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艰难异常的2020,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在我们满怀期待地走进未知,陷入每日的忙碌前,也别忘了留些时间给自己从底层出发,思考如何在新的一年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发现事业的价值,找到存在的意义。
杜维明
长江人文委员会主席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
面对现代人类文明所面临的各种困境,我们首先要做“
经济人”
。所谓“经济人”就是要体现自由、理性、法治、人权和个人尊严的价值。
在“经济人”基础上,做
“文化人”
,要体现正义、同情、慈悲、责任、社会和谐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
在“经济人”“文化人”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升华到
“生态人”
,就是要体现“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精神,体现所有人都是兄弟姐妹,所有的东西包括自然物都是我们的伙伴,即张载所说的“民胞物与”的精神。这不是神秘主义,而是生命本身的一种愉悦的体悟。
“学以成人”作为一个共识,世界各国的哲学家都认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特别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如何处理机器人与人的关系,人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解答这些问题迫在眉睫。
虽然普通人平时不接触哲学,但实际上,我们在与孩子,同仁交流的时候,还是会碰到这个问题。正如孔子很早以前强调的,学以成人是“为己之学”。
如何为己,认知到为人的主体性,建立自我,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
。
诚然现在大家都很忙,压力很大,去思考我是谁,去问人生意义如何似乎有点早,但这个问题你逃脱不开。实际上,
“为己之学”一生都会和你纠缠在一起
。
具体的我,活生生的我,实际上有90%多的因素我们都无法控制,我是男是女?我在哪出生?我的族群是什么?我出生的年代是什么时候?这些我都无法选择,我们受到了所有这些条件的限制。
但请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抱怨,先接受“我就是我”这个事实。不把我的身,我的心,我的心理,我的生物性,我的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割裂开,就是一个整全个体的活生生的当下的我。
这些限制我的力量,正是我发挥力量的源泉,这些具体存在的限制我的条件,恰恰是我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
另一方面,我作为一个个体,并不孤立无援,我或者自我,必然是关系网络的中心点,它一定和父母家庭或者是各方面有关系网络,所以
接纳自己也应该接纳的是这些关系网中心的自己
。
很早以前孔子就有这么一句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做了决定以后,再有外面的力量来改变他,很难。所以
为己最重要的就是你要立志,你要立下一个志向,你要做怎样的人
。
如果把想要发展的因素摆在外面,你会发现绝大多数都不能掌握,只有一种东西你可以掌握,那就是你希望做怎么样的一个人。
人是变动不居的动力过程而不是静态的结构,你无法离开自己的身心灵神,也不能离开人伦日用,而是要在现世一起考虑如何学做人。
自觉的努力和命运的束缚是相辅相成的,在肉体的有限和社会环境的束缚中,不怨天,不尤人,在困难中努力学习,成就自己
。
如何建立为己的基本框架?无外乎四个维度——天地群己。
最重要的一点做好慎独,慎独是指,
人最内在的只有自己知道的想法
。我在内心深处里面发起的念头,要尊重它,并且要能够继续发展它,因为这是真正的我,真正的我所具有的,不是任何人能给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之,慎施于人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要能够承认对方的存在的,能互相尊重,互相参照,互相学习的。所以人生难得一知己,知己就是你为自己又创造一个可能比你了解自己更深刻的自我。如果遇到了一个这样的机会,应该去把握。
人类和地球,应该是一种持久的和谐关系,把地球当做外在的资源,资源不够了,我们再开发新的资源,这个态度的本身与现在所讲的深度生态有很大的矛盾冲突。
自然是我们主体的一部分
,它不是一个集合的外在物体,而是我们生命之所以能够延续,之所以能够发展必不可缺的条件。
人和天,相辅相成。上帝并不是全知全能全在,所有的都归它,不是这个意思,我们也有责任,在《论语》里面有句话叫,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人可以发展道,人可以使天,使宇宙大化,能够更完美,更好,但是非道弘人,天没有这个责任的。人被毁灭,自己做得事情永远是最大的因素。
这四个维度,身心的和谐,人和人的交互及人和社会的互动,人和自然的持久和谐,人和天道的相辅相成,就构成了人之所以成人的基本的框架。虽然这个框架不能告诉你如何真正的学而成人,但至少可以帮助你进一步思考,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成就什么,我该如何从这一方面进一步的发展。
人之所以成为人,最主要是因为仁
。仁的价值,是儒家,特别是心灵哲学里面所要推展的一个价值。
你可以通过念书、念哲学,不管是哪种领域里面,感觉到愉悦,是因为你体知到了。体知不是在考试的时候,你能够告诉大家你知道,一般的知道和体知是不一样的。
体知是内心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