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泰证券研究所
中泰证券研究所官方账号,感谢您的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华泰睿思  ·  华泰 | ... ·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AI,利好! ·  2 天前  
寒飞论债  ·  人生三件事 ·  3 天前  
华泰睿思  ·  华泰 | A股策略:各方资金仍在拉锯中 ·  3 天前  
华泰睿思  ·  华泰 | 宏观:11月经济数据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泰证券研究所

【化工】王席鑫、肖晴:碳纤维系列报告之二: 巡礼全球碳纤维行业霸主:日本-20170916

中泰证券研究所  · 公众号  · 证券  · 2017-09-18 08:02

正文


日本深耕碳纤维行业近60载,占据全球碳纤维霸主地位:日本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碳纤维,经历与欧美等国激烈竞争而突出重围,迄今形成了东丽、帝人和三菱三大全球碳纤维垄断企业。日企最初的优势在于龙头企业均曾有纤维制造经验,并且巧妙地以体育休闲市场为突破口,从而在欧美跨国企业不断退出碳纤维行业的背景下,日企在业内却能得以生存。在19世纪70、80年代,日企又乘上了飞机领域需求的东风,再加上国内政策支持和产业联盟间通力合作,日企借势不断做大做强,持续创新、扩张产能和拓展应用领域。日本东丽、帝人和三菱三大企业合计占全球约50%的市场份额,形成了寡头垄断格局,日本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碳纤维行业霸主。


日本碳纤维企业注重专利保护,同时在规模上具备很强的优势:(1)日本企业拥有全球最多的技术专利,并且基本覆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诸多国家进行了专利布局。目前碳纤维生产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企手中,并且日企严格对外保密。碳纤维制备技术比较复杂,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和应用,关键节点多达数百个。其中,PAN原丝制备和碳化为碳纤维制备工艺中关键难点,其在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占比高达55%~75%;(2)日本碳纤维产能和产量在全球占比具绝对优势(超50%),日企碳纤维产能均在1万吨/年以上,规模化生产大大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根据美国ORNL2011年的研究,合理规模化生产可以使碳纤维生产总成本降低21%。


日本国内碳纤维企业注重上下游结合,并且针对不同领域开发出合适的产品:龙头企业均注重产业链上垂直经营,以控制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工艺参数,促进对市场演变和客户需求的理解,从而制备出满足特定用途的合格产品。同时,其碳纤维型号覆盖多个性能层次,含标准弹性模量、中弹性模量和高弹性模量,以适用于不同领域;为了避免过度同质竞争,各日企在碳纤维制备技术细节和产品类型上存在一定差异;本企业还与下游应用巨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从而不仅可以获取稳定订单、抢占市场份额、构筑进入壁垒,还可以通过与下游巨头合作研发,来形成产业链互动。此外,产业链下游附加值更高,也有利于获取更丰厚的利润。


日本碳纤维企业扩大产能和兼并收购以应对行业未来的发展:(1)为应对日益增长的汽车、飞机等下游需求,日企近几年均有碳纤维产能扩张计划。根据测算,从2015年到2018年,东丽、帝人和三菱碳纤维产能分别增加0.45万吨/年、0.3万吨/年和1.13万吨/年;(2)日企不断致力于通过采用新原料和工艺,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如新开发“溶剂可溶性耐火聚合物”、微波碳化技术和等离子表面处理技术;陆续推出更高性能的碳纤维产品,如东丽研发出T2000、帝人开发出TenaxXMS32、三菱推出PyrofilMR70;注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发,来进一步拓宽碳纤维应用领域,其中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为目前日企在碳纤维复合材料方面研发重点。(3)展开大量收购以纵向延伸或横向扩展,并且自2013年日企的收购基本是围绕汽车领域进行,显示巨头对未来汽车领域的需求增长空间的信心。


风险提示:汽车需求增长不及预期,产能扩张导致潜在产能过剩


欢迎关注中泰证券研究所

重要声明: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qlzqyjs)为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泰证券”)依法设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仅面向中泰证券客户,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中泰证券不因其他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均摘自中泰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研究人员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报告的摘编而产生的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中泰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中泰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推送资料涉及的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投资观点,均基于特定的假设、特定的评级体系、相对的市场基准指数得出的中长期价值判断,并非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具体买卖时点、买卖价格等的操作建议。订阅者若使用本订阅号所载资料,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而导致投资损失。订阅者如使用本订阅号推送资料,请事先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后续的解读服务。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中泰证券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中泰证券不就本订阅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中泰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版权归中泰证券所有,未经中泰证券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推送信息。如因违法、侵权使用给中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中泰证券保留追求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