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炉子里烤好的月饼,外壳酥脆,从中间掰开,能发现内里中空,只涂着一层红糖、芝麻和果仁,这叫做“空壳月饼”。
在抖音,看山西空壳月饼热腾腾地出炉,成了一种治愈新体验。
有人评价:“难道月饼也走起了极简风?”
新奇之余,很多人发现,山西月饼是一种此前从未获得过如此大关注度的非遗技艺。
有类似处境的,还有广西竹编、景德镇玲珑釉、苏州光福核雕、内蒙古风干肉和西安古琴断纹髹漆……
过去,这些非遗技艺中名气大的,可能也只是人人耳熟却未曾见过,名气小的甚至走不出当地。
但现在,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它们一步步破圈,走入了大众视野。
每年七八月的月饼售卖季,是神池甄选月饼负责人范文涛最忙碌的日子。
此时此刻,“月饼之乡”——山西忻州神池县的街上除了飘散着用来制作月饼的胡麻油味道外,还架起了一个个用来做直播的手机。
在雪豹财经社刷到的一条山西月饼制作的短视频直播里,260斤的五仁馅被堆在桌子上,最中间用手挖出了一条沟,倒入了神池县特有的胡麻油,4位老师傅不断用手搅拌、混合。很快,月饼馅儿就做好了。
紧接着,是成团、压制和烘烤,
每一道工序都在直播间清晰可见。
烘烤时,一个个神池月饼贴着碳炉,渐渐变成焦黄色,老师傅会时不时打开碳炉,挨个翻看火候,直到月饼出炉。
整套流程下来,观众们算是体验了一波“
云制
作
”。
今年,山西月饼出圈,登上了抖音热搜。
范文涛感觉到山西月饼受到的关注更大了、订单更多了。
他所在的神池甄选拥有一家月饼加工厂,全厂40多个工人每天加班加点,要保证一天生产出12万个月饼,“当天烤完,就得赶紧发走”。
当地另一家月饼加工厂同样也在深夜赶工。老板直接将工厂装货间当成直播背景,请大家“监工”,看着一箱箱神池月饼被一一送上车。
一些稍小规模的月饼商家,也投入比平时更多的人力赶制月饼。
在前文提到的那场直播里,制作月饼的4位老师傅都是神池本地人,有30多年的技艺积累。
这些天,她们每天要用掉5~10袋面粉,手工制作五六千个神池月饼,平均每人1000多个。
80后月饼老板董慧(化名)每天都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深夜。
为了加快效率,她经常将刚烤好的神池月饼一盘盘铺在地上,几个人用报纸不停扇风,希望月饼能快速散热,“好快一点装箱发出去”。
在山西,有几种月饼很有名:晋南空壳月饼、晋北神池月饼和郭杜林晋氏月饼。
神池月饼就诞生于神池县。范文涛向雪豹财经社介绍,这里地势高,是高寒地区,昼夜温差大,适宜胡麻的生长,而且没有地表水,全是深层岩溶水。
用神池水和神池胡麻油调制的面和馅料,造就了神池月饼的特殊口味。
这种制作技艺,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郭杜林晋氏月饼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比如,范文涛所在的月饼厂早在1990年就已建厂,是神池县第一个注册商标的品牌。双合成则是中华老字号,创建于1838年。
但这些非遗技艺此前并未受到大量关注。很多看到直播和视频的用户不无惊叹地感慨:“山西竟然还藏着这样的好东西!”
过去,神池县有几条月饼街,几乎家家户户做月饼,制作技艺大致相同,但在各自的配方上会有少许区别。
比如,月饼老板@霞儿空心月饼,店在舅舅手里经营了五十年,后来由她接手,又做了十几年。
董慧继承月饼店之前,也是由父亲做了几十年。
但这些月饼店的消费者多是十里八乡的居民,覆盖范围有限,而且只停留于传统的线下渠道,哪怕是规模较大的神池甄选也是如此。
“基本覆盖大小商超,或是街边、十字路口的地摊,但都是省内,没能走出去。”范文涛表示。
山西当地人提起月饼,都会说起一句话,叫“南广北晋”。但范文涛心里明白,山西月饼在全国的知名度远不如广式月饼。
他告诉雪豹财经社,他敢说自家的月饼在神池月饼里销量排在前列。但如果放在五仁月饼里排名,“知名度、竞争力,就不敢说了”。
作为非遗月饼,它们很想走出去,但很难找到路子。在互联网飞速发展时,双合成一度尝试通过网络开拓销路,但最后的结果不太理想。
双合成抖音货架
图源:抖音截图
遇到抖音电商,事
情有了新变化。
2021年,双合成开始在抖音直播,并开设抖音店铺“雙合成Good and Good旗舰店”,一周时间就斩获70万元营业额。
一开始,很多观众光看名字,以为双合成是卖五金、卖机油的。
主播一边玩梗互动,一边介绍双合成百年品牌的由来,渐渐让全国各地的人知道,“原来山西还有这样一家月饼老字号”。
传承人赵光晋自己也注册账号开播,银发、红绳,两根轻盈的小辫,一件蓝色碎花袄,是她的标志性形象。她常常在视频里展示晋式月饼最关键的面案功夫。
现在,双合成的月饼售卖到全国。今年月饼季,双合成旗下多家旗舰店同步直播,爆品更是多次卖到断货。
范文涛同样较早尝试了抖音直播,但一开始,由于不熟悉直播话术、选品和流程,他们的直播间销量并不理想。
后来,他与抖音电商多位达人建立了联系。如今,神池甄选在线上直播和货架的销售额已达到200万元左右。
今年,范文涛邀请了多位主播来到神池县参观月饼工厂、胡麻油产地和山西景点,每天晚上直播三四个小时。借助山西月饼的热度,他期待“今年的成绩会更好”。
除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当地的手艺人们也开始学习直播、拍短视频。
董慧正在一点点学习如何与粉丝互动,如何拍摄更有意思的素材。
一些手艺人发现,粉丝们对月饼的传统制法感兴趣,就会在自己院子里专门拍摄用土炉鏊烤制月饼的过程,进行现场展示。
很多跟山西月饼类似的非遗技艺,面临无法被看见的困境。
来自江西新余的李年根是洞村竹编非遗传承人,他做竹编已经有50多年,但现在制作周期极短的化工产品冲击了手工制品,李师傅的很多同门师兄弟和徒弟们纷纷转行。
这些手艺人的心中,都萦绕着一个共同的问题:
非遗技艺到底能不能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存活下去?
从2020年开始,这个计划依托于电商模式,借助平台的技术资源与内容流量,在云南、宜兴、景德镇等多地举办非遗技艺专项扶持计划。
4年时间里,帮助全国各地的多位手艺人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根据《2024抖音电商非遗发展数据报告》,过去一年,平台上非遗传承人带货成交额同比增长142%、销量同比增长249%,获得收入的非遗商家数量同比增长549%。
贵州苗绣推广人杨春林回忆,过去需要花费一年才能卖完的衣服,她在2020年通过线上展示和直播,短短半个月就销售一空,线上渠道年营业额超2000万元。
还有天津糕点手艺人张秀晨则透露:“在抖音电商,一个季度相当于过去一年的销售量级。”
杨春林把订单交给200多位黔东南苗族绣娘,让她们利用农闲时间刺绣,少的每年可挣七八千元,多的能挣两三万元。
阿拉坦·图亚通过直播带货,与当地200多位农牧民合作,把内蒙古风干肉带向了全国。
1993年出生的孙文婷,原本是做酒店管理工作的,借势入驻抖音后,通过直播介绍家里的苏绣作品,帮助父母打理苏绣事业。
到1992年出生的李婷手里,家里的“法根糕点”技艺已经传到了第三代。
她毕业后回到家里,注册账号@法根食品旗舰店,创立电商团队,用十几秒的短视频展示一款糕点从无到有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