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首席人物观
纵观TMT风云人物,读懂时代商业逻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人物  ·  “全世界最强壮的男孩”神秘消失始末 ·  2 天前  
每日人物  ·  国产新能源豪车,盯上迈巴赫的蛋糕 ·  2 天前  
环球人物  ·  特朗普家族,下一个网红是她? ·  3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躺平”不只是摆烂:16个月自驾79城,挖掘 ... ·  3 天前  
人物  ·  中年后,我还有哭的自由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首席人物观

回到2008年去租房

首席人物观  · 公众号  · 人物  · 2018-08-21 23:11

正文



1



偏见的形成往往就在一瞬间。


比如对自如产生坏印象的那一天。


当时我住在三元桥六层老旧楼房的顶层,每天打开门就能闻到楼道里的装修味道。装修的人家在301,上下楼经过敞开的工地门口时,我常常需要捂着鼻子加快脚步。


一天实在好奇,钻进去看了看,才知道是自如的装修。50多平的两居室被改成三间房,狭长的厨房变成小卧室,主卧角落里加上了灶台。看起来花哨又廉价的新壁纸、单薄的复合地板,大概就是那些味道的源头。


装修很快结束了。没几天,301搬进了新租户。


冬天也很快来了,楼道里的装修味道依然很浓。好几次经过301,我都替里头的陌生人觉得不值: 多掏租金,还得承担甲醛风险,图啥?


不过,我显然是少数派,自如后来在北京市场的份额越来越高。今年1月,自如拿到40亿的A轮融资,CEO熊林随后野心勃勃地宣布:自如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租赁管理机构。


而我司这两年新毕业的年轻人中,75%选择了自如。


这是个令我意外的数据。


后来我自己寻到了解释:这是消费升级。




2



如果让我选,我还是愿意回到2008年去租房。


房租便宜自然是一方面——当时在回龙观租下一间带独立卫生间、约20平米的主卧,价格在750到900元之间,而搜狐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开给毕业生的底薪是3800元,加班费另算。


另一方面是选择多。


2008年跟我同期来京的朋友们,都在这座城市里找到了各自的落脚点。


有人住在爸妈提早买好的房子里,有人借住在亲戚家,有人挤在师兄租住房子的阳台里,有人在公司附近租床位,有人找到了城中村里的小单间…… 总之,大家都融进了那年充满希望的北京城里。


我家没矿,来北京成本预算有限,于是,地下室成为我在北京的第一站。


五道口蓝旗营的地下二层里,关灯之后可以体验“伸手不见五指”,通风口就在床铺斜上方,我每晚除了能旁听隔壁东北小情侣的激烈声音,还能听到来自遥远房间的娑娑细语。


回忆靠得住,母猪能上树,当年在地下室的苦闷早就被过滤掉,保留下来的多是那些苦中作乐的剧情。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至今感谢那间月租550元的地下室,它代表北京接纳了一无所有的我。


图:北京地下室一族


在地下室住了3个月,赶在夏天雨季到来之前,我转移到了回龙观。


2008年的回龙观还很荒芜,霍营地铁站出口不远处就是菜地,有高高的向日葵从矮破围墙里探出头来。空房很多,租房信息很多,当然,故事也很多。


我在回龙观住了3年,跟链家、中天置地这样的中介机构打过交道,也在陪朋友找房时见过个人中介、二房东。


有坑吗?


有。而且多得就像霍营地铁站外的向日葵。


中天置地的中介透着黑社会气质,房租到期找他们退押金时,我几乎做好了视死如归的心理准备。最后被扣400块,我还高兴得一出门就去买了冰淇淋。


找链家租过某机关单位大姐的三居室,月租2700元,中介费2700元。住了两个月,被大姐耍手段要求搬走,中介费也没讨要回来。


朋友更惨。被二房东伪造的租房合同欺骗,距离租期约满还有好几个月时,被突然现身的真房东赶走,损失了几千块房租。


那些我们交过的学费,后来慢慢变成了自如们消费升级的卖点。 在后者画出的饼里,只要你愿意承担溢价,就能省去这些烦恼。耐心的管家、两周一次的保洁、品质有保障的家具,这些元素构建而成的租房生活,听起来很美好。


当然,我们知道,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而现实总是会衍生出很多版本的。




3



若以房价作为参照物,北京的房租还是太低了。地产商潘石屹不止一次表达过这个观点。


他在最近的微博里又提到,目前北京住宅租售比在1%左右,远远低于正常值——比银行贷款利率高1%至2%。按照后者算法,现在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为5%,租售比应该达到6%至7%。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