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寒假到来,孩子在家的时间变多了,家长苦口婆心的“碎碎念”,有时会加剧亲子关系的“紧张感”。如何在假期与青春期的孩子和谐相处?重庆之声《健康过大年》系列推文,今天邀请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罗庆华给家长支招。
假期里,能点燃亲子关系“火药桶”的,主要有“学习安排”“娱乐活动”“个人内务”这三方面“小事”。
罗庆华主任医师指出,家长们放下“控制”,让渡部分权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首先家长还是尽量让孩子去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管是学习的安排还是娱乐活动的安排,给他一定的自主空间,家长承担一个指导管理、监督执行的责任,让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去主导这个事情。”罗庆华说。
罗庆华主任医师表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寒假这个自由度更高的时间里,生活和学习模式会自由切换,这样就很容易打破既有的作息节律。
“熬夜实际上会增加我们患精神疾病的风险,会造成返校之后适应起来比较困难,带来新的问题。我们允许孩子放假期间有一定程度的放松,但是也必须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比如尤其不能熬夜。”罗庆华说。
因此,寒假里,家长应当严格把好“作息”这个关口,尽量减少孩子熬夜、“睡到中午才起”等情况,把孩子的作息控制在与在校作息基本一致的区间内。
假期里,家长可以用“商量”的口吻与孩子达成共识。
“我们可以让孩子设定一个时间表,一天之内什么时段学习,什么时段娱乐。在整个假期里,比如三十、初一等大家觉得比较特殊的日子,可能稍微放宽之外,其他时间,让孩子提出一个方案,家长在这个方案之上,来跟他做一些讨论,最终形成可行、各方认同的方案。”罗庆华说。
放假了,孩子放松的同时需要兼顾学习,家长也需要。学会与青春期的孩子平等协商,懂得倾听,也应当成为这个假期里家长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