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亿欧网
产业创新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范儿  ·  vivo 手机接入满血版 ... ·  14 小时前  
雷科技  ·  Rokid破圈之后,AI眼镜量产战开始打响 ·  昨天  
新浪科技  ·  【#格力高管称公众对董明珠有误解# ... ·  昨天  
亿欧网  ·  “乱拳”打死星巴克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亿欧网

捧红滴滴、ofo赚翻了,朱啸虎的一招鲜和金沙江的24张牌

亿欧网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8-31 18:43

正文

布局十年,金沙江在出行领域投资24家公司;捧出滴滴、ofo人尽皆知的独角兽;在新能源、自动驾驶通过11家公司建立势力范围。


文/origin 车东西( chedongxi


没有一个互联网人会不知道滴滴与ofo,通过这两个在手机上经常划过眼前的APP,人们认识了那个为两者摇旗呐喊的投资人朱啸虎,以及其背后的投资机构金沙江。


绝大多数人近期对朱啸虎最深的印象或许是,“那个为了ofo与马化腾互怼的男人“。记性好一些的,或许会记得他主导了金沙江对滴滴的早期投资。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人们对朱啸虎以及金沙江的认知,大概就到此为止了。但金沙江怎么会满足于两个出行平台。


从十年前开始,要立志做最好的创业投资基金的金沙江,就开始押宝汽车乃至范畴更大的出行赛道。 十年后,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已经成为投资界的明星,也通过投资超过20家公司(车东西不完全统计为24家),在出行产业,划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一、金沙江源头:众海归攒局


时间回到1988年,金沙江成立前16年,曾在加拿大著名电信设备商北方电气(95年更名为北电网络)的华人邝伋荣,加入硅谷老牌基金Mayfield。12年后,他成为硅谷投资圈的华裔教父,入选《福布斯》评出的“最好的投资人”榜单。


同样在1988年,13岁就出国留学的伍伸俊,当年作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物理系的优等生,加入北方电气。巧的是,邝伋荣在北方电气待了四年的贝尔北方研究中心,也是伍伸俊早期工作所在的处所。


1995年,南京大学法学硕士潘晓峰,进入北电网络(更名后的北方电气),随后与伍伸俊相识。


2000年,一心想要创业的伍伸俊从北电网络离职,去MIT斯隆学院念了一年MBA。在这一年中,伍伸俊结识了美籍华人林仁俊,后者在新加坡长大,在斯坦福念硕士,多次创业,颇具国际背景。


2001年,伍伸俊与潘晓峰在多年通信行业任职经验的基础上创办了亚洲无线科技。2年后,名字和业务与亚洲无线科技都是一个逻辑的亚信,进行了权力的交接,创始人丁健让出了CEO的位置。当年,意欲建立“中国新产业基金”,在中国投出一片天的伍伸俊和林仁俊找到了他,想让他当合伙人。


2004年,五人的人生路径在创业投资上开始交汇:在邝伋荣的帮助下,一支名叫金沙江创业投资的美元VC基金诞生。取名金沙江,寓意将自早期开始,与创业者从长江上游,汇入大海。


3年后,朱啸虎结束了在易保网络长达8年的创业时光,以投资合伙人的身份加入金沙江。缔造金沙江的众人不会想到,这个后来者会成为金沙江最大的对外代言人。



二、领跑共享出行赛道


金沙江有今天的知名度,朱啸虎功不可没。金沙江近5年来命中四只独角兽,共享出行领域独占两席——滴滴与ofo。金沙江对两者的投资,均由朱啸虎主导。互联网圈子对朱啸虎熟悉起来也是因为这两个投资案例,前者创造了“半小时敲定融资,最终回报数百倍”的传奇,后者则在6月牵出了朋友圈今年咖位最高的论战。


在投资滴滴之前, 金沙江最成功的投资案例是去哪儿。但对于如今认为垂直领域不到一年就可以决出胜负的朱啸虎来说,当年的互联网的确是太慢了。等到2011年百度战略投资3.06亿美元,去哪儿已经创立了6年,再到与携程合并时,已经是2015年。


跟打车比起来,人们对酒旅的需求并不那么密集。按照如今被用滥的话来讲,不是刚需,交易频次不够高,发展速度自然受限。2010年,互联网创业的主赛道还是团购网站, 朱啸虎在接受南都采访时就已经把速度作为第一要义:“这种商业模式唯一的成功要素就是速度,一定要快。” 可惜朱啸虎当年投的拉手网在人事更新上还是不够快,2011年冲击IPO失利后元气大伤,最终在“百团大战”中败下阵来。红杉投资的美团胜出。


但投资界或许也有风水轮流转一说,一年之后,当滴滴把打车平台带到人们面前时,朱啸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出行,尤其是短距离的通勤,是绝对的高频刚需。


而从共享单车中火热起来的共享模式(无论是C2C下的真共享,还是B2C下实质为分时租赁的“伪共享”),主要目的也是提高物品使用率,拉升交易频次。


这套逻辑加持下涌现的滴滴与ofo有着令人惊奇的速度:2012年正式成立的滴滴,只用了3年多时间日交易单数便超过1000万单,5年时间便成为估值500亿美元的巨型独角兽;而ofo走出校园后,日交易单数突破1000万单只用了一年。投资了ofo、并向其派驻执行总裁付强的滴滴,和前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们都以不那么客气的方式,反常规地大肆发展,同时收获着巨大的成绩和争议。


这也是朱啸虎的特质。


在习惯闷声发大财的投资圈,投资人们绝不轻易发表针对性的言论。你永远不会看见熊晓鸽或者沈南鹏跳出来跟马化腾打嘴仗(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IDG曾是腾讯股东,而红杉在大量投资动作上和腾讯穿一条裤子),他们更符合老牌投资人沉稳的做派。但朱啸虎是个例外。


尽管朱啸虎声称几乎不对投资的企业做投后管理,但颇有意思的是,他常常以富有侵略性的方式“怒怼”投资对象的竞争对手。除了那场与马化腾在朋友圈的著名论战,滴滴竞争对手神州优车(神州专车运营母公司)挂牌新三板时,朱啸虎发声称“神州专车是伪共享经济”;而在ofo与摩拜开始正面竞争的早期,朱啸虎放出豪言,称将在90天内结束战斗。


这些嘴仗很难说给对手造成了何种实质性的打击,但却能带来显而易见的关注度,无论是对于朱啸虎自身、还是金沙江,抑或是被投的企业,乃至整个行业。 朱啸虎投资了映客直播。正如直播平台会通过引流打造网红的逻辑,朱啸虎也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帮助塑造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出行产业中的网红。


顺带着,朱啸虎自己也成为了投资人中的网红。


但我们再仔细观察会发现,朱啸虎其实是“一招鲜吃遍天”,他经手的项目,移动互联网的属性较强, 遵循的都是一套快速起量建立壁垒,早早结束战斗的逻辑。滴滴和ofo显著的”走量“特性,也使得金沙江在出行领域的投资呈现规模取向而不是技术取向。但金沙江不仅仅是朱啸虎的金沙江。朱啸虎在相对传统的领域中冲锋陷阵,新的赛道则由其他人负责。




三、谨慎追逐自动驾驶新风口


在库克说出“自动驾驶是AI之母”之前,自动驾驶就已经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最大风口了,无论是汽车公司还是科技巨头,都汹涌而至。但与移动互联网领域中被证实的成熟模式不同,自动驾驶并不是一门可以快速落地、形成大规模应用的生意。朱啸虎关于“快”的那一套投资哲学,在这里不适用。


或许也因为这个原因,尽管朱啸虎说人工智能是下个十年的风口,但对自动驾驶这一人工智能时代最显眼的投资标的,他并没有涉及。


金沙江虽然在自动驾驶上的投资上及时跟进,但动作也更显小心,仅仅投资三家初创。而投资谨慎,也一向是金沙江的风格。三家获得金沙江投资的则是高精地图公司DeepMap,自动驾驶方案商PlusAI以及地平线机器人,分别由邝伋荣、林仁俊、丁健推动。这三人都有硅谷学习、生活的背景,这也为他们投资以硅谷为中心的自动驾驶公司提供了便利。


而从三家公司的背景来看,会发现金沙江在自动驾驶的投资策略上是求精不求多。


其中DeepMap的核心团队均是地图行业有丰富经验和漂亮履历的大牛:CEO吴夏青在谷歌、苹果地图部门中均担任过核心工程师,是为产品线挑大梁的人;CTO马克·惠勒则在20年前开创了用激光雷达进行高精度测绘的技术路线;COO罗维,也在谷歌地图部门任职超过9年。而整个DeepMap的技术团队,都是地图行业从业经验超过十年的老兵。


PlusAI则是一家斯坦福背景的自动驾驶方案商。CEO刘万千曾供职于麦肯锡,后在硅谷媒体、娱乐行业多次创业。2012年,刘万千以不到40岁的年龄入选中央“千人计划”。自动驾驶在斯坦福校园旁渐成气候之后,刘万千又回师硅谷,创办PlusAI。


PlusAI的CTO郑皓,则是曾经的搜索王者——雅虎的重要成员,曾任雅虎移动搜索总架构师,并主导建立了雅虎北京全球研发中心。


而地平线机器人的创办者,则是主导建立了百度研究院并任副院长的余凯。而百度研究院开启了百度在人工智能研究上的新篇章。深度学习大牛吴恩达、张潼(现腾讯AI Lab首席科学家),以及自动驾驶领域叫得上名号的倪凯、王劲、刘少山等人,都曾是百度研究院的座上宾。今日百度有底气喊出“All in AI”,离不开余凯为百度留下的这个机构遗产。


而地平线机器人的主要人物,除了余凯,还有其同事,曾任百度研究院主任架构师的黄畅。作为一家初创公司,地平线机器人在业务线上的胃口也相当惊人。地平线机器人不仅有和英特尔合作的ADAS系统,自家的自动驾驶测试车还上过央视;乃至在底层硬件上,还在研发神经网络芯片。


有意思的是,主导投资地平线的金沙江董事总经理丁健,曾是百度的早期投资人,至今仍是百度的独立董事。


与朱啸虎投资的项目更加面向现在、一年之内就能捧出一个人尽皆知的独角兽不同,自动驾驶对出行行业的加持尚需时日。自动驾驶的高难度,决定了其不会在短期内爆发,也无法像成熟的移动互联网商业那样,迅速铺开规模。这是一场时间线拉得更长、创业门槛也更高的战斗。



四、重注押向新能源


尽管朱啸虎是金沙江最出名的投资人,甚至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金沙江的代表。但需要说明的是,金沙江是一个投资机构,其创立者并不是朱啸虎,其投资模式也并非仅限于朱啸虎眼下热衷的“共享”。


金沙江下属“金沙江创投”、“金沙江联合资本”、“金沙江资本”三大基金,有着各自的投资风格。其中金沙江创投的投资对象以互联网创企为主,金沙江联合资本偏好投资技术型企业,而金沙江资本则对耗资巨大的底层技术投资所涉较多。


朱啸虎扛大旗的金沙江创投在共享出行上成果丰硕,而金沙江联合资本与金沙江资本对另一个静待爆发的领域——新能源汽车押注之重,耕耘之深,则让人叹为观止。



2009年,在金沙江创投之外,金沙江联合资本成立。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之一,潘晓峰,负责执掌这一募资额9亿元的人民币基金。金沙江联合资本的重任之一,是布局汽车产业。


潘晓峰在浙江大学修的是汽车工程,早在2007年,潘晓峰还主要活动在金沙江创投基金时,他就主导投资了汽车设计公司阿尔特。负责金沙江联合资本后,汽配电商刘备修车网、汽车电子公司速显微、ADAS厂商福瑞泰克也纷纷进入其投资名单。


这些投资现在来说,还没有任何成为独角兽的迹象。但金沙江联合资本投资了新能源车制造商陆地方舟,以及知豆——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新能源车的销量之王。知豆D2这款纯电微型车以1万8千辆的成绩力克北汽新能源、比亚迪等老资历的新能源车企的主力产品。


如果说金沙江联合资本在出行上的投资盘子还不够大,那么由金沙江体系的缔造者伍伸俊执掌的金沙江资本,玩的则是真正的大手笔。金沙江创投与金沙江联合资本的定位都是VC(少数时候也扮演PE的角色),而金沙江资本主要的投资方式,是跨境并购。



上个月,金沙江资本刚刚完成了对日产旗下电池业务的收购。其中主要的AESC公司,为日产那款全球总销量超过25万辆的纯电动车聆风,提供动力电池。


在此之前,2011年,金沙江资本主导对动力电池厂商波士顿电池1.3亿美元的投资,把这家美国企业成功变成了一家立足于中国的公司。在接受这笔投资后,波士顿电池的总部从波士顿搬到了北京,同时在江苏溧阳以及北京设立工厂,三元锂电池的年产能达到1Gwh。同样接受金沙江投资的知豆,使用的三元锂动力电池正是由波士顿电池的中国工厂提供。


颇有意思的是,金沙江资本还投资了动力电池的另一个技术方向——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提供商,台湾立凯电能。


而在动力电池更基础的材料——锂之上,金沙江资本正在谋求收购全球三大锂矿巨头之一SQM的两成股份,总交易额达19亿美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