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单心理Uni
简单心理Uni,心理咨询师成长道路上,Uni(有你),有我。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专业的文章和靠谱的课程,还能找到资深的督导和颇益的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现代快报  ·  玩手机导致2300度近视?进来自查 ·  21 小时前  
现代快报  ·  玩手机导致2300度近视?进来自查 ·  21 小时前  
短剧新圈  ·  龚宇炮轰红果背后,是长视频平台的焦虑 ·  昨天  
短剧新圈  ·  龚宇炮轰红果背后,是长视频平台的焦虑 ·  昨天  
最红安  ·  不要买,不要吃!内含违禁成分 ·  2 天前  
最红安  ·  不要买,不要吃!内含违禁成分 ·  2 天前  
柠檬工会  ·  起猛了,百度接入DeepSeek R1满血版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简单心理Uni

「出轨」的本质是什么?

简单心理Uni  · 公众号  ·  · 2025-01-17 19:00

正文

本文字数3800+|阅读预计需要10min


最近在重刷美剧《欲望都市》,女主Carrie的一次“出轨”让我印象深刻:
Carrie一边在跟帅气温柔的男友Aiden交往,一边还是忍不住跟Mr.Big联系,甚至在男友帮她装修房子的时候跟Mr.Big偷情。
图/《欲望都市》

弹幕上充满了对“Carrie到底是不是渣女”的争论:有人 斥责她,但也有人觉得,这是一种对自我的诚实。
如果只是就这个行为而言,Carrie确实是一个“渣女”。但事实上,她自己对跟大先生偷情这件事有很深的负罪感, 明知自己做错了,却又很难叫停。


图/《欲望都市》

如果抛开非黑即白的道德评判,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不忠”这件事?
“出轨”这件事,可能藏着关系里最大的秘密。 了解出轨的本质,恰恰能帮我们搞明白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亲密关系。
在你看来,哪种行为算“出轨”?
心理治疗师埃斯特·佩雷尔辅导过几百对遭遇婚外情危机的伴侣,她发现, 大多数夫妻对于“出轨”的定义都截然不同。 而这,会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为自己的“越轨行为”辩护:
有人跟别人发生了性关系,但对这次性行为没有投入感情,因此声称:这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有人却会强调自己只是感情出轨:什么实质的性行为都没有发生。
埃斯特·佩雷尔在《危险关系》一书中指出,要明确“什么算出轨”,首先要理解亲密关系的本质:情感的契约。

关于“我们的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当两个人一起沟通这些标准,就形成了他们彼此的“协议”。出轨的重点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是发生的这件事,是否违背了你们之间的“协议”。
所以,在一段关系中,跟另一半探讨“什么行为算越轨”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你们了解彼此对关系的理解,也能让两个人明确关系中要谨慎踏入的“红线”。
埃斯特·佩雷尔总结了定义出轨的3个要素,当 一段关系满足了下面1个或多个因素,就可能构成出轨:
是一段需要遮遮掩掩的关系(Secrecy): 你们的关系不能公开
情感投入(Emotional involvement ):你对他/她是有感情的,甚至认为这是“爱”
性吸引力(Sexual alchemy):不一定是发生性行为,渴望的念头也算


(这里要说明下,这3个标准并不是基于研究之后的严格定义。但它可以提供一个框架,帮你理顺自己和对方的需求和禁忌)
在“性吸引力”这部分,作者谈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 干约 会(dry dating)。指两个人进行一般认为是“约会”的活动(比如吃饭、喝咖啡、看电影),但没有任何实质上的肢体接触。
举个例子,你在一个工作会议上遇到一位很有魅力的异性,你们开完会约了饭,然后各回各家——看起来什么也没发生,但实际上,你自己清楚,刚刚那顿饭让你产生的激情甚至超过了以往的性爱——从某个角度看,“出轨”其实已经发生了。
图/《爱在日落黄昏时》

出轨的原因,不一定是“不爱了”

很多人都觉得:出轨的发生,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要么是关系的问题,要么是人的问题。
这个观念包含着这样的假设:

如果一段关系足够健康,婚外情就不会发生。
存在一种“完美关系”可以避免出轨。
这样的观念会让遭遇背叛的人忍不住追问自己: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
但埃斯特·佩雷尔在咨询工作中发现,这两者并没有显而易见的因果关系。幸 福的关系,也有可能发生出轨。

如果停留在“问题论”,不去探究更真实的原因,我们会因此遭受更大的伤害,也很难在出轨中获得成长。
除了“关系或人出了问题”,出轨也可能是出于以下这样的原因:
1. 探索自我的需要
有些出轨,看上去是一个关系问题,其实背后是一个自我成长议题。
埃斯特·佩雷尔接到过一个案例,妻子跟一个卡车司机有了婚外情,但她对当下的婚姻并没有什么不满:她很爱她的丈夫,不愿意伤害他,但她仍然出轨了。
咨询师后来发现,这位妻子的出轨其实是一种“叛逆”的渴望:她一直过着符合别人标准的生活,是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但当她47岁的时候,她开始有了身份认同危机:


如果没有这些角色,“我”是谁?
“出轨”,其实是重新寻找自我的一种尝试,即便它可能会带来破坏性的后果。
图/《廊桥遗梦》
2. “出轨”本身的魅力
还有一个原因: “越轨”这件事本身就很有吸引力。 所以,出 轨明明带给一个人强烈的负罪感,却也让人欲罢不能。
每个人都有一种想要打破规则的渴望,这会让人感到危险,但也会让人感到自由。性学家杰克·莫林在《性欲:打开激情和满足的内在源泉》一书中说, “打破规则”的渴望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带有冒犯意味的艳遇和幻想会让越界者产生自我认可、甚至骄傲的感觉”
不过,虽然“越轨”很爽,但大家在理性情况下, 还是会考虑后果,不轻易越界。是什么给了一个人足够的动力,在关系中触碰那条“红线”呢?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性独立。很多情侣夫妻在进入一段有承诺的关系后,都会有一种“现在这个人是我的了”的错觉,希望只有彼此能提供给对方性欲的满足 (包括身体、情感、幻想) ,但埃斯特·佩雷尔提醒我们,这并不是事实:
即便是一夫一妻,也不能占有对方全部的性欲。
性欲不止是性行为那么简单,它还包括对自我的认同、思想、情感和记忆,它不仅属于“关系”,更属于“自我”。而自我的秘密,是需要被留出空间、需要被尊重的。
但因为在一段承诺的关系中,对“性独立”的尊重往往被忽视,这反而加强了一个人出轨的动力。就好像一个玻璃罩里的蜡烛,燃烧得越起劲,氧气就消耗得越快,蜡烛就会更容易熄灭。
这个观念可能会启发我们如何让现有的关系保持活力:给彼 此的性欲一点空间,以及,跟对方一起策划一次“越轨”。

图/《摩登家庭》
这里的“越轨”并不是支持对方出轨,而是在不违背彼此关系契约的前提下,持续地做出一些行动,走出你们关系的舒适区。
至于什么行动对你们来说是走出舒适区的活动,这是非常个人化的,需要两个人一起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来探索。 简单点来说,如果这个行动让你重新感受到了伴侣和关系带给你的爱欲,这就是一个有效的“越轨”。
埃斯特·佩雷尔也提到了自己咨询案例中一些夫妻策划的“越轨行动”,比如,一对习惯了照顾孩子的夫妇,开始特地选一天把孩子放在父母家,给自己安排一个“约会之夜”;还有人设置了一个只属于彼此的社交帐号,像情人一样跟彼此在开会间隙、休息日甚至家长会上调情。

你是不是也听到过这样的说法:给婚姻保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当这个婚还没结。这样的“共同越轨行动”会提醒我们: 我们的伴侣不是属于我们的,我们只是在共同履行一份契约,会不会续约,取决于我们每天的努 力。它能让我们对另一个人和关系本身,都保持好奇和敬畏。


遭遇背叛后,要跟对方聊什么?
对于被出轨的一方来说,被“背叛”可能是严重创伤。它让人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对世界的信任感遭到破坏,迫使一个人处理情绪、关系和自我认同的多重危机。
图/《真爱至上》
以及,你会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 要分开吗?或者,还要不要继续跟ta过日子?
而这,需要你跟你的伴侣进行一次认真的交流,关于你们的关系要走到何处。这对双方来讲都是很难的事,尤其是被背叛的一方, 容易走入“信息陷阱” 你迫切地想要知道一切真相,但知道得越多,自己越痛苦。
《危险关系》指出,要避免进入信息陷阱,需要区分两种问题:侦探式问题和探究式问题。
  • 侦探式问题:为了挖掘这段婚外情的细节。

  • 探究式问题:为了搞清楚出轨背后的意义和动机。

举个例子,伴侣跟别人发生了性关系,侦探式问题可能会询问这段关系的细节,而探究式问题则会关注于“这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对我们的性生活满意吗?”前者会让你进入信息陷阱,后者则会帮你判断这份关系对自己的价值。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探究式问题:

这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是你一直在找机会,还是碰巧发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