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参加组织生活是如何规定的?
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增强党的意识,时刻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党员。任何党员都不能游离于党的组织之外,更不能凌驾于党的组织之上。
每个党员无论职务高低,都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党组织要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确保党的组织生活经常、认真、严肃。
第二、
“三会一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支部党员大会。
支部党员大会是支部的领导机关,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凡属党内重要问题都应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决定。
党支部委员会。
一般每月召开一次,遇有特殊情况,也可临时召开。主要任务是贯彻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和指示,研究支部建设,讨论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办法和措施等。
党小组会。
一般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主要任务是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贯彻执行支部决议和各项工作任务;研究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工作,及时讨论发展对象的入党报告和预备党员转正报告,提出意见,供支部参考等。
党课。
每年不少于四次,以集中学习为宜。内容是围绕各个时期的形势任务和党的中心工作,结合本单位党员状况和工作实际,进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多方面的教育。
第三、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民主生活会每年召开1次,一般安排在第四季度。
因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者延期召开的,应当报上级党组织同意。最近,中共中央印发了
《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
对民主生活会怎么开作了权威详细的规定。
组织生活会
是指党支部(党小组)以交流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中心内容的组织生活制度。党支部(党小组)组织生活会
一般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
第四、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区别:第一,
参加人员。
参加民主生活会的是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的是党支部全体党员。
第二,
召开会议的时间不同。
民主生活会每年召开一次,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
第三,
作用不同。
民主生活会作用主要是在领导班子内部分清是非,增进团结,克服缺点,改进工作,促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组织生活会主要作用是统一支部全体党员的思想,增强党性和组织观念,加强支部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联系:
从形式来看,
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都属于党的组织生活,都是党的组织生活的表现形式。
从主体来看,
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普通党员,既要参加组织生活会,也要参加民主生活会。二者的主体具有共同的部分。
从内容来看,
二者解决的问题具有相通性。党员在组织生活会上的问题,往往也会反映到民主生活会上来。从方法来看,二者都要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方法具有相通性。
第五、组织生活中的请示报告制度有什么要求?
领导干部必须强化组织观念,
工作中重大问题和个人有关事项
必须按规定按程序向组织请示报告,离开岗位或工作所在地要事先向组织请示报告。对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告、不如实报告或隐瞒不报的,要严肃处理。
第六、组织生活中的民主评议有什么要求?
民主评议党员要
在党委领导下,以支部为单位进行,每年进行一次。
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
基本方法
有
学习教育、自我评价、民主评议、组织考察、表彰和处理等。
第七、
组织生活中的谈心谈话有什么要求?
党组织
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
要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坦诚相见,交流思想,交换意见。领导干部要带头谈,也要接受党员、干部约谈。
发现领导干部有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有关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及时对其提醒谈话;发现轻微违纪问题的,上级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对其诫勉谈话,并由本人作出说明或者检讨,经所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报上级纪委和组织部门。
第八、因私出国出境(定居)的党员还过组织生活吗?
党员因私事(探亲、治病、求学、就业、旅游和其他非公务活动)出境应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并办理保留党籍(出境定居则停止党籍)的手续,党籍保留期间停止其党组织生活(停止党籍的不再以党员身份参加活动)。
第九、离退休干部党员如何过组织生活?
凡就地安置并归原单位管理的离退休干部中的党员,原单位的党组织应将他们编入支部,定期过党的组织生活。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以单独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或干休所党支部。
第十、因病长期休养的党员怎样过组织生活?
对因病长期休养的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