伞亦然。有人说共享雨伞是伪需求,有人说
oto
就是为了圈钱,刘开俭却不这么认为。晴天遮阳,雨天遮雨,至于用户习惯,他觉得用户会因为懒选择共享雨伞。
现在,
oto
正以免租金、免押金、重分享的方式小范围地在上海投放。近期,他已经在公交站以普通伞的形式投放了
100
把雨伞。
一是为了测试市场反映,二是为了打探政府认可度。现在,
100
把伞几乎都不在原地,他还在追踪伞去了哪儿。
由于行业发展较早期,刘开俭仍在摸索中前行,比如盈利方式,记者已知的玩家均以
“
押金
+
租金
”
的方式租给用户。
魔力伞便是其中一例,在试运营期间,首次租借需要缴纳
20
元押金,在
15
天内免费试用,超过规定时间以
0.5
元
/
天扣费;正式运行后押金为
30
元,超时的使用费为
2
元
/
天。
但刘开俭却说,如果免费可行的话,
oto
未来可能成为一种广告伞。他觉得通过伞面广告收回成本也不是没有可能。
“
如果免费能做的更好,那为何不免费呢?如果免费撑不下去,收费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