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一天,记者正在进行公募基金行业公益行动的调研。泓德基金有关人士联系到记者,表示将于6月前往西藏开展扶贫公益行,便商量一同前往。
一段惊心动魄的历程往往都有个平淡无奇的开头,这次也不例外。唯一让人感兴趣的是,泓德基金是公募基金中唯一一家注册在西藏的公司,其公益发端于此也在情理之中。事实上,基金公司做公益并非鲜见。基金发轫于管理大众资产,在监管机构的领导和基金业协会的倡议下,回馈社会的理念蔚然成风,慷慨解囊的公司更是不在少数。因此,出发前记者很难期待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内容呈现。
但记者还是成行了,只因为泓德基金并没有委托其他机构,而是自己做公益,这实在是一项劳心又劳力的工作。并且,泓德基金方面还表示,之后都会一直做下去,并把事情做好。诚意方殷自有动人之处,而且,公益慈善如何落到实处一直是记者心中的疑问,正好借此看个清楚。
忍受着高原反应,带上氧气瓶,记者和泓德基金一行从拉萨出发。在十几个小时的颠簸车程中,泓德基金督察长李晓春向记者介绍了此行的来龙去脉。
从拉萨往北行驶300多公里即到达那曲地区,然后翻过最高海拔超5000米的夏拉雪山,再沿着河谷纵深行进十多个小时,到达比如县白嘎乡亚阔村,便是泓德基金此次扶贫的目的地。亚阔村位于比如县东边一个偏远山沟里,海拔4400多米,年平均温度2.9℃,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为霜冻期,气候条件和环境资源都非常恶劣。为此,西藏自治区强基办在当地派驻了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驻村工作队,主要任务是加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解决村民的一些实际困难。泓德基金在多方了解情况之后,辗转联系到当地的驻村干部,促成了本次扶贫活动。
比如县出产虫草,品质为全国最优,每年一季采摘虫草几乎是当地最大的经济来源。村民贫富的分界线就是家中是否有青壮年劳动力,如果有劳动力并且富有采摘虫草的技巧,温饱甚至富裕都不成问题。如果没有,若再加上老病少弱,几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仅靠政府救济和村民帮扶为生。这些贫困老人和孩子就是泓德基金的资助对象。
用电是当地面临的另一个重大难题。村民家庭用电主要依靠太阳能设备,每户人家白天一整天的日照仅够晚上照明以及使用小功率电器,如果白天使用过电灯或者其他电器则无法满足夜间用电的需求。由此,泓德基金计划向当地27户村民每户赠送一套1000W功率的太阳能发电设备,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村民的日常生活用电。在经过反复比较之后,一家对当地情况颇为熟悉、能够提供免费安装和定期维修的供应商接到了这份大单。
“如果光是赠送设备和资金,直接由供应商送货上门、通过团委驻村工作队转交即可,又何必亲临现场?”记者提出疑问。
李晓春介绍说,泓德基金总经理王德晓对于扶贫的要求,恰如做投资一般理性而清晰。他认为,扶贫的关键是要做到精准。每个贫困户的情况是不同的,所以格外需要进村入户到人,真正了解他们根本的需求。比如,鳏寡孤独需要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帮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下去。而对于家里人口多、子女多且失学严重的家庭,进行必要的助学并引导他们提高对教育的重视,让孩子们重返校园,才是帮助他们脱贫的根本。帮扶措施必须有针对性,不能过于单一,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实现真正的精准扶贫。这些具体的要求虽然繁琐,但必须在执行的过程中一一得到贯彻执行。
“这是泓德爱心之路公益行的第一次。”李晓春说,“之前我们也参与过捐赠冬衣等活动,但这次是我们公司有计划、系统地开展贫困村对口扶贫行动,公司上下高度重视。”
说话间,车子已经从雪山之巅盘旋而下,沿着河谷崎岖不平的泥石小路行进。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雨,夹杂着大颗大颗的冰雹,路旁的河流湍急得像是要冲出河床。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西藏地区5月底到8月进入雨季,一天之内多次下雨和降冰雹,伴随着山顶雪水融化自上而下流淌,极易诱发塌方和泥石流,一旦正面遇上非常危险。一路上车子经过好几处塌方区域,路边残破的车辆和大堆泥石让人触目惊心。
听司机说,这还不算什么,过了10月,那曲地区便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冬天。当地部分乡镇大雪封山,路滑且窄,凿冰挖土,进出两难,物资全靠人带入,生病也很难就医。
交通不便,似乎是当地面临的最大难题。第一天下乡,记者和泓德基金一行便被一起发生在山路转角处的车祸堵在路上长达5个小时,直到后半夜才进入县城。司机说,这是相当常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