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制老司机
很多人之所以考公务员,是认为公务员很轻松,比如“一张报纸一杯茶”就是一天。
但从劳动强度看,公务员的工作相比较而言,并不轻松。
一
很多忙的部门和基层,可以说真的是996,甚至是007都不为过。
比如说很多中西部地区乡镇公务员,党政办新去的年轻大学生,基本上就是做牛做马。很多乡镇公务员都是在城里买房安家了,但平时两周回家一次已经算不错了,忙起来的时候,一两个月不回家都是常态。至于说工作时长,因为主要是住在乡镇政府的宿舍,一天除了睡觉吃饭时间,可以说都属于工作时间。
这些基层单位,因为上面所有的布置和安排,最终都要落到他们头上,事务极其繁多,每一件事情都要各种留痕记录,材料证明,光是应付,就已经是疲于奔命了。更不要说时不时来点运动,类如脱贫攻坚这种阶段性的、没命干的战役,偶尔都会来一下。
不光是基层,
即便是级别较高的机关,一些繁忙的部门,忙得也是怀疑人生
。
比如说每一级党政两办,密切联系领导的处室、科室,基本上都是没日没夜。老司机一个给市领导写稿子的同学,写稿子写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态。后来调整岗位给一个副市长搞服务,基本上也是晚上十点十一点下班。
即便是部委,有的部门,尤其是中枢要害部门,两办、组织部,或者是负责社会经济事务的部门,如公安部、发改委等等,基本上加班到八九点,也是经常性的事情。
二
当然,
公务员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忙闲不均。
不同的部门,工作任务和强度差别非常大。
两办、组织部门、公安、纪委等,这些都是常规的忙。而一些研究性、辅助性的部门,想忙也忙不起来。
比如说文献研究室、地方志办公室、编办、科协、工青妇等等,因为工作都是常规工作,很少有什么急难险重的工作,所以一般不忙,准点下班基本没问题。
但估计曾在这些部门工作的人不干了,因为他们虽然在这些“养老”部门,但确实很忙。这就是因为
在同一个单位,不同的内设机构,忙闲差别也很大
。
比如说办公室,基本上每个单位的办公室都比较忙。再比如说机关党委,最近几年党建工作任务非常重,也非常忙。还有一些核心的重要部门,承担这个单位主要的工作任务,也不可能闲。
但是,一些管后勤、政策研究的内设机构,比如说后勤、老干部工作部门、研究室、电子政务、保密之类的,就不会太忙。
三
更扯淡的是,
不同的领导管辖下,繁忙程度也会大不相同
。
有些领导特别善于瞎折腾,本来这个内设机构工作性质决定了是不忙的,但这个领导要
摆姿势、要搞事、要搞大新闻,那就得善于折腾
,一点屁事给你弄得鸡飞狗跳,就算是个闲出鸟的机构,也能给你忙得放屁功夫都没有。
比如说,从单位办公厅取文件后,一般取件人按照职责和权限,分送各个处就行了。但如果折腾一下,改成取件人取件后,报处长拟分送意见,分送意见报分管副司长审核后,再分送各处。而且每个环节都要每个人都要签字留存。
还美其名曰严格管理制度,严谨工作作风。
三分钟搞完的事情,这下一天都搞不完了。
所以,
很多时候,忙不忙,不取决于工作性质,而取决于这个单位领导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严重程度。
但有的领导,脑子比较清楚,看问题抓主次,不喜欢搞虚头巴脑的,即便是很复杂的工作,在他的布置和安排下,也会井井有条,繁而不杂,上班时间大家都有条不紊紧张地工作,下班一点也不耽误回家过夫妻生活。
四
最后,
公务员忙不忙,闲不闲,有时候也是个人选择。
每个公务员都应该会有这样的感受,同一个单位,同一个内设机构,同一个处室的人,总有一些人,忙得要死,而有点的人,死了都不忙。
差别在于
他们对自己的定位不同
。
有的人觉得自己要努力,要奋斗,要在职务上有所上升,必须要拿出实际工作成绩来说话,那自然就会比较忙,领导一般也比较喜欢使用这类人,不忙也会让你忙出翔来。
但有的人,特别是到了四十多岁,自身的条件,能力等等,都没有再往上走的空间了,或者找到其他事情干了,放弃治疗了,加上有点资历,可以堂而皇之混日子的,也可以闲得蛋疼。
只是作为刚进机关的年轻人,就算去的是个清闲单位,但类似办公室、党建、写材料此类的脏活累活肯定都是你干。只有等到你成了老同志,年轻同志来了,你才可以清闲。
综上所述,公务员有很忙的,也有很闲的,不可一概而论。
但是,
忙和不忙,更多是一种主观感受,并不是一种客观实际
。
比如说,领导说,你把这活三个月干完,给你提科长。你这三个月忙得都睡办公室,没日没夜,最终被提拔了。
但你不会觉得累,你反而觉得充实,干劲十足,恨不得这种忙的事情再来几个。
但如果你很清晰地知道,无论自己怎么干,提拔都轮不到自己,一天让你九点上班,五点下班,就是看报纸玩手机,你都觉得累。
当年追自己喜欢的女孩,竭尽舔狗之能事,受尽各种白眼委屈,起早贪黑只为博美人一笑,很多人觉得很充实,很好玩。
现在和自己家里的糟糠之妻说三分钟话,很多人都觉得累个半死。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