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是公认的苦差事。好的材料全是心血。
我从1995年进县委机关开始,就一直从事文字工作,到现在已经有24个年头了。
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从事文字工作的体会,概括起来就是“六有”。
这个站位就是政治站位。做文字工作的人要有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政治意识,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如何做到有站位?最根本的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特别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精髓要义以及蕴含其中的大逻辑、大脉络、大智慧,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如果政治站位上不去,材料的站位就上不去,工作的站位就更上不去。
格局是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的综合体现。人生要有大格局、大境界,写文章、写材料也要有大格局、大胸怀。
所谓兵位帅谋,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
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若观火,所谓一览众山小,胸中有千山万壑,笔下才能气象万千。
如何做到有格局?首先要掌握“四情”,即上情、中情、下情、外情;然后要善于破题,不管遇到什么题目,脑中始终要浮现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再就是搭好框架,框架结构可以“三段论式”,也可以“平推式”,有一个好的框架,材料就能够出彩。
点此加群
八股取士时代,写文章讲究“起承转合”。“起”就是开头。“承”就是接着开始论述。“转”就是转折,转一个方向或者深入递进一层。“合”,即收束全文。这样的套路写出来的文章眉目清楚、前后呼应、层次井然、浑然一体,对今天公文写作仍然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现代机关的公文写作,也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和行文方式。
中央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公文起草提出了二十四字规范:“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炼”。
这二十四个字概括起来,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四个字:“明白晓畅”。好的材料不需要刻意雕琢,也不需要玩文字游戏,就是要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有针对性、有操作性。
泰山不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两句古语说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写材料更要靠积累。
要把材料写好,必须要有一些“标配”。从个人体会来看,“四件套”少不了:
一是业务知识
,就是跟组织工作相关的理论、政策乃至学术知识等;
二是信息资料
,就是尽可能收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组织工作信息、文件、讲话、文章等;
三是工作素材
,就是我省组织工作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下步打算等,要在平时注意积累;
四是经历经验
,就是一定时间长度的实际工作经历以及一定厚度的材料写作经验。
点此加群
通俗理解就是文章要实,不能空,至少没空话、套话、废话,能用两三句话说清的,就不要用四、五句。很多文章标题做得漂亮,但拿起来一看,没有实质性内容,那就是一个“花架子”。
文章的“假长空”也是一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央提倡“短实新”的文风,我认为很有针对性。
怎样做到有干货、“短实新”?
我体会,就是要坚持“三精一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