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豆瓣电影
发现好电影,分享看电影的乐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Mtime时光网  ·  最会「造梦」的导演大卫·林奇,他走了 ·  3 天前  
深焦DeepFocus  ·  大卫·林奇去世——再见!我做梦的房间 ·  4 天前  
广电独家  ·  一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被“双开” ·  3 天前  
导演帮  ·  女频第一剑,先斩负心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豆瓣电影

阿米尔·汗良心力作豆瓣9.2分!比金牌更闪耀的是女孩的梦想

豆瓣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5-07 20:32

正文


本文来自豆瓣用户Nuts的影评

原题 “我要为这部影片正名——致那些说此片恶心,是男权主义产物的观众”


这是我的第一篇长影评,写它的原因倒不是说我对电影这门艺术有多懂,而是因为我的男朋友是印度裔爱尔兰人,通过他我接触到很多土生土长的印度人,我或许比观看这部影片的大多数更了解印度,更了解这部电影的背景。


首先有一些题外话要说,请大家原谅我的碎碎念。


曾经我也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面对印度的时候会有一种优越感,看到许多关于印度的匪夷所思的新闻,也会像其他国人一样感慨“阿三的世界真奇妙”“印度女人真可怜”……然而当我在英国待了一年多以后,突然发现西方人面对中国人也有一种优越感,自己也是被可怜的对象,因为他们觉得中国人没有言论自由,没有民主选举,空气高度污染,计划生育,没有食品安全,被XX洗脑了还不自知,made in china都是低档次的垃圾等等。


中国之于西方,就如印度之于中国。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你或许会说,印度就是很奇葩啊,中国确实也就是这样啊。我承认,没错,这都是事实。但当你面对西方人那种优越感时,心里真的会特别不舒服!尤其是看到脸书上BBC关于中国的新闻下面,很多都是外国网友对中国的那种戏谑的、瞧不起的态度,那种无名火真的会窝在心里无处发泄。


如果印度人知道我们也是这样的态度评论印度的新闻,大概也会很窝火吧。比如每当我的中国朋友问我男朋友,为什么印度有那么多强奸案?他都会很生气,但却会礼貌地回答。这就跟外国人问我“是不是中国过去会逼着怀了二胎的女人堕胎,这跟谋杀有什么区别”一样,让我很窝火。


后来我们一起反思过,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大约就是媒体的别有用心。本应作为消除隔阂,增强沟通的新闻媒体,其实很多时候充当了政客愚民的工具。或者单纯是为了增加点击率,故意把一件客观的事添油加醋地报道出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的劣根性,都喜欢通过否定别人来反衬自己,给自己找优越感(这话不好听,希望不要伤害到一些人的玻璃心)。



后来我们决定从改变自我做起,每当看到对方国家的新闻或者某种被外媒夸张的现象,都不要judge,不要急着下结论,要先去找对方求证,问清楚缘由。


基于这样的原则,我学到很多关于印度种姓制度、dowry tradition、童婚、强奸案频发等社会问题的由来和印度为了改变这些陋习而做出的努力……他也开始越来越理解中国的一党专政,食品问题,空气污染等等。


所以在我解释这部影片之前,请大家理解我前面这部分碎碎念的用意,那就是希望大家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judge,而是用谦虚的态度,透过这部影片来了解真实的印度社会。下面我就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解释一下大家心中的疑惑或者“恶心”吧。



1. 女儿小时候是不喜欢摔跤的,父亲却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逼迫女儿摔跤,这难道不是把女儿当做附属品,利用女儿实现自己的心愿吗?


没什么好狡辩的,的确如此。但我拜托大家仔细思考这背后的现实。A. 当你还是个顽童的时候,你有自己的梦想吗?你的梦想是做歌手?警察?公主?超人?做奥特曼打怪兽?B.当你还是个顽童的时候,有没有被家里人逼着学外语,学钢琴,学奥数?C. 甚至当你高考完选志愿的时候,真的是选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吗?还是为了前途,听从了父母老师的建议,选了自己完全不了解不感兴趣的领域?


醒醒吧!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有过被父母逼迫的经历,却依然感激父母曾经的严厉成就了今天的自己。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不会说对某个领域有百分之百的热情,进而决定将此生奉献于某个事业,只是在茫茫人海中做着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已。但不可否认,我们的成功,有一部分真的是父母在我们小的时候不给我们选择的结果。我们本来就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我们小的时候也确实要依附于父母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说到这里,有些人会用西方那套“尊重孩子个性发展”的理论教育我。对不起,我出生在中国,那两个小女孩出生在印度,我们两个国家都是人口庞大,资源紧缺,这样的现实没有保证我们每个孩子个性发展的空间,当然,如果你的父母超级有钱,能给你营造这样的生长环境,我只有两个字,羡慕。但对于我,我从小都面临着会竞争,只能被父母威逼利诱着前进。


对于片中的两个小女孩,她们生长在印度偏远地区,如果不摔跤,也只能落得个14岁就成为别家生育工具的下场,又谈何梦想??如果摔跤能给我选择嫁给谁的权力,那我拼了命也要摔出小镇,逃离这个落后的地方!可幼小的两个孩子不懂这些,正如我们小时候也不懂父母的良苦用心。在她们的眼中,或许嫁人就是每个女孩理所当然的结局。而当她们尝试到摔跤成功后赢得的那份尊重,她们就明白了,完成父亲的愿望其实也许是自己最好的出路。在印度这样一个对女性非常不利的社会,我只能说她们有机会完成父亲的心愿已经很幸运了。它或许不是最理想的方式,但它真的是一种进步。而我们,没有资格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这样一个饱受非议却还在抗争的家庭进行指责。



2. 当女儿蓄长发,开始打扮的时候,她未能夺冠,只有当她削掉长发,变得比较像男孩的时候,才取得成功。并且,女儿在最后一刻,还是在寻找父亲,好像没有父亲就找不到动力,失去了重心,这难道不是让人恶心的男权社会的体现吗?一开始父亲还逼着女儿剪头发,实在太过分!


天……这都扯到哪儿了。首先,长发和短发并不是区分性别的标准,如果你说长发代表着女性,父亲剥夺了女儿爱美的权利,我只能说,幼稚,牵强。这部片子里,长发顶多代表着分心的事物。类似的不是还有不能吃辣么?为了训练,原本素食的一家人都开始让孩子吃鸡肉(印度很多人口因为宗教原因不仅不吃牛肉,而是什么肉都不吃,也有一些人不吃蒜等等,很复杂),那还有什么放不下的?要知道在印度,宗教可是高于一切的存在啊!至今我男朋友跟我一起吃牛肉都不敢让他父母知道。


我认为长发其实只是分心的一种表现,后面女孩再次剪去长发,也是为了让自己清心寡欲,专心致志训练,这对女孩来说更多是一种下定决心的仪式感,与男权社会究竟有什么关系?



还有人说女孩最后一刻还在寻找父亲,似乎没有父亲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是什么直男癌啊,男权社会的体现啊,blah blah blah...我想无论谁,在人生关键的时刻,都希望父母在身边吧,不然为什么很多人死前最后一句话会是“妈妈”。为什么我身在异乡觉得孤苦伶仃的时候,心里想的还是父母的温暖与支持?这又与男权社会有什么关系?当你取得了成功,考了高分,难道不是首先想屁颠儿屁颠儿告诉父母吗?在这里,父亲对于女孩来说,是精神支柱,也是她成功的见证,这不能代表她没了父亲就不知所措,至少最后她在父亲不在的情况下,一个彩虹摔,也扳回了5分呀!


对于一些观众这么牵强的指责,我只想说,这个锅简直是天外飞锅,甩得莫名其妙。


最后,我想说明一点,很多事情是没有绝对的对错的,每个表象的背后都有深厚的历史的由来,即使它多么不合理,多么落后于时代潮流,我们也没有资格抱着一种优越感去指责或者笑话。如果一定要有一个态度的话,不如积极一些,多看看有多少像阿米尔·汗这样的先进的印度人在努力改善这些陋习。如果一定要做点什么的话,不如去印度看看,真切地了解一下这个国家。



 - END - 

感谢作者为豆瓣贡献优质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