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蒲公英Ouryao  ·  蒲公英Bio·News | ... ·  2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肺部CT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  3 天前  
Clinic門诊新视野  ·  结构性心脏病2024年度报告|经导管三尖瓣反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CAFS 2017|付华:NVAF卒中跨学科协作模式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7-10 23:19

正文

 CAFS 2017

  中国 大连


2014年AHA指南指出,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均低估了无其他风险因素既往卒中/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卒中再发风险。第十五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期间,在“心脑同治:协同抗栓”专场,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付华教授,就此问题再次强调了跨学科协作模式的重要性,并借用中国科学院赵继宗院士在2017年中国卒中学会学术年会上观点:“单一学科无法解决复杂的卒中治疗困局,临床学科面临创新与整合,脑心同治是卒中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进一步说明跨学科协作的重要作用。

临床现状严峻


目前,房颤所致卒中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15%~20%。美国“跟着指南走项目”提示: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房颤发生率超过22%。我国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1年后复发率、致死率、致残率较高。根据CNSR研究对1297例中国缺血性卒中合并NVAF(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访1年的结果发现,卒中复发率为32.35%,致残率为51.58%,全因死亡率为34.23%。房颤相关卒中较非房颤患者,致残率增高74%、死亡率增高119%以及复发率增高61%。房颤显著增加卒中患者一年内再发风险。


可选择的预防手段


目前临床用于预防卒中的手段包括:抗栓、转律、消融以及左心耳封堵(LAAC)。而实际上,药物抗栓存在监测较为困难与出血并发症问题;而转律治疗常常无效或不能维持窦性心律;导管消融复发率高且不能预防卒中;LAAC作为新型治疗手段,不干预房颤,且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得不在这些手段中选择。


那么是谁在进行选择?谁在关注房颤?是心脏内科医师,严格意义上讲是关注房颤的医师。如此,治疗措施的选择常常因人(接诊医师)而异。这些就是NVAF患者卒中预防的困境,缺乏针对NVAF患者的系统管理,心脏科、神经科、血管科、心理中心等科室各自为政,无协作。


此外,对于出血的担心,不仅是造成患者,也是众多医师中断/停用抗凝的原因。这种担心更多的是治疗抉择中缺乏患者及家属的参与,以及与他科同行的讨论。同时,现实的社会环境,也使得抉择医师对出血的担心超过了其心理承受能力。


房颤的筛查是卒中一、二级预防的重点


不得不承认要在全国范围内对普通人群进行筛查难度较大,但针对重点人群以及卒中后房颤患者进行筛查尤为重要。漏诊,是我国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诊断率低的重要原因。《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筛查及抗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提到,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诊断率低的可能原因是:临床对卒中合并房颤筛查重视不足,我国卒中合并房颤的人群存在大量漏诊,推荐联合多种方式共同筛查房颤。对所有新发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应常规进行针对房颤的病史询问、体检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尽可能开展至少24 h连续心电监护。


NVAF患者的多学科协同管理


2016年ESC指南就特别强调房颤患者的综合管理。对于抗凝治疗导致颅内出血的房颤患者,应由多学科专家共同评估是否起始或重启抗凝治疗。那么,该如何开展行动?首先,在政府的支持下才能把工作做好,对高危人群进行房颤患病率普查、医保政策的覆盖、机构建设等;其次,强调多学科团队建设,包括基层医师、心脏内外科医师、心律失常专家、神经科医师以及健康专业人士的共同参与。房颤管理的未来,将是综合的管理,而不是单一的治疗模式。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