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韧
前非著名程序员,现不知名产品人。畅销书《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作者。喜欢聊聊产品、说说职场、谈谈个人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融圈  ·  看过来!哔哩哔哩招募财会精英! ·  昨天  
财融圈  ·  看过来!哔哩哔哩招募财会精英! ·  昨天  
企业专利观察  ·  说明书修改超范围,专利局认定专利继续维持有效 ·  3 天前  
企业专利观察  ·  说明书修改超范围,专利局认定专利继续维持有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唐韧

紧急隔离

唐韧  · 公众号  ·  · 2025-01-15 13:05

正文

对于小红书团队来说,当下优先级最高的事或许不是承接泼天的流量,而是安全。


昨晚跟几个做产品的朋友讨论这件事,对此我们是有共识的。


有媒体报道说,小红书内部正在开发一些产品功能来应对这次偶发事件,比如 IP 隔离和推荐算法隔离。


简单说,就是让国内 IP 和国外 IP 相互之间内容不可见,至少是降低可见概率。


经过几天的发酵培育,Tiktok 难民们在小红书上发布的内容已经从最初的自我介绍打招呼视频慢慢转变为多元化的内容。


这种多元化,恰恰是小红书目前的风控策略可能覆盖不到的。


在昨天的文章里,我从 产品定位、内容形态、风控策略 三方面聊了聊我对这事儿的看法,结论是不可持续。


原因很简单,这是一次偶发的、不可复制的、以及带有逆反情绪的独立事件。


类似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其实我们也曾经历过一次。


还记得当年的 3Q 大战么?就是腾讯和 360 在 PC 互联网时代的一次彼此斗争。


当时,双方为了彼此抵制,让用户进行二选一。装了 QQ 就不能使用 360 杀毒,反过来也是如此。


于是,用户开始站队。


支持 QQ 的卸载 360,转而选择瑞星杀毒或者其他平替产品。


支持 360 的卸载 QQ,其中大多数人转战 MSN,包括我也恢复了自己的 MSN 账号。


对于年轻一点的读者来说,MSN 这个产品可能比较陌生,但它却是早于 QQ 且普及一时的通讯工具。


后来的故事你们也知道了,双方和解,该用 QQ 的继续用,该用 360 的也不耽误。


这是一次偶发事件,用户的选择是带有抵触和逆反情绪的,虽然他们选择了新产品,但这只是一种情绪宣泄的出口。


同理,小红书对于 Tiktok 难民们来说也是一个出口。


在我看来,这些难民们其实根本不了解小红书,甚至认为这是和 Tiktok 一样的产品。


至于这两款产品之间的差异,我在昨天文章中关于产品定位那部分也有讲过。


Tiktok 难民们正是对封禁条例的不满,所以产生了抵触和逆反情绪,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出口。


可能有读者会说了,为什么不选择 Instagram 或者 Meta 旗下的其他产品作为平替?


这就要说 Tiktok 遭遇封禁风波的原因了,因为大漂亮认为国内企业窃取他们的用户数据,所以要么关停,要么卖给他们。


物极必反,Tiktok 难民们就直接使用纯中国产品来告诉大漂亮,我的数据就在这里。


所以,这是一种抵触的逆反情绪表达。


当然,群体情绪发酵才是这次偶发事件的催化剂,后续绝大多数人都是跟风上了这趟车,如果你看过《乌合之众》这本书,对此不难理解。


那么,小红书的紧急隔离有必要么?


截止到我写文章此刻,小红书主页信息流的内容推荐依旧有别于常态,满屏都是老外面孔。


这是反常的,同时也有风险和不安全性。


在国际化风险和流量承接之间,我觉得小红书团队会优先考虑前者,这不是一个增长问题,而是一个安全问题。


如果考虑增长和海外市场拓展,这是一次天赐良机,但小红书或许还没完全做好准备。


Tiktok 之所以独立于抖音,阿里之所以在海外复制 Lazada,包括微信之所以区分国内版和国际版,其实都是在做隔离。


用户、文化、政策、习惯、社会环境的差异,很难产生大融合,因为差异大于共同。


在事情还没有跑偏前,小红书的确需要做好紧急隔离的准备。


我觉得,1 月 19 号会是一个分水岭,我们可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或许,这次也让老外们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流量。


准确说,是来自东方大国的红色海啸。


推荐阅读:《 小红书,一夜大变
················· 唐韧出品 ·················

点击上方卡片进入发消息回复“w”,添加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