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连岳
连岳文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正式官宣!上汽和华为终端达成智选车合作 ·  22 小时前  
L先生说  ·  这5句压箱底的话,帮你解决许多问题 ·  昨天  
界面新闻  ·  普京:俄方准备就乌克兰问题重返谈判桌 ·  2 天前  
正和岛  ·  刘强东,重磅出手!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连岳

在伟人120年诞辰之际,重读他和他所开创的时代

连岳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4-08-22 07:40

正文


《邓小平时代》 限时特惠包邮 58 原价¥88 ), 2024年9月5日活动结束。

2024年,是甲辰龙年。说来也巧,在120年前的另一个甲辰龙年,邓小平出生了。

他生于四川省广安县牌坊村,这个村子之所以得名,要追溯至邓氏家族的邓时敏。这位乾隆元年考中进士,后来一路官至大理寺正卿的读书人,是整个村子的骄傲。等邓时敏告老还乡了,村里就为他立了一座牌坊,村子也因此更名为牌坊村。

邓小平的父亲对这个孩子寄予了厚望,给他取名先圣(学名希贤),又在他读书求学上下功夫。邓小平5岁启蒙,11岁考入广安县高级小学,14岁考入广安县初级中学,15岁又考去了重庆——这里有专为帮助中国学生赴法“勤工俭学”的预备学校。于是16岁时,邓小平踏上了赴法的货轮。

邓小平同志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期的留影

“邓小平16岁离开家乡后再没有回去过,他以此清楚地表明,他要报效的是整个国家,而不是任何地域、派别和朋友。” 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里如是写道。

这位有着“中国先生 ”美誉的美国学者,从哈佛大学退休后,便一头扎进名为“邓小平”的选题,并用了整整十个年头来完成这部著作。

作为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他拥有独特的优势——除了大量有价值的材料,他还“ 得以跟邓小平的家人、同事以及这些同事的家人会面交谈”。

他自述:“我尽力客观地对待邓小平的言行,也没有掩饰我对邓小平的钦佩……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对世界的发展有过更大的影响。”

作为一部全景式描写邓小平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和中国风云变幻的改革开放进程的著作, 《邓小平时代》 在美国刚面世就引起了巨大轰动,不仅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终选名单,击败基辛格的《论中国》荣获2012年莱昂内尔·盖尔伯奖(Lionel Gelber Prize),还获得了《经济学人》2011年最佳图书、《华尔街日报》2011年最佳图书、《华盛顿邮报》2011年最佳图书等诸多荣誉。

转眼10多年过去,傅高义老先生已经离世,这本书却仍然被认为是西方世界介绍邓小平的最佳著作。对外国读者来说,它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而对中国读者来说,它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角度,让我们更了解邓小平,了解改革开放,了解自己的祖国。

今天,就让我们在伟人120年诞辰之际,跟随这本书,重读他和他所开创的时代。

全书大小为16开,软壳平装,内页采用柔韧的胶版纸,排版简约大方,配有珍贵照片,正文文字较大,能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

万千艰难险阻,摸着石头过河

邓小平这一生,实在是惊涛骇浪。

他生于清朝,上旧私塾开蒙一年后,辛亥革命便从根本上宣告了这个朝代寿终正寝;转入新式教育念初中时,巴黎和会事件往所有爱国者的脸上狠狠摔了一巴掌,他愤而参加“五四”运动;不久后,他远赴法国,期盼为中国的未来学习科技知识,但不足3月就因中断经费一度被迫干苦力维生;旅法的困苦生活让他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在周恩来的影响下他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却也因此开启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逃亡……

瞬息万变,是命运为他奏响的主旋律。对他来说,很多时刻根本来不及悲伤,怎么做永远要往前排,因为他身后连接的,是更多重要的人和事。

到底是波折翻涌的经历造就了他极度务实的性格和极度坚定的信念?还是极度务实的性格和极度坚定的信念让他粉碎了一切困难?

书中写道:“邓小平在1974年会见一个美国的大学代表团时说:‘我没有上过大学,但我一向认为,从我出生那天起,就在上着人生这所大学。它没有毕业的一天,直到去见上帝。’”

1977年,73岁的邓小平第三次复出。

他必须谨慎,此时拥有10亿人口、庞大的中国,分明是踩在一条摇摇晃晃的钢丝绳上,看得到危机潜伏;他必须快,“四小龙”的经济起飞、中国与欧美的巨大差别,都让人们无法按捺住奋起直追的心,而科技的发展还将会把这种鸿沟越拉越大;他必须强硬,各种目光、各种声音聚焦于这个古老国度,带着善意或不善,诸多势力试探着,伺机而动,但也正因如此, 他必须在打击一切挑衅的同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这是一项极度苛刻的任务。

他一定反复、深入地思考过。在下放江西的三年里,在往返连接住处和工厂的小道上,在重新当起钳工的劳动生活中,他没有停止阅读、思考,他没有灰心、沉寂,他用不竭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于废墟中看到了千万间广厦,于低洼处看到了祖国的明日蓝图。

1978年后,中国社会迎来了巨变,那是我们早已熟知的改革开放、中美建交、经济特区……它们代表了经济、外交、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一系列风云事件。傅高义用他的笔和学识,把这些事件环环相扣地呈现出来,让我们得以全景式沉浸入那个时代,理解我们的国家是如何选择了如今的道路。

也就是在这期间,诞生了那句我们耳熟能详的 “摸着石头过河” 。也许在更早以前,邓小平就已然悟到并实践了这样的人生真理,然后他发现,万千艰难险阻,都可以如此度过。

这条由邓小平带中国人民用实践“摸石头”摸索出来的道路,是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是一条引领国家走向富强的道路。本书中文版译者,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冯克利说:“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仍然生活在邓小平时代。”

沿着自信的道路,

走进春天的故事

1984年的国庆游行,北大学生游行队伍中突然打出了一个意外的横幅——“小平您好”,这句问候简短而真挚,浓缩了全国人民的感情;这个片段被镜头定格下来,珍藏进共和国的历史,又被傅高义拾取到《邓小平时代》里。

1992年,已经退出政治舞台的邓小平为了推进改革开发和现代化建设,以87岁高龄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沿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正如《深圳特区报》率先发表的重大社论报道“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显示的那样,这次南方谈话如一阵春风,涤荡了人们的心灵,告知更多人春的讯息。

5年后,这位慈祥的老人完成了他当初的誓言,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和人民。他带来了春天的故事,也带来了道路自信,中国人民终于确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于是在往后的数十年里一路狂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