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人物
以人物记录时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人物  ·  “全世界最强壮的男孩”神秘消失始末 ·  23 小时前  
南方人物周刊  ·  在王家卫的作品里,这样的圆满真少见 ·  昨天  
南方人物周刊  ·  “躺平”不只是摆烂:16个月自驾79城,挖掘 ... ·  2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哪吒敖丙“藕饼”大火,“得CP者得天下”? ·  3 天前  
每日人物  ·  北上消费的香港人,扎堆中山买房养老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人物

传奇 | 肯尼迪,悬崖边上停下核打击

环球人物  · 公众号  · 人物  · 2017-10-09 11:02

正文


点击收听环球人物

↓自制音频节目“传奇”↓

主播:刘心印




1961年夏,深夜。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正在内阁会议厅里,和他的高级国家安全顾问们商讨发动一场核突然袭击计划。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威胁要吞并西柏林,战争阴云笼罩着整个欧洲大陆。肯尼迪来回踱步,思考着:如果箭在弦上,是不是不得不发?


而后,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苏双方剑拔弩张,却在核战即将开始的前一刻戛然而止。为什么会这样?美国国家档案馆最新解密的档案显示,肯尼迪在那几年认真研究过核战,多方评估后主张核不扩散。



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1961年1月26日的报告指出:苏联的武装力量并没有对美国造成战争威胁,美国武装力量发展过剩,很大程度上是自己跟自己疯狂竞赛的结果。言外之意是,不建议军队过度扩张。


实际上,美国的战略决策层一直对是否扩建洲际导弹部队存在分歧。空军、武器承包商和为原子能委员会工作的科学家不愿放弃扩张;而另一边,几乎所有研究安全问题的白宫官员都主张军控。


为了和苏联一较高下,鼓吹美国核武力量不如苏联的科学家们坐不住了。他们做了详尽的预算,向肯尼迪建议,制定美国的洲际导弹计划。但肯尼迪并不像赫鲁晓夫那样痴迷于洲际导弹力量的发展。他早就认识到,核导弹会对任何国家和地区都造成毁灭性打击。但架不住军方的劝说,他批准了扩大导弹部队建设规模。


军方其实一直在敦促肯尼迪。古巴导弹危机之初,美国参联会坚决认为,对古巴发起一场先发制人的“外科手术式打击”是回应苏联的唯一方式,并要求立即采取军事行动。美国联合战略调查委员会也赞成出兵。他们认为苏联不足为惧,苏军无法成功发起突袭,在美洲也捞不到什么好处。



军方一直要求参战。甚至在赫鲁晓夫撤出在古巴布置的舰船后,军方高级将领也一直没有放弃施压肯尼迪出兵古巴。11月2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泰勒上将写了份报告给肯尼迪,表明在没有核打击力量投入使用的情况下,美军入侵古巴的计划“恰当、可行”。美国军方估计,入侵行动的前10天,美军会有约1.85万人伤亡;但如果爆发核战,伤亡难以评估。


幸好,肯尼迪在大选前就组织智囊团对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过研究。以保罗·尼采为首的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认为:“要想真正赢取核战争,必须有精准并强大的进攻系统。以美国现在的技术和核打击力量,恐怕很难做到。另一方面,如果仅仅只能进行惩罚性报复,美国存在很大的政治、军事风险。”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美国需要综合式的全面战争能力,而不仅仅需要地面核打击力量。肯尼迪综合智囊团的意见,顶住了军方的压力,决定核不扩散。


美国的核战计划名为“统一作战行动计划”,简称SIOP。计划的最初版本准备调遣2258枚导弹和携带有3423枚核弹头的轰炸机打击东欧地区的1077处军事和城市工业目标。听完摘要后,肯尼迪大为震惊,而后讽刺地大笑:“我们还把自己叫作人类。”


此时,美苏局势剑拔弩张。解密档案透露,1962年10月16日,肯尼迪接到情报部门的汇报,获知苏联在古巴设立了导弹发射场,还可能部署了攻击性核武器。古巴距离美国南海岸只有200多公里,此处部署苏联的毁灭性武器,意味着苏联效仿美国在北约诸国部署对苏联包围圈的策略生效。美苏两国正式进入一种相互可以摧毁对方的“恐怖平衡”。


肯尼迪深感受到欺骗甚至受辱——不仅是因为赫鲁晓夫曾许诺不会制造麻烦,还因为他曾对卡斯特罗领导下的古巴进行渗透,却遭遇了“猪湾惨败”。肯尼迪觉得,核武器掌握在古巴领导人手里,比在苏联人手里更糟。


对抗正式拉开。但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很快发现,局势远比想象的火爆。美国军队高层大多经历过二战和朝鲜战争,迫切希望跟苏联、古巴真刀真枪打上一仗,民众也倾向于对苏联强硬点。而美方在苏东国家部署武装力量、与苏方尖锐对峙,极大刺激了苏联军队乃至社会各阶层——很多人认为,不惜一战也要设法压制美国。另外,一直面临美国威胁的卡斯特罗也有意把苏联拖下水,与美国硬碰硬。



1962年10月22日晚7点,肯尼迪向美国和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实。而后他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走已经部署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


这之后5天,局势紧张到几乎“难以忍受的程度”,核战争的阴影笼罩着加勒比海上空。


一场毁灭即将到来。肯尼迪召开了一次国安会会议。会议纪要中写道:“有必要对军事行动过程进行更高效的研究。”纪要还提到,肯尼迪想进行“更清洁的核战争”。


转机就在这时候来了。美国“发现者”间谍卫星发现苏联的实际军事水平远远不如美国人想象中厉害。赫鲁晓夫本想“糊弄政治上的愣头青肯尼迪”,知道美国摸清了底后,服了软。10月26日,肯尼迪收到一封赫鲁晓夫的私人信件。信中说:“战争像绳子上的一个结,我们两个人拉得越紧,结就会越紧。你不要再拉绳子了。”



11月11日起,苏联陆续撤走了部署在古巴的42枚导弹和全部伊尔—28型轰炸机。而后肯尼迪宣布,取消对古巴的海上封锁。与此同时,苏联政府下令,苏联武装力量解除最高战备状态。有人形容当时的状态是,“毁灭日之钟的倒计时离午夜只差1分钟”。


肯尼迪曾私下说,核武器“只有威慑功能”。甚至在古巴导弹危机时,他也觉得十分不可思议:“允许坐在世界两端的两个男人决定是否终结人类文明,那简直是疯了。”他担忧核危机“造成整个人类彻底毁灭的可能性”,担忧“全世界的年轻人在这场核冲突中没有插手、没有发声,甚至一无所知,而他们的生命之火却要像其他人那样被核战争扑灭”。


1963年6月10日,肯尼迪作了一次演讲。演讲伊始,他就把问题抛给民众:“如今最重要的话题就是世界和平。但我们究竟追求怎样的和平?”随即,他娓娓道出自己的观点:“我所谈论的是真正的和平,那种让人民和国家能拥有希望、可以世代相传的和平。世界上没有一个社会体制邪恶到让我们把其所有国民视为恶徒。我们对任何核交锋都没兴趣。尽管美国有绝对的军事力量优势,但还是要尽力避免它。”


1个月后,肯尼迪与政府高级科研人员座谈。在谈及有关部分禁止核试验的提议时,他表示:“如果这有可能避免像我们和苏联去年秋天经历的古巴导弹危机,以及1961年的柏林危机一类的冲突,我们就要抓住这个机会。”



当年8月,肯尼迪与苏联、英国在莫斯科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缔约国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