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天 陪 你, 一 路 读 行
点 击 上 方
蓝 字
关 注
一 读
文|
洞见Neo
出处| 洞见(ID:
DJ00123987
)
01
9月10日,马云一封“辞职信”刷爆朋友圈。
这位站在时代前沿的商界名流,在教师节这天宣布将要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职务,回归自己最初的教育事业。
在整个网络因为这则消息地震的时候,马云从容淡定地度过了他54岁的生日。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马云的两句话:
“我从来没碰过钱,我对钱没有兴趣。”
“我人生中最大的错误是创办了阿里巴巴。”
于是,“悔创阿里杰克马”成了网友调侃马云的金句。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的下句话其实是:
“因为我最快乐的时候,是一个月拿91块钱,我当老师的时候。”
人生走到下半场,马云终于要兑现自己当初的承诺,放下名利,回归自己的初心。
他说他要享受生活、享受家庭,重新走上讲台,做回老师,那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马云曾在公开场合屡次承诺,下半辈子要做一名教师。为此,他还特意将微博名改成了“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
有人说,人生,一半是披荆斩棘,一半是急流勇退。
人生下半场开始放慢脚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向内修剪自己,去掉繁杂,得一份简单,足以。
去年双十一的晚会上,马云主演的微电影《功守道》上线,在记者见面会上,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阴和阳,物极必反,什么时候该收,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化,什么时候该聚……”
也许,走到人生后半程,他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
正如他和王菲合唱的那首《风清扬》:
“君不见自古出征的男儿,有几个照了汗青,一个个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人生下半场,难得是放下。
经过世事沉浮,仍能和心灵深处的那个自己对话,便是最美的修行。
蔡澜在央视《开讲啦》节目,曾说过一个关于自己的小故事:
一次深夜,他乘飞机旅行,忽然遭遇气流,飞机上下颠簸,十分骇人。坐在他旁边的一名澳洲人,死死抓住座椅扶手,吓得面色铁青。
蔡澜却端着酒杯,慢条斯理地品着红酒。
事后,澳洲人看着蔡澜话都有些说不利索,惊讶地问道:“喂,老兄,你死过吗?”
蔡澜轻笑着回答道:“不,我活过。”
撒贝宁(左)和蔡澜(右)
这是一位将生死都已经放下的长者,他在节目中面对年轻人的提问,毫不避讳的说:
“生与死人人都要面对,为何害怕?”
“人生中的烦恼和恐惧 ,大多因为贪婪,你想得到的越多,就失去得越多。”
人生下半场,越走越多的是年龄,越走越少的是时间;越走越长的是远方,越走越短的是人生;越走越明的是道路,越走越近的是坟墓……与其顾此失彼,不如学会放下。
放下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勇气。
只有拥有放下的气度和勇气的人,才会使生活变得轻松愉快,而不致着急慌张、深陷焦虑,给自己的生活无谓地增添许多苦恼和沉重。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电影界功成名就的大制片人蔡澜,于54岁那年,毅然决然地丢掉身上所有的光环,独自踏上寻找美食和美景的旅程。
从此,我们再也没有听说那位电影人蔡澜,而美食界却多了一位不老的顽童。
有年轻的朋友问他:“一个外表光鲜的人,背后一定会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和付出。”
意思是说,您老后半生活得如此恣意洒脱,是否也拥有着常人不曾经历过的坎坷和苦难呢?
这显然是一个“催泪弹”,但是蔡澜却哈哈大笑着回答道:
“说自己很辛酸很辛苦的人,你以为自己很特别吗?每个人都一样,谁都有很苦很累的时候,但是嘟一声吞下去,不要告诉人家。”
生活其实不需要太多,无论好坏你只一味捧在手里、放在心里,而不懂得舍弃和消化,人生便会负累,学会放下,难得一份轻松自在。
人生下半场多了一份波澜不惊,每一段岁月都是一种经历,风雨晴空,花开花落,一切不过是生活。
很喜欢李宗盛《凡人歌》中的一段歌词:
你我皆凡人 生在人世间
终日奔波苦 一刻不得闲
既然不是仙 难免有杂念
道义放两旁 利字摆中间
多少男子汉 一怒为红颜
多少同林鸟 已成分飞燕
人生何其短 何必苦苦恋
爱人不见了 向谁去喊冤
……
写这首歌的时候,李宗盛刚刚而立之年,正值人生上半场大展拳脚的时候,所以纵使明白“人生何其短,何必苦苦恋”,却还是发出“有了梦寐以求的容颜,是否就算是拥有春天”的疑问。
那些年,李宗盛身边强将如云,陈淑桦、周华健、赵传……
门徒如雨,辛晓琪、张信哲、苏慧伦、梁静茹……
在事业上高歌猛进的时候,在爱情上他也热烈似火。
为了林忆莲,他全然不顾外界对他婚外情的指责和压力,即使遭受辱骂,也依然奋力地投身爱情的火海。
可惜这满城风雨的爱情只维持了短短的7年,李宗盛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忘怀。
直到那首《越过山丘》响起:
越过山丘,
遇见六十岁的我
拄着一根白手杖
在听鸟儿歌唱
我问他幸福与否
他笑着摆了摆手
在他身边围绕着一群
当年流放归来的朋友
他说你不必挽留
……
总有人幸福白头
总有人哭着分手
无论相遇还是不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