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沈敬山课题组和蒋华良课题组合作研发的抗精神分裂症1类新药TPN672及其片剂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获准进行临床研究。 这是两组合作共同获得的第三个国家1类新药临床批件。
上海药物研究所自1932年建所伊始,就开创了从解析传统草药及天然产物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入手开展新药研发的研究方法,并演化成了药物所的传统研究策略。TPN672是在药物研发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结出的又一硕果。上世纪20年代,药物所的创始人兼首任所长赵承嘏院士即对中草药延胡索开展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鉴定出了其中的13种主要生物碱(四氢原小檗碱类化合物,THPBs)。随后,金国章院士和胥彬先生等科学家确认了起镇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四氢巴马汀(罗通定)。金国章院士还发现了THPBs对单胺受体的拮抗活性并尝试应用于抗精神分裂症研究。在老一辈科学家进行的深厚研究基础上,沈敬山课题组和蒋华良课题组结合现代药物研发技术发现了候选药物TPN672,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精神障碍,影响近1%的人口,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与精神负担。现有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在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等方面仍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需求,且存在不同程度的体重增加、代谢异常及Q-T间期延长等副作用。
TPN672对多巴胺受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并同时作用于5-羟色胺受体和5-羟色胺转运体,从而起到平衡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是新作用机制的多靶点抗精神分裂症候选新药。临床前研究中,TPN672表现出更好的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作用,并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及安全性。
目前,上海药物研究所已经与江苏康缘药业签署合作协议,开展TPN672的临床研究工作。
来源: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供稿部门:沈敬山课题组、蒋华良课题组、科研与新药推进处、成果转移转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